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淮左名都”——扬州,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自古文人荟萃,给这座古城增色不少。
清代乾隆年间,扬州盐业兴盛,许多富贾盐商聚集于此,出现了前所未有繁荣景象,也促进了这里文化艺术的发展。
盐商在“贾而好儒”的风气之下,逐渐文人化。他们追求丰富的文化生活,对古玩书画十分感兴趣,周围也聚集了一批文人书画家。在这样特有的氛围之下,一群寄情书画、个性鲜明的画家尤为突出,他们就是——“扬州八怪”。
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近期,“何止八怪:清代扬州绘画三百年”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出。展览聚焦清代扬州绘画,集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五家收藏单位之力,以“扬州八怪”为展览之核,以清代寓居或生于扬州的画家为廓,汇聚了近九十件独具代表性的珍贵文物画作,其中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37件,囊括了四十余位画家,不仅有金农、郑燮、李鱓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扬州八怪”,还有査士标、石涛等对扬州画坛产生巨大影响的遗民画家,以及与盐商群体联系紧密的顾符稹、李寅等职业画家。
一幅幅卷轴带我们走入了清代扬州画坛,展现着扬州画坛风格流变,以及扬州绘画的兴衰。
▋豪素深心
17世纪晚期,扬州的商人掌握着主要的经济命脉。他们有着丰厚的财力,提倡风雅,为了满足物质和精神上的追求,不惜花重金求画。于是“堂前无字画,不是旧人家”在民间广为流传。扬州书画市场繁盛,艺术文化活跃,吸引了大量遗民移居于此,其中就有程邃、查士标、石涛等,也诞生了一批以卖画为生的画家。
査士标是明末清初新安画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徽商家庭,二十几岁中秀才,不巧赶上了明亡清建,社会变动让他成为了“遗民”。在顺治十五年,他迁居扬州,成为遗民画家中的一位典型代表。
“杯盘处处江秋水,卷轴家家查二瞻”,査士标的画作在当时很受欢迎。此次展出的査士标作品中,有一幅是他中年时期的《林亭山色》,取法倪瓒,画面古雅而秀润。另一幅是他晚年时期的《云山图》,仿米法。
云山图 查士标
“遗民”画家中除了査士标,必须谈到对“扬州八怪”影响很深的清初四僧之一——石涛。
石涛出生于广西全州,人生充满了传奇。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兄南昌王朱兴隆后裔, 家变后,出家为僧,半世云游,生命的最后十年在扬州度过。
石涛在扬州期间,与商人交往密切。他曾说“溪南潜口汪吴贯,我生之友交其半”,很多商贾大户都成为了他的朋友,也给他提供了很多帮助。同时,石涛也教他们的子嗣学习诗词书画。
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提出自己对艺术的见解“一画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贯众法也。夫画,从于心者也”。石涛主张“我自用我法”,为“扬州八怪”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灵谷探梅图 石涛
古人将赏梅称为探梅,在梅含苞待放时,便是探梅好时节。梅深受中国历代画家的喜爱,石涛也不例外。此次展出了石涛的一幅《灵谷探梅图》。
这幅作品是石涛传世墨梅和墨竹的上品之作,写有两部分题款。其中一段为 “芒鞋细碎落纷纭,灵谷山含蛱蝶云。冷织晴烘水骨就,腊催寒尽玉肌氲。两升热酒骚人醉,口里香茅野客闻。日暮孝陵峰顶望,影随白凤入鸥群”。
从题款中我们能感受到石涛对家国的思念,同时也感受到了他冒着严寒到灵谷探梅带回来的一股寒风。
狂壑晴岚图 石涛
