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2-11-10 21:49
潘长臻(1932-2014)
撰文 | 邹萍
人生的丰茂,是很难用某一面去定义的。
例如“潘长臻”先生。
今天每当我们提到潘先生时,似乎只记得将他与“中国水彩画”事业直接挂钩。这自然没有错,但一定是单一了。
“潘长臻”先生的光华,又岂止于此?
当之无愧的领航旗手
这份“领航”职责,是落在中国水彩画事业上的。
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体系能成长为如今水准,“潘长臻”先生是无法绕开的关键人物之一。因为他不仅牵头建立了诸多日后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专业机构和组织,更牵线搭桥、有的放矢地铸造起“中国水彩画”大厦的核心地基和基本框架。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与同仁组织了“浙江美术学院水彩、水粉画研究会”,后改为“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自1989年起,组织创办“杭州·中国水彩画大展”,同时举办“中国水彩画学术研讨会”并成功延续七届。这个展览成为同行交流的重要平台,在中国水彩画发展史上有里程碑意义;1992年组织成立“中国水彩画学会(筹)”并被选为会长。这个阵容强大的群体成为次年全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成立的先声;1996年向中国美术学院提出举办“中国美术学院水彩画高级研修班”,致力培养一批能推动中国水彩画专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并对水彩画的技法、材料、观念及理论作了系统研究;2000年再次向中国美术学院申请成立“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水彩画研究中心”,对发展中国水彩画事业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
藉此,通过系列性的有效操持,“水彩画”这个曾经的小画种终于以独立的面貌屹立于中国当代艺坛。潘耀昌先生曾将此功绩归纳为三个方面:革新观念、组建团队、培育新人。“他是我国新时期水彩画界的导师级人物,为开创水彩画事业的美好未来,力挽狂澜,呕心沥血,挑战习惯思维和世俗偏见,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他的业绩可以告慰先辈,鼓舞后进,应该载入史册。”
确实。潘先生极具前瞻性地立于学术制高点,以贯彻中华文化艺术民族性理念的守正创新姿态,为中国水彩画事业的长久发展谋划着整体性引领。“今天,我们对水彩画艺术有这样的认识,水彩画、粉画事业有这样宽广的发展,不能不对一代代的倡导者和践习水彩绘画的先师先辈们表示敬意。潘长臻老师正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一位”。台湾学者庞均对此大为赞赏。
2022年11月5日,“杖笔行歌——潘长臻绘画艺术展”在浙江美术馆盛大启幕,潘老水彩、水粉、版画、素描、速写作品130多件及部分文献资料,分三大版块“意写蕴彩”“华彩纷呈”“弦歌不缀”系数亮相。
开幕式上,潘先生之子潘即立于阳光下,郑重地说:“你的个人艺术成就得到国家的认可,在水彩画发展史上留下了灿烂一幕。”他的声音中,有些许哽咽,但更多的是欣慰。因为在他心中,父亲一生最核心的成就是把中国水彩画从“习作”提升到全国美展独立画种的地位。他记得,父亲晚年曾用略带遗憾的口吻说:岁月不饶人,如果能再年轻十岁,我有信心在美院成立一个水彩画专业。
“所以父亲一生最核心的作品,不是某一张精彩的作品,而是改变了中国水彩画的历史地位。”
意趣相融的创作先锋
然而,除去对水彩画事业的非凡贡献,潘长臻先生在艺术创作方面同样面貌独特:他的画,充满了意趣满溢的灵动情调和天人合一的东方审美。
从未止步探索的他在源于自然的风物灵性与笔墨传统的趣味合助下完成了中国水彩画的时代转变,尤其在面临历史变迁和多元思潮的冲击时,积极汲取着各类文化遗产的视觉资源。因此,他的画虽不乏时代痕迹,但观看者却能从中触摸深邃的文化叙事,以及体验更高级的美学智慧。
