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比如一个红苹果,放在室内无非就是它的本体颜色,无非就是深红浅红,很单调,这叫做“固有色”。但当我们把它放在室外强烈光线下,立刻就能发现环境光对它的影响。
(固有色的红苹果,只有深红浅红)
比如黄桌布就在苹果下部反射出一个黄光,蓝天就在苹果的背面上部映出一个蓝紫色的光,这就叫做“环境色”,一个红苹果立刻变得非常丰富,又非常立体。这种“外光效果”在过去的古典画法“褐色调子”中基本不存在。
(绿苹果受环境影响,暗部发红)
一棵大树也同样是这样,如果我们不仔细分析,只觉得无非是一棵绿树,但如果有了这个理论,立刻就能看出环境色,比如底部反射土地的黄光,顶部反射蓝紫色的天光。
(所有静物的色彩互相影响,互相映照)
实际上早在文艺复兴时代,画家达·芬奇就已经注意到了环境色的科学现象,他在《艺术笔记》中这样说:“应怎样描绘白色物体。白色本无色,你若要描绘白色物体,就把它放到旷野中,它多少染上并转化成周围物体的颜色。
(莫奈作品,麦垛下部反射地面光,变成红色,上部背阴面反射天光,发蓝紫色)
这些古典派画家虽然早已意识到了这些视觉现象,但在作画实践中似乎还没有充分展现出来,但他们已经为后来的印象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印象派的经典作品,恰好表现了达芬奇所说的环境色科学现象,可以说达.芬奇也是印象派的先师。
当我们学习了光色理论之后,然后再仔细观察分析眼前的景物时,就能发现千变万化的各种色彩。这些就是印象画派中最基本的技巧。
(雷诺阿的作品,可以看出明显的外光效果)
一个身穿洁白衣裳的妇女在自然环境中,你会看到她身上受太阳照射的一面显得明亮,有的部分像太阳一样刺眼,在朝向大气一面的衣裳,因为受到本是蓝色的大气与阳光交织透射而浸染蓝色。若她周围附近有一片草地,她正站在受光照的草地与太阳之间,你会看到在她朝着草地一边的衣褶受到草地反射光线的照射而染上草地的颜色。这样,白色物体的颜色就随着邻近发光与不发光物体的颜色而变化。”
(李自健作品,可以看出额头蓝紫色的天光)
比如当老师画人像时,忽然在人物的额头上抹了一笔青紫,我们再仔细看看那人的额头,真有一块青紫光!那就是天光。如果不注意,不分析,不懂理论,就看不出这块颜色。所以说印象派理论是真正的写实,把光线的全部变化都画出来了。
文/闲云若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