此外还展出了石涛晚年的一幅《狂壑晴岚图》,结合画中题诗“掷笔大笑双目空,遮天狂壑晴岚中”,更显水墨淋漓与落笔的豪放。在画的右下角钤有大家熟知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印章。
巢湖图 石涛
石涛53岁时,应吏部尚书、英武殿大学士李天馥和庐州府太守张见易的邀请,从扬州到庐州游览,返回扬州路过巢湖,巧遇下雨发大水,于是创作了《巢湖图》。
水邨山阁图卷 程邃
程邃六十六岁创作的《水邨山阁图卷》也出现在此次展览中。程邃将元人擅长的渴笔山水画法推向极致,将金石用笔融入画中,形成了独特的焦墨山水画。
黄宾虹曾这样评价程邃的作品,“千裂秋风,润含春雨”。
▋紫府仙山
一个地方文化和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时期的扬州,徽商、晋商、明代中后期开始兴起的市民文化传统共存,影响着扬州的画坛,因此不同身份的画家和绘画风格也共存扬州。
以顾符稹、李寅、禹之鼎、袁江、袁耀、颜峄等为代表的职业画家群体也活跃于此。他们以工稳精谨的艺术风格见长,既追求文人气韵,精于技艺,设色妍丽,装饰华美,被商人群体所推崇。
晋商大多喜欢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以袁江、袁耀等为代表的画家也习惯于表现精湛的技巧意识,营造极强的装饰趣味,满足了晋商为代表的审美需求,展示出不同的市场需求。晋商还会将他们接到山西,让他们切身感受山西的建筑。
阿房宫图 袁耀
袁江、袁耀等人在继承唐、宋界画传统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将院体山水画与界画相结合,风格独特,将清代界画推向新的高峰。
沉香亭图 袁江
展览展出了袁江的《沉香亭图》。“沉香亭”是唐代兴庆宫的重要建筑之一。李白的《清平乐》中就有“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的诗句。
桃花源记图 顾符稹
顾符稹《桃花源记图》构思巧妙,在有限的空间,表现了无限的意境。
禹之鼎擅长人物,尤以肖像著称,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肖像画。他曾入京师任职鸿胪寺序班一职,誉满京师,“一时名人小像皆出其手”。他的肖像画往往把人物置于特定的情节、环境之中,反映人物的举止和思绪。
西斋行乐图 禹之鼎
此次展出的禹之鼎《西斋行乐图》是上海博物馆藏的一级文物,有着明院体的风貌,画中描绘的人物是吴伟业的儿子吴暻,形象逼真,生动传神。
白描王原祁像(局部) 禹之鼎
《白描王原祁像》是禹之鼎少数白描人物肖像之一,创作于康熙丁亥,重阳节后,深得王原祁喜爱,他还邀请了自己的同僚查异为画题赞。20世纪初,该作品被无锡收藏家陶心华收藏。1961年陶心华将其捐给国家,入藏南京博物院。
李寅是江苏扬州人,以卖画为生。画史中曾这样评价他“善摹北宋人山水,往往乱真。兼善界划楼阁台榭,仇英能品,尚不肯法也。”袁江、袁耀父子的界画也深受他的影响,颜峄、颜岳也师从李寅。
玉堂富贵图 虞沅
在众多山水画中,还展出了一件花鸟画作品——虞沅的《玉堂富贵图》。虞沅出生在扬州,也曾经北上京师进行创作。
▋标新立异
乾隆年间,扬州出现了一群特色鲜明画家群体,他们以李鱓、边寿民、金农、郑燮、闵贞等为代表,后人称之为“扬州八怪”。
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代表了乾隆时期活跃在扬州画坛的杰出画家群体。有杭州金农、江苏兴化李鱓和郑燮、福建宁化黄慎、江苏南通李方膺、山东胶县高凤翰、江苏淮安边寿民、安徽歙县汪士慎、甘泉高翔和罗聘等,他们或为师友,或为同乡,切磋交流,相互促进,从侧面反映了扬州的多元化。
“扬州八怪”的绘画风格与当时正统画家的审美趣味有所不同,呈现出了个性主义的多彩面目。他们偏重于花鸟画的创作,注重画面意境,以及自身感受,通过绘画抒发自己的情感。
牵马图 金农
醉钟馗 金农
金农是扬州八怪之首,此次展出了他的《牵马图》《醉钟馗》《杂画图册》等。
杂画图册 金农