这方面,同样集管理者和创作者于一身的许江先生深谙其味。他以“简笔水色,意写山川”八个字概括着潘先生的艺术之貌。他虽用笔着色不多,却不拘一物一花的刻划,而重一花一世界的整体气蕴,故画面总能呈现独到风神。潘先生的绘画不仅与印象派表现艺术美学思想异曲同工,更重在物我之间挥写神韵,应物而超然象外,与千载文脉默默相合。其写实之作则轻松明艳,自然阐发出极具共情力的人文精神:如《山里人家》水意淋漓、烟雨满纸;《天边一朵云》重山叠壑,山川无尽;《被遗忘的船》《整渔网》《海边小屋》蓝天绿海,华屋碧阴;《晨雾》《西湖之春》空潭泻春,简淡返真;《天目春深》山色得益,浑然一体;《第一缕阳光》雾气冥冥,冷暖得益;《西湖雪霁》萧瑟寂静;《初夏》心旷神怡;《傣族姑娘:旺》《伊瓜苏大瀑布》《兴坪山水》笔锋老辣,笔力愈劲…
“这是一条中国风景和中国山水相交构的道路,是一条应物写生而又兴发生趣的道路。”许江先生说的这股艺术力量,早在1957年就已萌发。那时,还在读研究生的潘先生尚未毕业便被调至美院附中任教,仅过一年,又因作品《山色空朦》入选省首届美术作品展并选送北京参加全国水彩画展名声大震,而此时的浙江美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正好急需色彩教师,表现出色的潘先生便由此被众人举荐至版画系任教,这张画也成为了其日后水彩事业发展的重要起点。
他十分注重摆脱画种观念带来的限制,鼓励材料、技法、风格等方面的大胆尝试。如破除只能留白不用白粉的禁忌,在水彩中渗入不透明白色,获得介乎水粉与水彩之间的特殊效果;敢用有色纸作画,尝试白纸达不到的色调;转益多师,传承林风眠、倪贻德、朱金楼、关良中西融合的画风和现代手法,颜文樑、金冶、费以复的色彩理论,倪贻德、潘思同的水彩画风,张漾兮版画的水彩韵味,庄子曼、苏天赐、曹思明的油画特色,潘天寿、黄宾虹的国画笔意;致力将中国画的用笔、立意溶入水彩,试图创造具有民族特点的中国水彩画。
因此,潘先生的艺术创作虽以水彩闻世,却绝不仅限于水彩。油画的浑厚、国画的空灵、版画的简明都为其所用;笔下面貌更是多元,既有《秋艳》的大笔涂绘,也有《雨后玫瑰》的玲珑细致;都市鸟瞰、湖光山色、人文景观、人物肖像、花卉静物等都可入画,意趣丰饶。
这份重要的艺术学谱和风貌特色,是艺术界不能忘却的基色。
情趣十足的“长脚”先生
艺术创作者的敏锐天赋,其实会首要体现在生活中。
“我爸爸是很懂生活情趣的,他擅长做菜,我会做八宝饭就是跟着爸爸学的。过年回家,他会在大年三十前一天煮米、拌猪油,教我放蜜饯,初一早上再让我送(八宝饭)给邻居们。”
忆起欢乐的儿时晨光,潘其最开心的,就是拿着电动剃须刀给爸爸刮胡子,“因为可以缠在他身上。”在女儿心里,父亲很全能,“他的同事和邻居们,遇到诸如升学、考试等重要事情都会来找他出主意。”她还记得,当年爸爸有个外号叫“长脚”。这是上海方言,意思是“又高又瘦的人”。“爸爸很开朗,老远听到哈哈大笑的声音,大家就知道潘老师来了。他个子又特别高,宋忠元老师、杜曼华老师都叫他这个绰号。”
对这份豪爽,许江先生印象深刻:“潘老师是一个高个子、大嗓门,天然地有一份豪气。”1978年他初进校,潘先生是77级版画班的班主任,“那个班春游踏青、秋日下乡,好不热闹,与潘老师的旷达性格颇有关系。”
1932年出生于上海的潘先生1949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绘画系预科,1955年绘画系毕业后留校后,便一直待在杭州,将一生中最璀璨的光华都奉献给了这方山水。
对于教学,他十分用心。弟子王中义先生一直记得那场晚间讲座:教室里灯光通明,室外夜幕降临,潘先生讲到色彩明暗时突然起身把灯关掉,同学们很惊讶,潘先生便引导大家看窗外景致,开灯后,再观察它们的变化,“先生之所举,意在阐述明暗变化的相对性,并以实物直观体验为载体,去加持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启发通过感知发现主题的意义。”潘先生还出版过多篇著作:《高等美术院校水彩、水粉画选》(浙江美术学院篇)、《色彩》画册等,1991-1992年间主持制作、出版由中央电视台录制成《色彩》《水彩画》《水粉画》等共80集全国播放,对当代艺术教育影响深远。
对水彩画事业,他更是全家总动员。据学生朱志强先生回忆,“当时搞这些活动并没有任何经费,潘老师多方筹资,节俭办事,还经常自己掏钱用于公事,人手不够时连师母都来帮忙。”王中义先生也记得,当时师母操持家务之余还“承揽”不少份外的事情——协助潘先生做一些文件归类、书信建档、画卷整理等工作,有时还帮着处理筹展和巡展的琐事杂务。
