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张羽的水墨立场与文化问题


编者按 

《独立品格》第十八期,推送著名批评家杨小彦于1996年撰写的《张羽的水墨立场与文化问题》一文,阐释了艺术家张羽上世纪九十年代《灵光》系列作品所具有的历史意义,以及通过出版为推动实验水墨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历史地看,1996年是实验水墨刚刚起步不久。此时也正是《灵光》作品向前发展和正处于崛起的时刻。

这让我们看到,真正的艺术家其对艺术的探索是一种精神的追问。艺术并不是寻找某种风格,而是勇往直前的探险。

张羽没有止步于此,他继《灵光》系列之后,又创作了与这个时代更为密切的代表性作品,像《指印》《入泥的肉身》《上墨》《上茶》《上水》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4/a1600a1ed5cde9f388857bd55bcd0025.jpg

《张羽的水墨立场与文化问题》

春夏翰墨画廊,1999年


 图片

 

张羽的水墨立场与文化问题

 

文 / 杨小彦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张羽就开始自觉地站到了这个水墨立场上来考虑包含其中的文化问题了。他属于实验水墨中最早的一批探险者之一,在墨性与纸性上寻找各种可能性。横亘在张羽作品前的文化问题,根本上来讲是一个水墨画的转型问题。

 

在这一点上,张羽缓慢然而坚定地走向他的目标。张羽的《灵光》系列达到了这样一个高度,在样式上他从复杂性开始,最终却以单纯的墨块来作为述说的语言;而在意义上,他以形而上学的终极状态,颠覆了传统的所谓“意境”格局。这样,张羽通过他长期的努力,逐渐地为水墨的现代性开辟了另一条不同于以往的路径。水墨画的“现代性”转型,关键在于解决近代以来的那个两难处境,既保留作为中国身份的水墨画的自我形象,又要把这种传统样式插入到当代社会中,寻求与当代社会协调的交接点。

 

在此起彼伏的现代水墨画运动中,在多种语言尝试的实验中,实验水墨无疑是值得重视的。而在这个路线中,张羽无疑具有一种艺术史的意义;这不仅在于他用最大的力度打进水墨这个领地,更重要的是他持之以恒地把这个画种各种可能性推向极限。当他终于走到《灵光》系列时,那种极简与极繁的对立统一,那既讲究材质又考虑墨性的张力,都达到了一种高度。水墨画的独有魅力在这里被延伸到了这样一种水墨高度,离此而水墨可能会不成其为水墨,但不这样做,水墨本身的内在精神又得不到真正的张扬。

 

在十几年的水墨工作中,张羽还有一个实际贡献,那就是他主持编辑的《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丛书,明确地把推进当代水墨画的向前发展作为根本宗旨,从现实的角度极其有效地展现了现代水墨的进展。对于水墨领域来说,这种实际工作的重要性,甚至比之单纯的实践还更具有现实的意义和作用。而且,张羽的这个工作还表明,他一开始,就从两个方面来从事他的工作:一方面是从实践角度来推进,另一方面则从传播的角度来集合同道;一方面是在实践中把问题摆出来,用作品来发言,争取水墨领域的主动权,另一方面是在出版中摆出各种观点,从理论上达到新的认识。

 

所以,我认为这两件工作完全可以视为是同一种性质的工作,其意义在于力图插入到近代史中,使现代水墨不至于成为现代文化运动中的“他者”或“缺席者”,也使水墨问题不至于“悬置”起来。

 

结果是,张羽在这方面又使水墨成为“历史”的一员使之具有“历史的意义”。

1996年5月于广州

本文刊于《张羽的水墨立场与文化问题》,春夏瀚墨画廊,1999年

《张羽:一位当代艺术家的个案研究》,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


图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4/ec04601a122d4b9e5a21fb1ead6b9441.jpg

张羽:灵光1号:悬置的破方,70×70cm,宣纸、水墨1994年

中国北京荣宝斋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4/5f2b5468abc37c10e607d390f94b97a9.jpg

张羽:灵光3号:悬置的破方,68×68cm,宣纸、水墨

1994年,美国费城彭氏画廊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4/e835d799136334f43b67a56d834ab57c.jpg

张羽:灵光4号:悬置的破方,68×68cm,宣纸、水墨

1994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4/261def8f093a8f263e45440d905459ca.jpg

张羽:灵光8号:漂浮的残圆,99x98cm,宣纸,水墨1994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4/2c84de4d4f68abd5c9fbd7707404aeb9.jpg

张羽:灵光9号:漂浮的残圆,99×90cm,宣纸、水墨1995年

中国北京春夏瀚墨画廊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4/d1e70e2ac0b309d5e22e5673cbce00f0.jpg

张羽:灵光39号:漂浮的残圆,99×90cm,宣纸、水墨

1996年,中国南京《江苏画刊》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4/4cb9a17ed84a70dc02e80ff235873f97.jpg

张羽:灵光43号:漂浮的残圆,75×75cm,宣纸、水墨1996年,中国上海私人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4/2bc915ce5706eb7aa2c4bfe31aa3bb81.jpg

张羽:灵光52号:漂浮的残圆,200×100cm,宣纸、水墨

1997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204/a76a807ca82b3bef01c7baaa3abac336.png

张羽:灵光53号:漂浮的残圆,200×100cm,宣纸、水墨

1998年,中国西安万隆企业集团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4/50003127c06fa0f691e43e69d0f23691.jpg

张羽:灵光75号:漂浮的残圆,68×68cm,宣纸、水墨

2003年,美国戴斯凯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4/b78bd30ee4f3da9cc612b7bf340ca3bd.jpg

张羽:灵光77号:漂浮的残圆,125×125cm,宣纸、水墨

2003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204/6ce697e7588c232cdc39b33036a0a989.jpg

张羽:灵光79号:漂浮的残圆,270×230cm,宣纸、水墨2004年

 

 

 

 关 于 艺 评 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204/d5313c2d0d13e86af0d3deceee98b895.png

杨小彦|Yang XiaoYan

批评家、理论家


主要简历:

杨小彦,博士学位,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创意媒体设计系主任、教授、所师生导师。
研究方向:艺术理论、视觉文化研究、城市学研究。
主要专著:《艺术史的意义》(与邵宏合作),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年等;美术评论:近二十年来,撰写的上百万字的专业评论,涉及绘画与摄影,分别发表在《新美术》、《美术》、《江苏画刊》、《美术思潮》、《中国美术报》、《广东美术家》等十几种刊物发表。

 

特此说明: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在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文章内容
如需转载或其他,请留言公众号获取内容授权

编辑出版:郁子 x ©创造艺术 ©独立品格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