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文/裴刚
近期,一座可移动的“艺术小岛”停泊在濑户内海的海湾里。
艺术家向阳作为“濑户内国际艺术节2022”唯一参展的中国艺术家。他的参展艺术项目“可抵达的彼岸”,便是这座即将航行在濑户内海的“艺术小岛”。
中国艺术家向阳(艺术百科)的艺术项目“可抵达的彼岸”
“海洋所呈现出的‘极端’、‘未知’和‘单纯’的特质,完美地契合了我理想中的那片领域。”在向阳的艺术经验中,有四次与海洋有关的重要展览。并且他的生命经验中,也总是与船舶、漂流有着绵长的关联,也让他的作品常常呈现出对彼岸的思考。
8月3日在海湾内试航的艺术项目“可抵达的彼岸”
濑户内海上移动的“艺术小岛”
艺术项目“可抵达的彼岸”主体由25米长x9.15米宽x10.5米高的木结构建筑,其中以废旧古董家具残件、木建筑残件、丝线雕塑为整件作品的组成构件部分。并搭建在一艘36米长的平底驳船上,展览期间于濑户内海上航行。
2022年8月6日在濑户内海小豆岛的草壁港,艺术家向阳的艺术项目“可抵达的彼岸”搭建完工开幕仪式
2022年8月6日向阳与庆祝艺术项目“可抵达的彼岸”开幕的朋友们在濑户内海小豆岛的草壁港
2019年初,艺术家向阳与著名策展人、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及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发起人北川富朗先生,谈起“可抵达的彼岸”航海计划,并决定在2019年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呈现航海企划展;2022年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实现海上的航行。
它可以在海上航行,造访濑户内海上的岛屿,由此打造一条连接各岛的航线。它也像一座临时的小岛,与这片区域里的艺术产生联系,它“出现”于艺术节的会期间,又在展览结束后“驶去”。向阳希望这个项目成为一个文化平台,当地居民和观众可以享受其中,同时它也将人与自然相连。
濑户内艺术节由13个艺术岛屿组成。在一条驳船上的艺术项目“可抵达的彼岸”,成为一个移动的新岛。
向阳艺术项目“可抵达的彼岸”停泊在濑户内海小豆岛的草壁港
源自记忆深处的情感呼唤
这个项目将打造一条连接各个岛屿的艺术路线,并且还将是一个文化平台。可供岛屿当地居民、游客和受邀文化团体进行项目交流。
这艘可移动的驳船上,搭载的是一栋外部结构宏伟的建筑。拱型建筑结构表达一种宏大的神圣感,是艺术家对世界和未知探索的野心,以及对不同文化和宗教的包容。
向阳艺术项目“可抵达的彼岸”驳船上纯木的拱形结构建筑
在纯木的拱形结构内部,是从中国各地收集来的废弃的木家具而改建的空间。艺术家将这些颇具历史感的榫头,雕板建筑构件,以及废弃家具的残件一一经过清理、打磨、重组形成一个个丰富的小空间。
向阳在工作室打磨、修复、重组艺术项目“可抵达的彼岸”建筑组件
向阳在工作室打磨、修复、重组艺术项目“可抵达的彼岸”建筑组件
“记忆中的情感呼唤着我去往一个可抵达的彼岸,它可能不再是某处现实的终点,而更多的是对未知的探索,以及对爱的全然的向往。”向阳精心制作的木制空间营造出平静的氛围,是他在记忆深处对故乡、对中国文化最深情的眷恋。
施工搭建过程中的艺术项目“可抵达的彼岸”
施工搭建过程中的艺术项目“可抵达的彼岸”
向阳的家乡在贵州,并非生长于一个有海洋文化的地域,而他早年间赴美生活的漂泊经历却为他的生命镀上了一层命运不确定的感悟。如果说艺术家创作的动机是去探寻一个未被人探索过的领域以满足自身情感表达的需求,海洋所呈现出的“极端”、“未知”和“单纯”的特质完美契合了向阳理想的那片领域。这次看似野心勃勃的艺术计划,不如把它想象成一条艺术家回归母体的航线。
艺术家对海洋的执着追求可以回溯到他儿时的记忆深处。在向阳幼年的时候,他的母亲怀抱着他乘坐一条小渔船,去老家寻找在那个动荡年代中失散的父亲。
“我还是幼儿的时候与母亲有一次不得已的离开家的航行。我们乘坐着一条小渔船,在大雨中顺流而下,去寻找父亲的下落。因为年纪太小,我全然不知道途中的惊险,只觉得母亲是带我去寻找另一处更安全的现实的彼岸。当时经历中那种模糊的情景和情感一直在我的创作中回响。”向阳每每讲起过往总是情不自禁的动情。
如何让记忆链接此刻
遥远的情感记忆与艺术家当下的工作产生链接,要回溯2015年的机缘。
向阳参加艺术项目“须有作为What Has To Be Done”驾驶帆船在海上 2015年
向阳参加艺术项目“须有作为What Has To Be Done”驾驶帆船在海上 2015年
2015年7月,向阳与其他艺术家受邀参加伦敦艺术大学院长Chris Wainwright发起的艺术项目“What Has To Be Done”, 于苏格兰西部群岛进行了为期2周的航海。
向阳艺术项目《非常建筑-意园》在伦敦泰晤士河上巡游展览 2015年
向阳艺术项目《非常建筑-意园》在伦敦泰晤士河上巡游展览 2015年