此外,潘先生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以中国美院水彩研究中心名义,联合美术报和著名水彩画家高而颐,黄铁山、张英洪、王维新等发起“血浓于水全国水彩画作品赈灾义捐”活动,所得善款全部用于抗震救灾。
2014年2月2日,潘先生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3岁。临终前,他遗嘱家人,在追悼会上不要放哀乐,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就行。他的情趣、豪气与豁达真是令人钦佩。
2020年,潘先生家属向浙江美术馆捐赠潘长臻水彩、水粉、版画、素描、速写等作品共142件,家属的唯一要求,便是为潘先生举办一场回顾展。2022年11月5-18日,“杖笔行歌——潘长臻绘画艺术展”应运而启。
想念潘先生,就去西子湖畔看“他”吧。
附:潘先生的画
葵林晨曦 水彩画 25cm×23cm 1955 私人藏
西湖边 水彩画 27cm×20cm 20世纪50年代 浙江美术馆藏
水彩习作 水彩画 27.5cm×37cm 1952 浙江美术馆藏
风景 水彩画 20cm×27cm 1954 浙江美术馆藏
雨季 水彩画 23cm×31cm 1955 私人藏
山洞 水粉画 30cm×23cm 1956 浙江美术馆藏
龙游 水彩画 22.5cm×30.5cm 1956 浙江美术馆藏
渔归 水彩画 21cm×25.5cm 1956 浙江美术馆藏
洞庭东山 水彩画 30.5cm×21cm 1956 浙江美术馆藏
划船 水粉画 15cm×13cm 1962 浙江美术馆藏
雁荡小龙湫 水彩画 20cm×20cm 20世纪60年代 私人藏
广州沙面 水彩画 24cm×23cm 1962 浙江美术馆藏
宜兴 水彩画 31cm×23cm 1962 浙江美术馆藏
华灯初上 水彩画 44.5cm×30cm 1962 私人藏
广州之一 水粉画 39.5cm×30cm 1962 浙江美术馆藏
广州之二 水粉画 38cm×27.5cm 1962 浙江美术馆藏
牧归 水彩画 41cm×39cm 1963 私人藏
海浪 水粉画 39cm×24cm 1962 浙江美术馆藏
鱼讯时节 水彩画 54cm×39cm 20世纪60年代 私人藏
日落婺江昏 水彩画 39cm×51cm 1963 私人藏
静物写生——瓶和苹果 水彩画 51cm×38cm 20世纪70年代 浙江美术馆藏
静物写生——罐子和水果 水彩画 54.5cm×39.5cm 20世纪70年代 浙江美术馆藏
白色花和两只苹果 水粉画 33.5cm×37.5cm 1972 浙江美术馆藏
插在陶罐里的菊花 水彩画 27cm×36.5cm 1972 浙江美术馆藏
撒网 水彩画 30cm×21cm 1972 浙江美术馆藏
桐庐埠头 水彩画 26.5cm×26.5cm 1972 浙江美术馆藏
晨曦 水彩画 20cm×20cm 1974 浙江美术馆藏
山路 水粉画 20.5cm×19cm 1973 浙江美术馆藏
上海早晨 水粉画 36cm×39cm 1975 私人藏
海边小镇 水粉画 20.5cm×19.5cm1975 浙江美术馆藏
井冈山 水粉画 21cm×20cm 1976 浙江美术馆藏
楼龙桥旧址 水彩画 20.5cm×20cm 1976 浙江美术馆藏
兰溪 水粉画 29.5cm×30.5cm 1978 浙江美术馆藏
国庆夜 (宣纸)水彩画 51cm×56.7cm 1977 私人藏
宁波港之一 水粉画 55cm×40cm 1978 浙江美术馆藏
镇海电厂工地之三 水粉画 39cm×55cm 1978 浙江美术馆藏
大禹陵 水粉画 36cm×37cm 1979 私人藏
雁荡山 水彩画 29cm×25cm 20世纪70年代 浙江美术馆藏
山间小路 水彩画 32cm×26cm 1979 私人藏
被遗忘的小船 水彩画 54cm×39cm 20世纪80年代 私人藏
夕阳 水彩画 37cm×39cm 1979 私人藏
菊花 水彩画 39cm×46cm 20世纪80年代 私人藏
靠近公海的小船 水粉画 67cm×79cm 20世纪80年代 私人藏
风景之八 水彩画 54.5cm×39.5cm 20世纪80年代 浙江美术馆藏
坡路 水彩画 39.5cm×37cm 20世纪80年代 浙江美术馆藏
黄山石笋石 水彩画 38.5cm×27cm 1981 浙江美术馆藏
