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最近关于“躺平”的讨论很热烈,甚至上升到理论高度,俨然形成一种“躺平学”,成为年轻人之中缓解生存压力的一种自我调侃方式。其实,“躺平”自古并不是新鲜事,比如“竹林七贤”开创的清静无为的“魏晋风度”以及人人都熟悉的“天才”李白,便将“躺平”进行到底。
对于艺术家来说,“躺平”也是艺术灵感的重要输出内容,他们在艺术作品中用各种有趣的“躺平”的方式,表达出一种或散淡、或恬静、或豁达的人生观。请随小编走进画家们笔下“躺平”的世界,在艺术中让心灵“躺平”一下。
“卧游图”作为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命题,产生了众多画史留名的佳作。因交通工具简陋难以到远处游玩,古人便以欣赏山水画来实现随时领略自然风光的愿望,后来演变成文人的一种特别的休闲方式。Lot 1213
黄宾虹 山川卧游卷
手卷 设色纸本
40.5×305 cm
成交价:RMB 52,900,000
中国嘉德2011年秋季拍卖会
宗炳在他的《画山水序》中记叙了"卧游"的美好过程:“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藂,独应无人之野……”这太符合“躺平”的状态了。宗老爷子就差直接告诉世人:世界那么大,我只想躺着看看。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南史·隐逸》中这样说过:“须含贞养素,文以艺业。不尔,则与夫樵者在山,何殊异也。”古代的文人墨客,不论是出于时局动荡,还是出于朝政所迫,他们总不乏有人选择“躺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式“躺平”,无论时代推移到哪个世纪,那份恬然闲适,总让人向往。不管是不是归隐的行动派,“隐居图”的大量出现,表达了文人超然出世的精神追求。世界之外的世界,要么如同仙境,要么如同桃源,一颗出离心,何处不能归隐?引首:32×81 cm;画:34×250.5 cm;跋:34×290 cm雅集,文人雅聚、诗文唱和之佳事,是中国历史上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约上三五知己,徜徉于绿郊山野,宴饮游乐、赏景吟咏,不失为“躺平”的一大乐事。历史上比较有名的雅集有西晋的“金谷园雅集”、东晋的“兰亭雅集”和北宋的“西园雅集”等等。“兰亭雅集”可谓是雅集史上传奇一般的存在。曲水流觞,诗文吟咏,王羲之乘兴挥毫,写下文辞与书法并绝千古的《兰亭集序》。后世文人更创作了众多以兰亭为题材的艺术作品,表达敬仰之情的同时,也是化解心灵喧嚣的一种方式。 “西园雅集”则是始于北宋李公麟的一个著名画题。西园是北宋驸马都尉王诜的宅第,此园景色优雅,曲径通幽,颇适聚会、雅集、偕游。元丰初年,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蔡肇、李之仪、李公麟、晁补之、秦观等十六位文人雅士曾于此雅集。如果说睡眠是身体放松的最有效方式,那么小酌一番“躺平”了,放空自我,吟诗作赋,则是许多文人雅士精神放松的终极状态。“躺平”,绝不是懈怠、不思进取的代名词,而更多地表现出的是一种人生态度的选择,选择让内心保持平和的处世态度。降低欲望,降低期望,在自己现有的能力范围内把小日子过得精彩,如此“躺平”,才是一种高级的人生追求。进击也好,“躺平”也罢,舒适的人生状态,才最为珍贵
作者:中国嘉德拍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