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2年2月26日至5月8日,OCAT上海馆第3期C空间计划——“佩恩恩|匹配池”展出。此次展览展出了三组作品,意欲从“竞技场”和“舞厅”这两处具象的创作情境来梳理进而重新解读匹配概念。展览标题既为艺术家佩恩恩最新作品的命名,也以期成为观看者洄游于艺术家自2015年以来数个创作情境时的全新线索。
展览现场
“匹配”一词来自于经济学分支中的匹配理论(Matching Theory),其曾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市场设计实践中,如劳动力市场及婚姻市场,以构造算法实现对等、稳定且有效的资源配置。但与此同时,在供给需求周期性波动的竞争市场中,以静态均衡为范式的匹配理论存在一定局限,比如对“同步博弈”这一变量的忽略。由此,承载流动性的“池”给予到“匹配”更具竞争性和具像化的平台环境,在此之中,存在着一种隐形的驱动力——既保持着水流流动以维持环境活性,又意欲搅动水流形成泛滥之势。
佩恩恩,《匹配池》(静帧),2021年,四通道录像,16分50秒(黑白,有声),图片由艺术家及没顶画廊提供
展览“匹配池”将整个空间划为三处互通的“分池”,递回式地显现此驱动力的形态、规则和成因。在赖克化妆间中,非洲裔健美选手在封闭的透明空间中展示着自己健美的身体,膨胀的肌肉群和浸湿的汗液将“身体”描绘为意象化的容器——盛装着肌肉性能增强的补品和附着于“力比多生态”(libidinal ecology)的驱力,譬如对完美身体的塑造,对职业竞技的角逐及对经济系统的供养需求。由此,继续进入到封闭的黑盒空间中,新作《匹配池》意图还原出现实中昏暗难辨的舞厅现场,其不仅维持着一种“是又不是,不是又是”的独特环境,亦可被视作有偿匹配平台(MATCHPOOL)的现实母体。匹配池四周的墙面闪烁着灰白流体般的人影,呈现出“彼时彼刻”的模糊状态——既接近一种意外的数字生成,也形似本就定义混杂的舞厅实体。展览在此留下疑问:匹配池中是否存在明确的边界轮廓(规则),以及在看似对等的有偿匹配中导致失衡的扯力因何而聚,又以何分布?
佩恩恩,《赖克投资》(静帧),2017年,单通道录像,4分5秒(彩色,有声),图片由艺术家及没顶画廊提供
佩恩恩,《代言人之争》(静帧),2017年,单通道录像(彩色,有声),4分40秒,作品由艺术家及没顶画廊提供
展览深处藏匿着一间半弧形的发光体空间——这里既是体育竞赛中神秘的俱乐部包间,也暗指影集El inocente里秩序颠混的伦理渊薮。展览之于身体的解读被进一步转化为对身份价值的指涉——非洲移民所扮演的球员和非裔足球明星在工业遗址的野地里进行着一场有关代言人的角逐。族裔与商业身份被共同杂糅于这场比赛中,记录着一轮竞技的身价估值,以及其如何在轮番进行的选秀、联赛、淘汰赛中被验证出同质化的价值。或可将结尾讽刺性的输赢设定视为艺术家对前数据算法时代中竞技体育选拔匹配机制的一次反叛,但又或者,反向的“凝视”已献计出新的匹配策略以供养着新一轮的信用透支。
展览海报
“匹配池”之中,舞步(比分)进退,舞伴(对手)轮换,灯光忽明忽暗。灯明时,看到什么;灯暗时,看向什么,许多事“当时浑不觉”。
注:文中部分文字来自展览前言,作者此次展览策展人王姝曼。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