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1-05-28 17:27
上海市文社艺术基金会和上海市文社当代艺术中心(简称:Cc基金会&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于2021年5⽉29⽇呈现中国青年艺术家刘娃个展——《午夜魑魅》。此次展览是刘娃2021年的⾸次机构个展,所有作品均由刘娃与鲍杨共同创作完成,耗时近7个⽉。这个多重感官且⽆限演变的声⾳景观构建了⼀个⼊口,邀请观众打开⾃⼰的感知去体验⼈以外的⼴阔世界。
刘娃个展:午夜魑魅
合作艺术家-鲍杨
开幕酒会
2021年5月29日,周六
15:00-18:00
开幕对谈
2021年5月29日,周六
16:30-17:30
展览时间
2021年5月29日 — 8月29日
周一闭馆
Cc基金会&艺术中心
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5号楼101室
————
LIU WA’s Solo Show
in collaboration with Yang Bao
LATE NIGHT SAVAGE
Opening Reception
Saturday, May 29, 2021
15:00-18:00
Opening Seminar
Saturday, May 29, 2021
16:30-17:30
Duration
May 29, 2021 — August 29, 2021
Monday Closed
Cc Foundation & Art Centre
Room 101,Bldg 15,50 Moganshan Rd,
Putuo District,Shanghai
本次展览由影像与绘画两个空间构成,将呈现五件全新的艺术创作,聚焦于三种植物(风滚草、向⽇葵和骆驼草)的⽇与夜,它们分别⽣长于美国、前苏联以及中国的核基地,被⼈类的冷战历史赋予了不同⾝份。两位艺术家经过⼀万七千公⾥的长途旅⾏,在美国华盛顿州和中国⽢肃进⾏实地考察和研究,并与植物共同⽣活在⼀起。
刘娃&鲍杨,《午夜魑魅》影像静帧,双频影像声音装置,12分钟55秒,2021,图片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Courtesy of the artist,《午夜魑魅幻想曲》 版权所有 © 2021 鲍杨“Late Night Savage Fantasie” © 2021 Yang Bao.
影像空间中,《午夜魑魅》通过触感细腻的画⾯、放纵想象的⾳乐和两位艺术家的歌声,将观众传送到植物的世界。作为美国西部的象征,风滚草在华盛顿州的核反应堆随风迁徙,肆意播撒核辐射的种⼦。切尔诺贝利如今种植了⼤量向⽇葵,成熟之后再被收割丢弃,便于低成本地净化核泄漏。⽢肃核城的骆驼草,象征着扎根⼤西北的奉献精神,然⽽它和风滚草都是从俄罗斯⼊侵的外来物种,⽆视⼈为的国界,随着⽔和风去向远⽅。核辐射导致的基因变异加速了植物不可逆的衰⽼过程,加快了熵的增加。虽然活着就是必输⽆疑的抗争,但植物短暂的⼀⽣却展现了超乎想象的韧性和⽣命⼒,在混乱中野蛮⽣长。
刘娃&鲍杨,《午夜魑魅》影像静帧,双频影像声音装置,12分钟55秒,2021,图片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Courtesy of the artist,《午夜魑魅幻想曲》 版权所有 © 2021 鲍杨“Late Night Savage Fantasie” © 2021 Yang Bao
另⼀个空间中,四件绘画及声⾳装置将植物的⼏个瞬间凝固下来。刘娃⽤⿊⾊⼏何形在画⾯中切开⼀个深邃的⿊洞,把其充满张⼒的画⾯压抑住、压缩成⼀个点,⽽这个点又是⾳乐发声的出口。鲍杨为每幅绘画创作的⾳乐循环往复又富于变化,四⾸曲⼦有时错落有时同步,形成随机⽽巧妙的组合,就像峡⾕⾥的回声,使静⽌的画⾯产⽣迷幻⽽流动的视觉体验,延展出⽆限的可能性。
刘娃&鲍杨,《午夜魑魅》影像静帧,双频影像声音装置,12分钟55秒,2021,图片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Courtesy of the artist,《午夜魑魅幻想曲》 版权所有 © 2021 鲍杨“Late Night Savage Fantasie” © 2021 Yang Bao
此次展览并不意在将植物拟⼈化,⽽是希望强化和“植物化”(vegetalize)⼈类的感官, 重新思考⼈类在彼此之间设置的界限。两位艺术家通过影像声⾳装置、绘画及原创⾳乐,追寻和想象这些植物的⽣命轨迹。⽩天的植物勤恳⽽阳光,履⾏⼈类所赋予的职责。夜幕降临时,它们幻化成⼭林中狂放的⿁怪魑魅,在末⽇前⾃由舞蹈。
刘娃&鲍杨,《午夜魑魅》影像静帧,双频影像声音装置,12分钟55秒,2021,图片版权归艺术家所有 Courtesy of the artist,《午夜魑魅幻想曲》 版权所有 © 2021 鲍杨“Late Night Savage Fantasie” © 2021 Yang Bao
这些⽆名之辈的⽆声狂欢与我们别⽆⼆致,我们都是魑魅。
关于艺术家
ABOUT THE ARTIST
刘娃
刘娃,中国青年艺术家,1994年⽣于中国北京,毕业于耶鲁⼤学,获得⼈类学与艺术双专业本科学位,现攻读⿇省理⼯学院艺术⽂化与科技硕⼠学位,⼯作⽣活于纽约与北京。刘娃的作品运⽤装置、影像、绘画等媒介,通过神经技术构建沉浸式的互动场域。其创作植根于⼈类学,意在探究⼈的情绪与感知的主观性和可塑性。她跨学科的实践在后⼈类的语境下,重新构想⼈的能动性,回应脑科学对于情感与欲望的量化、预测和影响。其作品以流动且去中⼼化的视⾓,质问⼈⽂与科技之间辩证的权⼒关系。她的作品展览及收藏于多个国家的美术馆与画廊,并于2020年荣获国际艾美奖青年创意奖,于2019年⼊选“福布斯亚洲 30 Under 30 榜单”以及“保时捷中国青年艺术家双年评选”。
鲍杨
鲍杨,跨媒介艺术家和钢琴家,⼯作⽣活于纽约。在茱莉亚⾳乐学院附中、柯蒂斯⾳乐学院学习钢琴演奏,并在新英格兰⾳乐学院获得钢琴演奏本科和硕⼠学位。鲍杨多元化的作品融合⾳乐、电影及舞蹈,致⼒于运⽤增强现实和⼈⼯智能等科技⼿段,创造多感官的艺术体验。其创作结合后⼈类主义和极简⾳乐,情感充盈且易于欣赏,意在将多元化的审美体验带给更多的新观众。他的⾳乐创作⾸演于纽约林肯中⼼和波⼠顿艺术中⼼,获得苹果⾳乐的⾸页推荐、德意志唱⽚公司的指导、以及硅⾕领先的⼈⼯智能公司Vicarious的邀约合作。他创⽴的⾳乐节邀请到巡演于世界顶尖演出场所的⾳乐家和舞蹈家,融合现场表演和多媒体投影,受到⼴泛好评。
本文内容来源于艺术家及Cc基金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