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 | 艺考改革·国美模式

2022-04-19 11:35

TlIB0lDfVT003XKVIxmIvxLn6aN8PS1rYXXHgA5b.jpg

撰文 | 邹萍 

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艺术人才?

未来世界又需要哪类的艺术人才?

这是一个有所承接、有所领受和有所发扬的大问题。

2022年,艺考已“热”二十年。

面对变化着的现实和未知的将来,中国美术学院正积极趟出诸条自主之路。无疑,“招生”是首要通道。


中国美院副院长、招生委员会主任沈浩说

bSaZM8uOKD0s3oX3ZtCeTkTVzRj26V7BesZ9saf1.jpg

中国美院副院长、招生委员会主任沈浩

我们发现,现在很多学生的考学目标可能不是那么明确,考进来后对学校的基本信息、日后就读专业和未来发展道路等也不是特别清晰,学习动力自然缺乏,不仅后续人才培养成效受限,最终更会影响学生自身前途。

招生改革的初衷就是希望学生明白,到这个学校来读书是要带着理想和发展目标的,不仅只是为了读一个学校。我们这样一个学校是要培养人成才的,是要在今后某个领域里有所建树的,是要能够起到引领作用的,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理想和抱负。所以不管进入哪个专业,新生都要有自己的努力方向,不能被动学习。这种学校意图和学生理想的结合,其实是我们向社会释放的积极信号。

中国美术学院的招生是有大愿景的,这种延续百年的漫长责任感促使我们要为未来培养艺术人才,而不只是完成招生的基本功能。从创建伊始到每一步发展,中国美院培养的每代人都有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我要为这个学校的荣光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我们一直持续推进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改革,即从招生开始就注重延至就业的链条式工程。学生也要知道应该如何成为一名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哪方面的能力,如何观察大家都熟悉的事物,如何构建专业的思维、专业的眼光和专业的能力。

当下实施的各项具体改革,实际都是基于此番理想。希望大家正向理解这些变革信号。也期待通过“考试”这个指挥棒,让艺考慢慢进入这类思维空间,最终引导考生、家庭和整个社会的良性进入。

置身艺考热潮二十年,中国美术学院一直努力实践更符合现实也更指向未来的引领性实验。“招生”二字背后涉及文化安全、社会美育引导、未来艺术人才构建等诸多因素,把握好“度”很关键,过程自然也不容易,但我们有责任去做好这件事。

DdCnXeFJ08O0isVoFfgwUUBxcIoBSmA9NKBgjbCq.jpg

2022年4月15日,中国美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本科招生考试改革亮点进行解读


国美模式

当下美院的学科专业已极为丰富,但社会对艺考的理解并未及时同步。如何既顺应已纵横四十余年的现代考核制度,又兼顾不同艺术品类的专业差异,同时还能积极引流社会认知,是中国艺术高校急需理顺的矛盾关系。大框架下的适度调整,大格局里的微量更迭,逐步在矛盾中厘清各项盘根错节,不断创新时代所需的具体政策与执行细节,正是中国美术学院近年默默努力的方向。

hSUvO07AApMrUYXnHs42EiYAMhvQ8XBS8JSS5yqm.gif

2022年,共计4.7万人参加中国美院本科初试,1.7万人次参加复试,体量巨大。是年招生改革呈现三方面调整:首先是招生方式。中国美院在科艺融合方面始终领风气之先,为了培养具有跨界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除了艺考生,已经连续数年在全国率先招收理工科生,每年都有670分以上的学霸通过普通高考进入美院,在良渚校区已经形成了理科生、文科生、艺术生混合的美院“新物种”。为此,学校对整个设计学科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内涵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毕学锋直言:“我们的改变背后实际上向社会发出了两种信号:一是这种改变更加符合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作为设计学科快速发展的今天,知识边界不断在扩展,思维逻辑和感知力成为设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考题有助于我们更准确的发现人才。二是给考生提出了明确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之前的考试考试要求是强调造型能力或者说对客观事物的描绘能力,这种能力今天也需要,但我们需要具备更多元的能力,考生必须了解自己报考的专业未来是做什么的,理解设计是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专业,必须具备对社会和生活的敏感度,甚至需要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创想力。”

1UZqmJ6GowJDaLHv9y9PajZurbEzKNurijqGLzN8.jpeg

2EYTXc0MqEtz6O2fzlUxCWR4qLQsGa03Q9woC5zT.jpg

其次是命题思路。国美在坚持大类招生和基础造型能力的同时,命题更加强调各专业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希望考生们对自己所报考的专业有基本的了解和真正的兴趣。今年,图像与媒体专业因在考题中选用了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的诗歌《不要温和的走进那个良夜》而引发热议。“我们在今年的阅卷中看到,这个考题确实打了学生措手不及,很多考生准备了抗击疫情、冬奥会、冬残奥会等时事热点的创作稿,主题上虽然是有相关的,但模板式的准备掩盖了我们希望看到的、考生对于解题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在影视与动画学院副院长付帆看来,“我们这个学科和美院传统的造型类学科有很大不同,这类专业的基础不只是单一的绘画基础,它的知识基础更多对应的是电影、影视作为视听艺术的基础,同时不乏对文学、戏剧、音乐、摄影等相关知识的涉猎。…同时,它对于今天的考前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本科教学的基础教育、学科通识教育应该前置,考前教育应该有不同学科的针对性,应该成为专业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他表示未来会更多的把影视类学科专业的特色注入到考题设计中,“希望有图媒专业报考意向的考生在备考中能更多针对电影、影视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备考、井注重日常的专业知识积累。”

h8vO4vk79c7RpV9xwsmLPpA538bQpFmfL2s9bjgM.jpg

最后是考生素质。无论美术、设计还是影视,要想将来走得远,必须综合素质高,读书、见识跟绘画技艺同样重要。今后学院会更强调对艺术、设计、电影、文学等大艺文领域的通识性了解,更强调考核对经典艺术作品的感受力,更强调个人的想象力。今年,附中首次招收中国画一体化培养项目,就是希望探讨一种从艺术经验出发的新人文教育,探索民族艺术精英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目的是重建艺理兼通、“诗书画印”四全的中国画通人之学。“某种程度而言,中国画童子功的真正构建就在这个年纪(中学阶段),对中国精神的理解能力、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力等慢慢进入成熟阶段,也逐渐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除高中阶段要完成的文化课,还需更多机会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在大文化范畴里接触中国绘画源头。”沈浩对这类立足艺术自身发展规律又结合既有教育手段的措施充满期待。

总体而言,中国美院希望通过招生方式和命题的调整,让素养更全面、学习能力更强的学子进入美院。人最大的学习动力是兴趣和意愿,国美最欢迎的是那些具有清晰意愿的、真正热爱艺术的年青人、那些具有创作冲动和创造潜能的年青人。

0kFqZqzr1zFLVYPY7Z4Qt1Ou1XJhCV33xPHrNvSC.jpg

结语:1928年,中国第一所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始立西子湖畔。建校之初,前辈们就奠定“创造时代艺术”的学术宗旨,形成了一种艺术运动与社会启蒙共生并举的办学理念。

2022年,面对变数激增的世界现实,这所学府同样努力催生新的创造性艺术力量,积极链接艺术与科技、人文等多维宇宙。

94年过去,它从未停止为艺术战。

前行者的远虑值得大众认真思忖。

9JZQidDeFEtQqwdLd6htvKwQ06kQRLMbD5KGb7J5.jpg


作者:邹萍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