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3-03-23 14:49
靳文艺,1969年生于贵州,清华大学艺术硕士,现任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分管学术、研究、收藏、展览等业务馆长。跨界艺术家,策展人 ,国家文化部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库专家、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市长宁区文联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上海校友会副会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报刊视觉传达设计专家,国际新闻设计协会SND全球中文分会创会主席,曾任贵州日报广告设计总监5年、厦门日报美术总监5年、新民晚报美术总监12年。跨界油画、国画、陶艺、设计创作,艺术作品色彩梦幻瑰丽,抽象与写实兼具,从事创作30年来,已有一百余幅作品被国家及省市级美术馆、博物馆、研究机构收藏。
2020年4月的中华艺术宫“上海“召唤”抗击疫情专题展览”,一幅以超写实手法创作的主题油画《抗疫天使——2020年2月9日,武汉,晴》感动了千万观众。画面中,戴着护目镜的白衣天使眼含热泪,镜片上布满了晶莹剔透的水珠,一束光从前方照在她的脸上。甫时,人类正共同遭遇着无形的未知的敌人——新冠疫情,逆向前行,生死未卜。观者纷纷为中国医护人员的无私无畏打动,许多观众甚至拿出纸巾为画中的女护士擦起了汗水。
《抗疫天使——2020年2月9日,武汉,晴》
油画,145x260cm,2020
现藏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2021年国庆前夕,这幅作品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永久收藏。同样是2021年国庆前夕,靳文艺的另一幅主题创作——表现伟大建党精神的巨幅油画《信仰的力量》被中共一大纪念馆永久收藏。
《信仰的力量》
油画,220x360cm,2021
现藏中共一大纪念馆
两幅主题性绘画作品同时被国家重要的展览机构收藏,实属罕见。但当我们聚焦于靳文艺的创作履程时,却发现他带给人们的惊喜远不止这些。
从西南到上海,从广告设计总监到报纸美术总监,再到美术馆长,求新求变始终贯穿着靳文艺的艺术生涯。主题性写实绘画仅只是他创作旅程的一个“驿站”。
《那年夏天,他们曾经在这里》
油画,150X220cm,2019
纵观靳文艺的作品,很少看到长时间停留在某一固定的风格——从早期将立体主义视角与西南乡土文化结合,到以西南瑰丽魔幻的画面为主,再到不拘风格、流派,东西文化、技法融为一炉,从抽象表现主义到具象写实绘画,靳文艺的创作一直在不断的“试验”中演变递进。
成长于云贵川三省交界的西南地区,多元民族杂居形成的独特文化如天然养料,给了靳文艺创作的土壤。从僻远乡村到现代都市上海,西南民族民间文化的神秘魔幻与国际都市上海的当代性,巨大反差所酿肆出来的艺术密码,成为他变化风格中不变的精神内核。
《母与子》
非遗陶艺 35X35X75cm 2017
现藏中国陶瓷博物馆
中国的文化版图,西南是特殊的。因其地理囿限,它是中原文化传播最迟的地域,是少数民族原生文化的庇护所;许多少数民族聚居繁衍于此,他们的文化至今还保存着原始的特征,因此西南是民族民间文化的博览地。但同时,它与东南亚接壤,又是西方文化输入最早的地方,是新文化传播的策源地。
《乐师》
非遗陶艺 35X35X70cm 2017
《图腾》
非遗陶艺 30X30X50cm
原生文化、中原文化、西方文化荟聚,使西南地区呈现出巫术、神秘、科学与人文乡土杂糅的文化特色,由此形成其魔幻、瑰丽的文化基因以及神话与现实并存的文化特质。
如此文化场域凝结成一种气息,充斥着西南的每一寸土地。这种气息,在西南地区著名的美术学府四川美院、云南艺术学院,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当然也充塞着少年靳文艺的生活。
《山涧百合》
油画,150X150cm,2012
为了学习,初习绘画的少年靳文艺用泥巴捏塑了一个泥人半身头像,不曾想被一场大雨给冲毁了。于是他决定跟随赤脚医生由贵入川,到重庆四川美院去买石膏像。一个月内浪迹西南乡村,遍识民间风土人情,许许多多乡人讲述的诡怪传说都印在了靳文艺的脑海。
《牧歌》
油画,150X150cm,2012