石塘 水彩画 54cm×39cm 1982 私人藏
风景 水彩画 55.5cm×39cm 1983 私人藏
龙门奉先寺大佛 水彩画 36cm×38cm 1982 私人藏
洱海远眺 水粉画 58.5cm×54cm 1983 私人藏
金沙江畔 水粉画 36cm×39cm 1983 私人藏
海边小屋 水彩画 37cm×37cm 1984 私人藏
东湖夕照 水粉画 27cm×26cm 1983 浙江美术馆藏
边境集市 水彩画 79cm×53.5cm1984 私人藏
西湖之春 水彩画 78.5cm×53.5cm 1984 私人藏
整渔网 水彩画 54cm×39cm 1984 约 私人藏
油菜花开 水彩画 44cm×40cm 1984 私人藏
阳春烟景 水彩画 37cm×26cm 1984 私人藏
桂林象鼻岩 水粉画 54cm×39cm 1985 浙江美术馆藏
云南 水粉画 39cm×36cm 1984 浙江美术馆藏
瓜叶菊和芦柑 色粉画 63cm×55cm 1988 私人藏
端阳 水粉画 77cm×107cm 1986 私人藏
岛上人家 水粉画 65cm×79cm 1986 浙江美术馆藏
莲 水彩画 86.5cm.×62cm 1986 浙江美术馆藏
山泉 水彩画 49.5cm×43.5cm 20世纪80年代 私人藏
橘子和钱 水彩画 105cm×75.5cm 1986 私人藏
雁荡观瀑 水彩画 79cm×70cm 1995 浙江美术馆藏
仙居景星岩 水彩画 80cm×56cm 2004 私人藏
依瓜苏大瀑布 水彩画 76.5cm×56cm 1997 私人藏
晨雾 水彩画 56cm×40cm 1996 私人藏
西湖六月中 水彩画 78.5cm×5cm.53 2000 私人藏
海花 水粉画 106cm×77cm 2005 私人藏
西湖雪霁 水彩画 78.5cm×53.5cm 2007 私人藏
漓江晨渡 水彩画 77cm×52cm 2006 私人藏
天边一朵云 水彩画 76cm×57cm 2009 私人藏
林间小径 水彩画 43.5cm×31cm 2008 浙江美术馆藏
第一缕阳光 水粉画 75.5cm×56cm 2009 私人藏
林荫道 水彩画 57cm×76cm 2009年
静物 水彩画 110cm×78cm 2000 浙江美术馆藏
牧归 水彩画 150cm×112cm 2010 私人藏
天目春深 水彩画 74cm×55cm 20世纪10年代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阿卜来特同志 水粉画 25cm×30cm 1975 浙江美术馆藏
朱娜娃同志——伊犁毛纺厂女工 水粉画 26cm×30.5cm 1975 浙江美术馆藏
莫哈将同志 水彩画 25cm×28cm 1975 私人藏
巴克将同志 水彩画 25cm×27cm 1975 私人藏
彝族少女 水彩画 38cm×54cm 1979 私人藏
少数民族男青年 水粉画 39cm×55cm 1977 私人藏
戴头巾的妇女 水粉画 36cm×39.5cm 1981 浙江美术馆藏
傣族姑娘 水粉画 39.5cm×55cm 1984 浙江美术馆藏
彝族姑娘 水粉画 39.5cm×53.5cm 1983 浙江美术馆藏
彝族少女 水彩画 38cm×54cm 1985 浙江美术馆藏
傣族姑娘:旺 水粉画 39.5cm×54cm 1984 浙江美术馆藏
妻子 色粉画 39.5cm×54.5cm 2008 私人藏
敏敏 色粉画 78cm×54cm 2008 私人藏
舟山渔港夜 版画 108cm×56cm 1972 私人藏
龙门大佛 水印木刻 22.5cm×21.5cm 1981 私人藏
(和金立德合作)小雁塔 版画 40cm×28cm 1981 私人藏
断桥 版画 21.5cm×12cm 1980 私人藏
西湖 版画 39.5cm×30.5cm 1982 浙江美术馆藏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鲁迅 版画 39.5cm×48cm 1981 浙江美术馆藏
女民兵 版画 48cm×39cm 1954 浙江美术馆藏
石膏像 素描 44cm×58.5cm 1950 浙江美术馆藏
戴帽肖像 速写 17.5cm×21.5cm 1955 浙江美术馆藏
工人像 素描 48.5cm×63cm 1954 浙江美术馆藏
革命老人谢梅香同志 速写 36cm×22cm 1972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