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2年8月25日,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新时期中国当代美术评论人才培养”面授阶段任务圆满完成。培训班学员于8月24日举行了培训心得交流会及简短的结课仪式;8月25日,学员各自返程,项目进入课程作业撰写、成果汇总及结项的后续阶段。
国家艺术基金于2013年12月30日设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培养艺术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基金资助的项目主要以艺术创作、交流、培训为主;自2022年,开始设立文艺评论类的个人及人才培养项目。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为人文底蕴深厚的教育部指定全国八所“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之一,以其拥有中部六省唯一的美术学博士点之优势,争取到“新时期中国当代美术评论人才培养”这一项目的立项资助。该项目由湖南师范大学主办、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承办,项目负责人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杨卫教授。
该人才培养项目于2022年3月被确定正式立项资助后,5月10日面向全国启动报名程序。经项目组专家评审、公示,并报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审批,最终从符合条件的143名申报者中择优录取30名学员参加本次培训。入选学员来自全国14个省市,均是已经具备相当专业素养、在各自专业学习或工作实践中取得一定成绩的青年人才。
由于仍处于“新冠”疫情的全民防控期,线下培训面临着巨大的防疫压力。经审慎评估和周密准备,培训的主体部分授课阶段仍采用线下面授为主的方式进行。7月20日,30名学员经过严格的防疫程序后统一到长沙的集中培训点报到;7月21日,项目授课阶段正式实施,并在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行了简洁而庄重的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后,学员们集体学习了新时期党的主要文艺方针、政策及新时代文艺思想。随后的35天内,学员们就“新时期中国当代美术评论”这一主题进行了专业而系统的集中学习。共有十五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员们进行了30天的集中授课。这些课程导师大多数为国内美术院校的学术理论带头人、著名教授,也有少数为职业美术批评家和美术理论著作的策划出版人。他们中既有新时期中国美术的研究者、理论建构者,更有新时期中国美术的见证者与推动者,可以说无一不是项目授课的上上之选。
在30天的理论课程学习中,十五位授课专家分别从各自的学术视域就“中国当代美术”这一宏大主题进行了多角度的专业聚焦,他们互相配合、各有侧重,共同为学员们建构起关于新时期中国当代美术评论的系统知识体系。
资深美术批评家、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荣誉主席、82岁高龄的贾方舟先生以中国当代美术亲历者、推动者和新时期以来“第一代美术批评家”的身份,为学员们开设了为期三天的《中国当代艺术批评40年(1979-2019)》的主题课程。课程系统梳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艺术批评的基本历程、主要问题、关键节点、代表人物和重要学术观点与成果,让学员拥有了恢弘的历史视野和清晰的学术脉络。
同样作为职业批评家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活跃于中国当代美术批评领域的邓平祥主讲了《现当代艺术的审美问题》。他从美学的本义出发,提出现当代艺术应唤醒人的感性体验,由此走向自由创造的命题,并援引陈丹青等当代美术家的案例加以佐证,为学员们开启了深度思考。
本次项目负责人杨卫教授现任职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担任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但他同时也长期从事独立的艺术批评与策展活动,还担任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是中国当代美术系列事件的观察者、并与多位著名艺术家私交甚笃。杨卫教授从观察、参与、反思的角度为学员们主讲了两天的《二十世纪中国艺术》课程,对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的源流与走向、发展与流变进行了自己的整合,就其中的一系列现象与问题提供了思考解答,使学员们大受启发。
湖南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黄啸编审是本次培训师资中仅有的长期从事美术出版工作的代表。他为学员们做了题为《美学对中国美术的影响》的讲座并从自己的工作角度和学员们分享了美术出版与美术创作和美术理论的互动关系,从媒介与传播的视域为学员们提供了新的观察方式。
培训师资中最强大的阵容团体还是来自于高校系统的专家学者们。他们包括: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青生先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彭锋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殷双喜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余丁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于洋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端廷教授,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小彦教授,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教授,天津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范晓楠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湖南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蒲星先生,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湖南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周功华先生。这十余位专家分别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或深入艺术史,钩沉钓隐、梳理脉络;或精心选取个案,深度剖析聚焦;或放眼全球,进行中西比较,提供横向参照;或拉升维度,从思想史、文化史以及哲学、美学的视角,去审视当代美术的各项指标……他们以自己的深厚学养和专业功力,建立起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立体知识构造,为学员们打通了进行新时期美术评论的诸多关窍。
密集的信息含量和双休日都培训的课程安排,让学员们一边口头上说“吃不消”,一边奋笔记录、积极互动、认真消化;三十天的学习,让每位学员都有了质的提高。
为丰富课程内容、调节学习节奏,培训在授课进行到中间阶段和尾声时,分别安排了共计五天的考察交流活动。学员们在有序组织下集体参观多个故居和纪念馆,接受教育;还访问了湖南省博物院、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李自健美术馆、段江华乡村美术馆、湖南美术出版社等与专业培训相关的机构和单位,进一步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闻与学识。
集中授课阶段是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训项目最为重要的环节,但并不是唯一环节,此后还有学员交流心得、反馈成果、提交作业等步骤;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员充分消化吸收培训内容、形成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养,成长为对当代中国美术有着系统而深入的认知、能够胜任新时期中国当代美术评论工作的生力军。正因为领会到了这一责任和使命,返程之时,学员们纷纷表示:结课不结业,大家要以终为始、不忘初心,用积极的行动和优异的成绩回报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培养,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而不懈努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系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新时期中国当代美术评论人才培养”参训学员)
作者:杨宏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