2015年10月,向阳实现了在伦敦泰晤士河上的艺术航行,作品《非常建筑-意园》参加中英文化年交流项目,在泰晤士河上巡游、展览。伦敦艺术大学学生们与艺术家在装置作品内进行了艺术交流活动。
并在2019年初与日本大地艺术节之父北川富朗共同计划在濑户内海上实现艺术航海。
向阳《可抵达的彼岸》 北京今日美术馆 2017年
2017年1月,向阳完成装置作品《可抵达的彼岸》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参加展览。
《可抵达的彼岸》于德国Darmstadt Kunsthalle 展览 2017年
2017年7月,向阳作品《可抵达的彼岸》在德国达姆施塔特艺术中心参加展览。期间,艺术中心在作品内举办了两场活动。
艺术家向阳(右)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及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发起人北川富朗(中)在讨论航海计划
2019年初,向阳与北川富朗先生谈起航海计划。并决定在2019年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呈现航海企划展;2022年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实现海上的航行。
向阳装置作品《海洋漫步》长27米
向阳装置作品《海洋漫步》在2019濑户内国际艺术节(Setouchi Triennale)
这件由木结构组成的漂浮在海上的大型建筑装置——"可抵达的彼岸"。它囊括了艺术家在中国的过往记忆,还有其身处当今社会里所产生的文化分离和错位感。另一方面,作品外部的拱形结构象征着一个倒置的船身骨架,其以一种国际性、非区域特质的建筑形态,与世界各地的观众产生关联。
向阳以这件外观结构宏大,而内部细致温情的木质建筑体的整体势态,传达出其作为艺术家的愿景——消除人和人之间的隔阂,并且期望一个更团结、更紧密相连的世界。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一部“艺术航海史”。
艺术项目"可抵达的彼岸"的驳船停泊在日本濑户内海小豆岛町草壁本町 草壁港
艺术项目"可抵达的彼岸"的建筑部分由废旧的榫头、老雕板、废弃家具的残件重新组合而”复活“
艺术家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与这些老物件相处,并亲手将废旧的榫头、老雕板、废弃家具的残件,精心地清理、打磨、修复,再组装成自己的艺术语言。最终成就了它们从故园里走出流浪四方,又再次通过向阳的双手“复活”,完成了文化再循环的使命。
艺术家向阳与“濑户内国际艺术节2022”创始人北川富朗一行在“艺术小岛”上交流
终于在2022年8月6日,在历经疫情困难环境下3年的准备,向阳终于将航海项目带到了濑户内海小豆岛的草壁港,而实现这个项目如同在”真空中航行“。
由木结构组成的漂浮在海上的大型建筑装置——"可抵达的彼岸"
平行项目“凳子计划 / Traveling Stools”
向阳在工作室内制作艺术项目“凳子计划 / Traveling Stools”
向阳的另一个艺术项目“凳子计划 / Traveling Stools”
“凳子计划 / Traveling Stools”搭载于“可抵达的彼岸”的甲板上
向阳在参与“濑户内国际艺术节2022”的艺术项目“可抵达的彼岸”之外,还有一个平行项目“凳子计划 / Traveling Stools”。这个艺术项目是2018年向阳启动的艺术项目“凳子计划”。他利用创作木家具的剩余材料,制作了限量版的小凳子。小凳子的收藏者将为该项目做出贡献,并加入2022年濑户内艺术节中。
关于艺术家
向阳,自中国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进修,于90年代末赴美继续艺术创作。曾于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 费城佩德布莱德艺术中心 ,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 圣路易斯 LUMINARY艺术中心,以及北京中国美术馆, 今日美术馆,英国杜伦大学等艺术机构展出其装置等艺术创作。2010受上海世博城市未来馆邀约创作大型作品 《和谐塔》。在公共艺术创作方面,2015中英文化年,艺术项目《非常建筑-东方遇见西方》于伦敦泰晤士河上巡游展出。2018年参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以及2019年、2022年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其作品为英国杜伦大学、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等机构永久收藏。
作者:裴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