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2-08-26 11:40
8月,炎夏的尾声。
养云艺术季全新推出服装设计师韩枫的跨界摄影艺术作品。
展期:2022/8月16日——9月12日
展览地址:中国上海闵行区元江路6199弄养云安缦·院 56号院 留候遗徽
养云本年度的艺术线索在“物性”上的研究,在养云村再度返璞归真。从井上有一的禅宗式“惜字”到魏立刚的“万物”之研究,而本次跨界的艺术家韩枫作品,则在“物哀”美学中发挥了极致的审美。
《源氏物语》提出“物哀”的理念,用现代的话说,“物”就是认识感知的对象,“哀”是认识感知的主体,感情的主体。“物哀”是二者互相吻合一致的时候产生的和谐的美感,优美、细腻、沉静、直观。
本居宣长(日本江户时期的著名国学家)在《紫文要领》中是这样阐述“物の哀れ”的:世上万事万物的千姿百态,我们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身体力行地体验,把这万事万物都放到心中来品味,内心里把这些事物的情致一一辨清,这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就是懂得物之哀。进一步说,所谓辨清,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辨清了,依着它的情致感触到的东西,就是物之哀。比如说,看到樱花盛开赏心悦目,知道这樱花的赏心悦目,就是知道事物的情致。心中明了这樱花赏心悦目,不禁感到“这花真是赏心悦目啊”,这感觉就是‘物’之哀。”
2022 年的春天,上海人对于食物的“热情”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并一度引起全国人民对于食物、蔬菜与日常生活关系的重视。借由此展,希望让大众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社会的“物性”,以及人与物之间关系的思考。
韩枫通过一场摄影展,用艺术的视角重新审视自然生物的“物性”,向受众传递日常中的“非日常”,从全社会的宏观大视野中关注到微观个体的存在价值,并发现其存在之美、其“可塑性”。以激发个体于存在“自由”和长期“被忽视”的身份中作为个体本体的内在精神,它既是自然天成,也有人为的赋能。
艺术家通过装置、摄影等艺术语言对其重塑,无疑是一种置于“物外”的审视,将生命本身所焕发的美与质感放大,并慎重的呈现给大众,以此呼吁每一个自然界的生物之“个体”价值。透过这些作品,引发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如同回到创世纪, 上帝造物、造人本意之纯粹… “看哪!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作食物。”
本次展览的艺术家浓缩了自己的世界观,通过那些能够传达或者被选择的‘物’ 来表达自我。“物”在这里成为被选择的道具,作为‘物’本身所具有的一种非日常性被直接地推上舞台中央,反过来这亦是揭示了与‘物’相关的另一概念,让人们看到一个新的启示正在展开。
“我觉得蔬菜和水果是大自然送给我的礼物,也是送给人类的礼物。我喜欢和朋友分享它们,我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个礼物。”
《礼物》源于韩枫对陶瓷、美食、摄影的热爱,作品中使用的陶瓷物件和雕塑有的来自Maria Robledo和John Born等艺术家的礼物,也有来自她近年来的私人收藏物品,比如有一些是她年轻时在中国旧货店收购的古董,有的是马路上随机买的,也有从海边捡回来的大石头,抑或花鸟市场买的一些假山、老的木头……
“我把蔬菜水果当成花草来玩,放在一张从杭州带到纽约的老桌子上,整个创作过程留下了很多愉快的记忆。”
来自生活的本源,唤发对普通事物单纯的美的想象,这些想象是几何的、静谧的、透视的、纯净的。“最重要的还是表达,不是技巧。”在摄影中,让一个桔子、半棵卷心菜、几个胡萝卜生动起来,比起去处理称之为宏大题材的作品更为困难。
因为疫情的关系,韩枫的生活工作步调都被打乱了,艺术在此时发挥了它最平淡却也最珍贵的作用:记录自己的感受,并不脱离生活和情绪,而是作为她和世界的纽带存在。
——笑梅(半径Radius)
韩枫成长于中国南京和杭州,八十年代初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目前在纽约和上海生活工作。1985年移居纽约,1993年在纽约时装周推出首个成衣系列,2005年她的舞台服装设计于伦敦英国国家歌剧院及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联合制作、安东尼·明盖拉执导的歌剧《蝴蝶夫人》中首次亮相。韩枫的服装、设计和艺术装置作品曾在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纽约新画廊和库珀·休伊国家设计博物馆等机构的重要展览中展出。
韩枫的灵感源自她对不同材质、物料和工艺的探索。长期以来,她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倡导者和收藏家,与众多艺术家紧密合作,实践激动人心的探索,将艺术与设计结合,并于2017和2018年在上海与纽约开设韩枫艺术空间。
韩枫《礼物》摄影系列曾于波士顿Robert Klein画廊、麻省Schoolhouse画廊以及纽约Victoria Munroe Fine Art画廊展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