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法国印象派画展200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我恰好赶上,人山人海,观众创下空前记录12万。但网上一看,国人对印象派的理解仍然稀里糊涂。
一提起西方印象派,大家多以为就是凭主观印象作画吧?模模糊糊,歪七扭八,影影绰绰,云山雾罩,有如梦境,谁都看不懂,大概跟抽象派差不多吧?不要说一般人,连有的大学美术老师对印象派的起源都闹不懂。
(典型的抽象派作品,这才是“云山雾罩,有如梦境”呢)
我猜想这全是受了“印象”两字的误导,比如网上讨论印象派和写实派,网友们有几种说法:
A.“写实是指:实物对于光线的某个角度的真实,印象则是很多方面的“现象”的在内心的真实,范围更广。”(以为“写实派”和“印象派”是相反的两极)
B.“我是认为,印象派的层次是在写实之上_譬如毕加索原先少年时便掌握了写实功底之后才画风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实际上毕加索不是印象派,而是立体主义画派,属现代画派)
C.“印象派是因为写实太累人,就创建个印象派,省着那么累。然后再用扭曲场,改变一下人们价值观。省时省力,还得声望。”(他以为印象派就是凭印象乱画,扭曲场,省力。)
其实全错了,印象派实际上是踏踏实实,一笔不苟的写实画家,是完全按照科学、光学、生物学的理论作画,是画家中的科学家,严谨、认真,甚至有点儿书呆子般的迂腐。
(莫奈的《日出.印象》成了印象派的名称,反把国人误导了)
那么为什么叫做“印象派”呢?这是因为印象派大画家莫奈的一幅参展作品,名叫《日出·印象》,后来大家就把这一派画家叫做“印象派”了。当然,说他们是印象派也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画作中的确把人眼视觉的主观印象画了出来,但这是真实的,符合科学的主观印象,而不是完全凭想象乱画。
我们知道,从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早期古典主义的画风主要是在室内画画,没有强烈的阳光,只有柔和的室内光,即使画大自然,画室外,也都是阴天效果,没有强烈阳光的效果。所以色彩不是那么明显丰富,大多以微褐色为主调,显得特别古雅。西方贵族室内装饰,也都以实木的黄褐色为主。
(文艺复兴古典派大画家拉斐尔名作《圣母》,基本是褐调子,室内光)
但到了十九世纪,西方画家对这种流行了几百年的褐调子已经烦了,想寻求突破。正好那时是自然科学急速大发展的黄金年代,恩格斯说:“一个世纪创造出来的生产力超过过去几千年的总和。”所以那时西方正在流行“科学主义”,不管什么都要拿科学来审视一番。
比如音乐,就按照声学中的频率、波长、共振之类,以及种种数学公式,整出复杂的和声理论,十二平均律钢琴,等等。美术当然也不例外,西方向来有科学传统,画家中也不乏科学家,比如奥地利画家马赫,同时也是物理学家,就是他发现了“侧抑制效应”,这是人眼的一种错觉,也就是明暗相邻处对比格外加强,我们现在画石膏块还是这个方法。
印象派画家不满足于室内光作画,不满足褐调子,他们要面向大自然,要探究阳光下的种种视觉规律。这也就是所谓“外光画法”。
正因为印象派以光学和视觉生理学为理论基础,是完全的写实画派,所以又叫做“光学现实主义”。(未完待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闲云若海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