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线问——当代水墨名家李厚个展在刘海粟美术馆展出

2022-12-11 13:0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fd69ed821b1f19b88d55ee7daa08d70c.jpg

展览名称:线问——当代水墨名家李厚个展

策展人:石墨

学术主持:林明杰

展期:2022.12.2-2022.12.13

展览地点:刘海粟美术馆1、2号展厅

主办单位: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承办单位: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当代水墨艺术研究院 上海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

策展人语

现代水墨探索者及中国抽象水墨先驱李厚先生的《熔古铸今》展览上月亮相静安雕塑公园,今天《线问》接续在刘海粟美术馆热烈启幕。同一位艺术家,这样接力式举办两场个展,在上海并不多见。这正体现了李厚先生艺术造诣之厚积薄发。

李厚先生也别具匠心地选择以“考古”与“问答”系列作品来回应策展人对水墨当代性的诠释。此 次《线问》以“线条”元素展现其对中国传统笔墨的进一步探索,以其独立审美姿态追寻笔墨的无限可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de6b8f16f527d67f3d28c56891094c1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552ff7a5a42f787f25bfdba15cac7cd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a94c9a0e642a4426021d561e2ca13ba2.jpg

展览现场

如果说《熔古铸今》是李厚 1980 年代至今不同时期对时间和空间经历的综述与考古,那么《线问》就是近十年以符号性元素探索水墨的一场跨越纸张的直接探讨和问答。

在亟需挖掘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内生力和创造性的当下,李厚的抽象水墨对传统抱以极其尊重的态度,数十年来致力于从传统笔墨和书法线条中寻找元素,大力打破窠臼,不仅在形式和方法上颇具领先性,还内求自我认知的提升,对文明内涵的升华以及通向自由路径的探寻,都为他的现代水墨探索之路赋予了时代的意义。因此“线问”他提纯了笔墨,将笔墨独立构图,单独审美。这些线条亦书亦画,运笔时而灵巧,时而古拙,时而贯通全画,时而隐于局部,却总是一气呵成。它是李厚作品的气息,也是他作品的灵魂。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3bdef8025b27015f96ab5d0cb6c00d9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7ed8fdc94243f36406604446879e3e5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2b930d5650097e368b8d5c04bb3eba28.jpg

展览现场

李厚自改革开放以来便踏上了水墨求变之路,在西方艺术思潮冲击中坚守对中国传 统审美的理解与演绎,但他看来,中国画中的宣纸和水墨,作为传统的介质,远远还未 到穷途末路。而对于选择宣纸作为其作品的主要载体,也是李厚的坚持,他选择扎根传 传统绘画舞台,创新笔墨和纸的对话。这也造就了李厚“线问”系列作品的当代性。李厚基于宣纸和水墨的绘画语言,在近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一直不断地进化和演变。但是,他作品背后深入骨髓的中国传统审美,却是永恒的、世界的。他将艺术家的生命和民族文化创造了新的联结,也绘就了现代水墨探索的独一无二的路径。无论是基于家国情怀,还是艺术自由的求索,李厚这样的艺术家都值得被铭记!

石墨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

2022年12月2日

对话李厚:这是我对艺术的态度

Q:《熔古铸今》和《线问》的作品选择有什么不同,《线问》是否更多是近十年来对“线条”元素的尝试与探索?

A:《熔古铸今》展览更像一个回顾展,汇总了时间跨度30多年的各个时期的作品,而且在策展和布展中更多考虑了中国当代水墨与中国现代园林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的展现方式。而此次《线问》则专注于中国水墨中对于线条的运用和呈现,线条这个元素的探索和尝试是这次展览的一个核心,在我早期对于当代水墨的实验中,我对于线条这个源自书法的元素一直有想法,一直在考虑如何更好的提炼线条、如何更好的展现线条,虽然有时候这种想法并不完整,但是线条的确是一个富于变化的载体,也是一个能够展现笔墨的独立审美单元,在探索中证明了线条往往能够承载我想表达的情感。所以这次用了《线问》这个主题来策划这个展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3d0e7482ee952bdde963dad8146e3814.jpg

李厚,《无用之用》,180x60cm,纸本水墨,2008

Q:是什么契机或原因您开始选择以“线条”进行创作,在这系列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您对“水墨当代性”的内涵理解是什么,有变化么?

A:我在国外的时候,和一些外国朋友交流,他们提到中国水墨,往往就直接想到了“黑白”“墨的渲染”等等,而中国人,或者是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理解的外国人,还会进一步想到笔墨,从而再进一步想到线条,那是来源于书法的运笔和韵味,中国人看书法的线条,欣赏的是线条的“有骨有肉”,仔细想想,这个很有意思,有时候是说不清楚的,但是你能感觉到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的骨肉。延伸到当代水墨画,线条就是一幅好画的骨肉,我常年研习书法,也因此选择了源自书法的线条笔墨来作画,它们构成了我所有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骨肉。 从有几千年历史的书法中演化出来的有骨有肉的线条,成为了一幅幅抽象水墨画的基本元素,这些画放在当今看也不过时,反而非常有时代感,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古老的线条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255d60ef336692538d4ba28a768f59eb.jpg

李厚,《线-实验5》,92X80cm,纸本水墨设色,2005

Q:作为现代水墨的先驱者您认为西方眼中的水墨艺术和当下我国对水墨艺术的探索有什么不同,这会影响您的创作方向么?

A:探索是有过程的,有变化的,艺术家也需要在探索中汲取时代的养分,和他当前生活和创作的大环境是有关的,不可脱离的。我认为,中国当代水墨第一不能离开了中国画和中国书法的传统,但是要从传统中走出来,蜕变演化,而不是摈弃传统,第二,是不能脱离了当下的社会环境。西方眼中的中国当代水墨一定有他的考量,但是我相信也会看我说的这两点的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4d29ffef73176dda722e60e92688e933.jpg

李厚,《线-实验11》,60X180cm,纸本水墨设色,2011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2/b8b5928376d29f0e76020cb2d923c2c4.jpg

李厚,《线-实验 20》,60X180cm,纸本水墨设色,2012

Q:《线问》以线条为代表的这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您的创作心境、理念是怎样的?想表达什么样的个人观念和对水墨艺术的态度?

A:我一直认为艺术是一种自然的、真实的感情流露。我生活在当下,不管是在国外旅居还是在中国居住、讲学、画画,都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受周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把自己真实的情感通过笔墨留下来,有的时候最好的作品是“偶得”,而不是刻意创作的,这就是我对艺术的态度。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