李鱓在康熙五十年中举人,曾为宫廷画师,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被排挤出来,在扬州卖画为生,晚年还常用一方印章“卖画不为官”。他早年的画风工细严谨,到扬州后受石涛的影响,画风发生了转变,用笔用墨潇洒豪放。此次展出了南京博物院藏李鱓的《冷艳幽香图卷》。
冷艳幽香图卷 李鱓
黄慎的人物画题材十分广泛和丰富,在他的画中不仅有神仙佛道和历史名人,也有纤夫 、乞丐、渔民等形象。他擅长草书,师法怀素,习惯草书笔法入画。《群盲聚讼人物图》画中一群卖艺的盲人缠斗在一起,乐器散落一地。题画诗也很有意思,“一腔余热血,两颗光明珠。聚讼知何事,乾坤笑腐儒。”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蕴含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群盲聚讼人物图 黄慎
罗聘是金农的弟子。展览展出了罗聘和他的夫人方婉仪合作的《梅花图》,在题跋处还记载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1936年,近代画家吴湖帆得到了这幅《梅花图》卷,与妻子潘静淑也合作一卷梅花,装裱其后。两代画家伉俪同写梅花,风格各异。
鲂鲤贯柳图 李方膺
此外还展出了罗聘《莨谷图》、郑燮《荆棘丛兰图卷》、边寿民《芦雁图》、李方膺《鲂鲤贯柳图》等。
▋瘦西夕照
乾嘉后期盐业专卖制度废除,徽商和晋商很多都离开了扬州。因此,扬州经济迅速凋敝。加之太平天国运动对大运河南北运输的打击,以及上海开埠等因素,出现了文化中心南移的现象,扬州绘画逐渐融入海派绘画中。
正如这部分的介绍中所写“较之繁盛时期,此时的扬州画坛沉迷于恬静温雅的市民审美情趣,失去了风格上的创新与影响力,曾经星光璀腺的艺术都市走向沉寂,让路新星,成为历史。”
虽然扬州画坛开始走向沉寂,但活跃于当时的“邘上五朱”“扬州十小”等扬州本籍画家,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朱鹤年就是“邘上五朱”之一,此次展出他的《留琴室图》是一件记事之作。当时他的房间遭盗窃,只留下了一把古琴。画中描绘了一个院落,屋内墙上有一个古琴。朱鹤年将自己的经历与王献之“青毡故物”并传,画上留下众多名人题跋。
竹溪浣纱图 王素
仕女画是传统人物画中的重要的题材,主要表现上层仕女生活。到了清代,仕女画受各阶层的追捧,无论在创作题材上,还是艺术表现形式上,都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充分体现出了清代的艺术审美观,偏向世俗生活。王素《竹溪浣纱图》,就是一幅非常经典的仕女画作品。
“金脸银花卉,讨饭画山水”,是晚清在扬州流传的一句谚语。山水画在当时并没有人物、花鸟画受欢迎。但虞蟾却在山水画上有着独特的成就,此次展出了他的一件代表作《丹枫绝壁图》,画笔苍莽。
丹枫绝壁图 虞蟾
1853年,太平军解放南京后改为天京,虞蟾应召到天京作壁画,成为太平天国画师。据《扬州画苑录》记载:“若夫山水实乏专门,寓公大有其人,而乡邑绝希,其寓公也只有石涛,而乡邑只有方士庶和虞蟾”。
虞蟾的弟子陈崇光,曾参加过太平天国,也随虞蟾到天京作壁画。光绪十三年,黄宾虹曾在扬州随陈崇光学画。黄宾虹在著述中不仅频频提及陈崇光的名字,还大力推崇陈崇光的艺术。此次展出了陈崇光的《莲渚鸣禽图》。
莲渚鸣禽图 陈崇光
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虞蟾回到了扬州,继续卖画,但书画市场已不如从前。
▋结语
三百多年前,他们因扬州的商业和文化来到这里施展才情。
三百多年后,他们又齐聚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得不敬佩“扬州八怪”在那个年代,能够打破传统思想的禁锢,形成独特的画风。他们的“怪”为画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何止八怪:清代扬州绘画三百年”展,让我们再一次品味到了扬州绘画中的精神世界。
作者:王丽静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