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用“无”和“有”这对辩证的概念来描述、探究宇宙的本质和运行的规律,老子在道德经的开篇中提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马路的炁象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这一思想,故我在2021年西安崔振宽美术馆为马路策划的大型个展的主标题用了“无中生有”。
透彻现露,2022、1-2022、6、3,110cmX210cm,方向可变,丙烯、综合技法
透彻现露,2022、1-2022、6、3,110cmX210cm,方向可变,丙烯、综合技法(背面:题记、签字、作品信息)
马路是中国著名的艺术家和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油画系主任。“炁象”是一个崭新的概念,马路发明了这个术语来指称自己最近十余年以来的艺术,从而与“抽象艺术”和“意象绘画”等艺术形式区分开来。“炁象”这个术语的界定直接来源于马路的世界观,他将整个世界视为是各种不同的能量形式彼此作用的结果。在他看来,自己的作品描绘的是由时刻变动的能量所形成的各种不固定形态,因此并不抽象也不是意象,而是一种一直客观存在却未被注意的形象领域,从一定程度来看,这种不固定的形态又是自然、人生恒定变化的某种视觉显现。例如在作品《炁象》背后的题记中,马路这样记录下了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这是一幅画了十年的作品,今天方能告一段落。因为人总是在生活中认识,自在变化中。各种力的作用,使作品也在发展,只是容下的更多。人生无常,正是其诗意之所在。学会欣赏无常,才是正常。所谓审美,自是认识之根本。多方交错,故更名为炁象 。放下具象之得失,来到更高处,看宏观、 微观于一体,方得自由自在。远离于深入中,静观及细查。放下自己,才活出自我。 二零二零年七月三十一日”。
马路,炁象,2011年-2020年,180cmX210cm,丙烯,色粉,综合技法,背面,有题记 崔振宽美术馆藏
有别于绘画本质上是艺术家主体的对象化这一传统观念,马路在炁象作品中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无我”,即尽量避免将自己的主观情绪反映到画面上。这一点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蒙德里安,然而蒙德里安的几何抽象是由自然物象逐渐演变得到的,内化的是现代工业社会的理性和秩序,只是到了晚期作品中才重新注入了生命本身的律动。马路的作品则是重回自然,却抛开了人与自然作为主客体分离的传统表达方式,既作为自然中的一个微小分子探究其中无尽的奥妙,又身处其外,在无限的时间长河和宇宙空间中对其进行历史观照,这是一种类似“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境界。
红天,2014年作,100cm×170cm,丙烯,综合材料
非对称空间,2014年作,100cm×160cm,丙烯,综合材料
从艺术史的演变脉络上来看,绘画价值观的改变,必然会带来创作过程、形式语言以及观看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这就是马路炁象作品在“无我”之后的“生有”过程。空间塑造方式的改变和光的呈现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方面。
从空间的层面上看,马路的炁象作品不但重回了深远的三度空间,而且还保留了形象的质感。然而,与从文艺复兴一路到新表现主义相比,马路的作品有了两方面重要的改变,一是从人的表现转身重新面对、融入整个自然界,不同的是,这里的自然世界虽然是可见的,却不是一直以来人们司空见惯的外在自然;二是宏观和微观视角的同时存在。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马路抛弃了线透视这种西方传统绘画艺术塑造空间的主要方式,同时也几乎不用现代艺术中的色彩冷暖透视,反而利用材料的溶解、流动和凝聚、沉积,各形象之间的彼此遮挡、重叠以及色彩视错觉,颜料的颗粒产生的肌理感等,建立了自己画面的空间体系。这种复杂而有序的空间体系在马路自撰的年表里则表现为一种将个体的鲜活感受同时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历史观照的叙事方式,从而达到一种“致广大,尽精微”的艺术追求与人生境界。
鸿祯,2020年5月作,60cmX80cm,丙烯,综合技法
灰色的团 2015年180cm×210cm 综合技法
在马路的炁象作品中,首先是没有固定的光源,光无处不在,没有固定的光源也就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明暗透视关系,这一点是西方传统艺术中表现光的一个基础;其次,在马路的炁象作品中光既不是作为表现形体的手段来使用,也不是作为终极的表现对象来对待,更不是为了传达主体心理状态的媒介,而是试图再现各个具体形象自身发出来的光。因为这里的形象是由能量的变化而产生的,光也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是马路认识世界并且试图表现它的一个基本出发点。马路这种看待和表现世界的方式,在一定层面上可以看作是人对自然宇宙的敬畏和主动融入,是在后工业时代质疑机器理性和反观自身之后的一种向自然的回归,只不过这种回归不再是简单回到自然至上的原点,而是一种人化宇宙和宇宙化人的双重融合境界。在这种天人合一视角下,宇宙万物以光的形式自我显现,任何一点都是宇宙的中心,任何一处都是自然的永恒。
看太阳,2021.10-2021.11.30,130cmX100cm,方向可变,亚麻布,丙烯,综合技法
一笔红云 2014年100cm×160cm 综合技法
栖身于此,2022、5-2022、6、10,120cmX80cm,方向可变,丙烯、综合技法
塑造空间方式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会带来观看方式的变化,由线透视和色彩透视构成的画面空间往往需要一个最佳的视点和视距,然而马路的这些作品却需要在一个辽阔的视域中进行动态观看,在由远及近的过程中,作品的面貌会呈现出一个复杂的变化,令人既始料不及,更是叹为观止。
“无中生有:马路炁象作品展”按照时间顺序,将马路十年来的炁象作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展示,每一阶段都以其中的一件作品命名,展现出艺术家十余年来的探索轨迹和面貌,呼应他的“尽精微,致广大”的艺术追求与人生境界。
一 那沙(2010-2013)
那沙 2010年210cmx180cm 综合材料 私人藏
此阶段涉及2010-2013年间20余幅作品。
《那沙》是马路第一幅以抽象为探索方向的作品。
自此马路艺术探索开始从对人和社会的关注和表现转向了两个方面的深入思考:
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另一个是抽象艺术的本质。
《那沙》作品背面题记:
这是第一幅以抽象为方向的作品,不是练习。
沙,给了我画抽象的理由。
任何抽象的理解,都免不了现实的影子,
但现实的影子并非抽象,只是貌似抽象而已。
自己是否真正认为抽象?是自己的思维结果。
如果不是,应当找找更恰当的。
创造性在于任何现有的概念都不足解释当下的思考,
是自求和自解。
二零二零年九月四日
马路
二 不知道(2014-2016)
不知道,2014年作,180cmX210cm,丙烯,综合技法 私人藏
此阶段涉及2014-2016年间创作的40余幅作品。
这些作品延续了上一阶段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究,
这是一个更加追逐内心感受的过程,
这个阶段马路已经开始思考自己的艺术与抽象艺术之间的区别。
《不知道》作品背面题记:
这个世界,因为有许多的“不知道”而有魅力。
“不知道”的视觉产生了绘画。
当自以为都知道时,绘画就死了。
是“不知道”,
激励了想象,
促成了认识,
使理解成为可能。
“不知道”,
是人类进化的前提。
二零二零年七月三日
马路
三 炁象(2017-2020)
马路,炁象,2011年-2020年,180cmX210cm,丙烯,色粉,综合技法 崔振宽美术馆藏
此阶段涉及2017-2020年间创作的40余幅作品。
随着艺术家对生命、对自然、对宇宙更深的体悟,
马路开始逐渐将作画过程的自然性与绘画本质的自然性统一起来,并最终形成了新的价值观。
马路在这些作品里强调的是一种现实的生命状态,
个体意识深处各因素彼此之间的所处方式,
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死而复生的循环过程。
这些作品显示出,
马路所思考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到了一个新境界,
他将其命名为:炁象。
《炁象》作品背面题记:
这是一幅画了十年的作品,今天方能告一段落。
因为人总是在生活中认识,自在变化中。
各种力的作用,使作品也在发展,只是容下的更多。
人生无常,正是其诗意之所在。
学会欣赏无常,才是正常。
所谓审美,自是认识之根本。
多方交错,故更名为炁象 。
放下具象之得失,
来到更高处,看宏观、 微观于一体,方得自由自在。
远离于深入中,静观及细查。
放下自己,才活出自我。
二零二零年七月三十一日
马路
马路的这些作品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艺术表现领域,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个奇伟瑰丽的世界。在历史的长河中,马路这个人和他的作品就像一座宝藏,自我寂寞,自我繁华。期望通过深入研究和系列学术活动,越来越多的人能感知到马路的炁象艺术作品与思想。
2021年1— 3月
红梅介绍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艺术史博士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理论出版部主任
入选第13届中国艺术权利榜(ART POWER 100)2019年度策展人。
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展览策划与研究,西方现当代艺术与批评研究,视觉文化研究。
出版专著:
2014年,译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上海世纪文景出版社(第一版第6次印刷)
2013年,专著《二十世纪早期视觉文化研究:以魏玛时期的德国为例》,光明日报出版社
学术文章30余篇。
策划的展览主要有:
*“埴象·吕品昌艺术四十年”(2021.7广州佛山)
* “英雄礼赞·老红军与潘皓的再*”展(2021.6 北京人美美术馆)
* “无中生有:马路炁象艺术”展(2021.4西安崔振宽美术馆)
* “中央美术学院2020年度造型艺术提名:炁象马路· 埴象吕品昌”双个展(2020.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陶溪川美术馆)
* “自约视界:金日龙抽象艺术二十年”展(2020.山东省美术馆)
* “青春万岁:中央美院馆藏精品”展(与王璜生联合策展)(2020年,中国美术馆、郑州美术馆,自2014年以来至今。)
* “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展(与张子康联合策展)(荣获国家艺术基金2019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荣誉)(2019.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龙美术馆、重庆龙美术馆。)
* “出走与回归:刘士铭雕塑艺术”展(2019.10,美国纽约亚洲艺术中心)
* “仁者爱人:刘士铭的雕塑人生”展(2019.11,美国华盛顿特区亚洲艺术中心)
* “北地: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第一回”展(2019.北京ZERO艺术中心)
* “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特展:悲鸿生命大展”(与张子康联合策展)(2018.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徐悲鸿与他的时代”展(荣获国家艺术基金2018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荣誉)(2018.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济南市美术馆,香港一新美术馆,石家庄市美术馆,内蒙古美术馆,重庆市美术馆,等7座美术馆巡展)
* “废纸三千:刘春杰新作”展((2017.苏州博物馆)
* “九十刻痕:伍必端艺术研究”展(2016.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历史的温度:中央美院馆藏油画”展(作为范迪安、殷双喜策展执行)(2015-2016.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太庙艺术馆,南京金陵美术馆,石家庄市美术馆等10座美术馆巡展)
* “态:王少军艺术”展(2015.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开山:冯法祀的开山途”展(2014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油画中国风:董希文百年诞辰大展”(作为范迪安策展执行)(2014.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