对西南民族文化理解和印象至深的,还有一次寒假与同学一同游走云贵川三省少数民族地区写生的经历。还在中专美术班读书的时候,两个少年怀揣着对画画的挚爱莽撞上路,游走在群山峻岭和彝乡苗寨之间,靠给乡民家具画花样换取食宿,一路写生作画、搜集素材,为此,奇闻趣事一路发生。
《收获,就是春天的梦想夏天的花》
油画,180X540cm,2018
有一天,靳文艺和小伙伴在一个叫“嘎喇沟”的深山村寨头画到很晚,去找食宿时却没有一家人愿意开门接待。深夜里苦苦哀求来到一户人家,很快,村里人都跟了进来。昏暗的煤油灯下,一张张惊悚愤怒的脸,靳文艺和同学预感不对。一男子突然发声,称“这两个人”白天在村头一直画,一定是把村子的“龙脉”画走了,担心以后村寨会遭祸殃,要这两个少年负责。“当时真的慌急了,连忙解释我们俩只是画画的学生,把所有随身物品翻出来解释,好不容易才平息”。但这家主人终究没让两人留宿,那晚,靳文艺和小伙伴就只好蜷缩在牛棚干草堆里过了一夜。后来,到下一村寨才知,原来那村寨中流传着“外地陌生人挖人苦胆、抓人魂魄、破坏风水”的传说。
《我在Internet的另一端向你微笑,系列之一:我是我吗?》
油画,100X100cm,2013
《我在Internet的另一端向你微笑,系列之二:他们还是她们?》
油画,100X100cm,2013
“这些经历和生活点滴对我的艺术风貌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游走西南村寨,采风记事,经历种种艰险,那些独特的风景和鬼怪传奇,烙刻成了靳文艺内心深处的文化记忆,成为取之不竭的创作素材。他后来创作的系列艺术作品,即与此文化背景和经历有着至深关联。
在靳文艺的这类绘画中,西南地区那种梦幻、瑰丽的民族色彩与乡土特质成为了作品内里的精神气质。画面大多是冷色调——浓重的蓝、绚丽的紫、耀眼的红,常常看到无数张似有若无的面孔和眼睛解构重叠,交织在画面当中,仿佛原始部族正在进行一场祭天的礼拜。即便是描绘日常的农事,画面上也总是蒙着一层淡淡的如梦幻般幽远神秘的蓝。
这类作品扎根于西南民族文化的土壤,使得它具有一种闳深宏阔的民族气象、诡谲浓丽的西南气息,直取西南文化内核的凛冽疾速,并由此显现出民族民间文化的细腻丰厚与历史宽度。
《摘果果》,油画,60X60cm,90年代
《掰包谷》,油画,60X60cm,90年代
内容很乡土,但在画面表现上,靳文艺的艺术语言却是国际化的。他在美国大都会美术博物馆、MOMA美术馆、英国泰特美术馆、国家美术馆整日整日地琢磨、流连,去比利时、去日本……醉心于西方当代艺术的内在逻辑和表现“密码”。于是我们看到,他的创作融立体主义的观看方式、解构主义的块面构成、中国民族民间装饰色彩的绚烂于一炉,试图用国际化的语言,诠释和演绎西南民族民间文化的精神内核,由此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不仅油画,在他的水墨实验作品中,也同样如此。这种表达方式和阐释理念使得他的画面内容既是中国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巧妙地跨越了东西文化的障碍——东西方观者均可探获作品精神。
《实验水墨系列:陀螺人、面聚、文化人小像》
水墨,50X140cmX3,2014
现藏上海美术馆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为魂,西方为用,在靳文艺的作品中体现得非常明显。虽然可见东西文化融为一体,但总的来说,中国西南民族的乡土气息又强有力地压过西方绘画语言表达体系的影响,而呈现出一种非常本土化的油画语言。
《进山》
油画 150x150cm 2022年
《渔归》
油画 80x120cm 2022年
譬如,他画西南地区的日常农事活动,人物形象分明是西南式的——农民头上裹着的汗巾、手里拿着刚掰下的玉米棒、田地里茂密的玉米杆散发着一股闷热。但在图式上,却又分明是国际化的——精劲的油画笔触透露着现实主义的坚硬与质感;人物的夸张化处理透露出原始艺术的朴拙、厚重的笔触及粗犷的线条又有野兽派的风范。
《魅影系列一》
油画 100x105cm 2023年
《魅影系列二》
油画 100x105cm 2023年
《魅影系列三》
油画 100x105cm 2023年
如果说儿时的记忆对艺术的影响是不自觉的,那么,成年后对于西南民族文化的表达便是有意的追求。“油画发源于西方,无论中国油画在技法、图式上做何种创新,在西方都可以找到相同或者相似的样式和痕迹。唯独一样东西是西方油画体系中没有的,那就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也根植于民间,根植于乡村。当代表现方式也好,传统油画语言也好,只要你在画面中建构起中国民族文化,我相信作品就会有独特生命力。但这种生命力是需要用世界性的语言去表达的,这样才不会在交流互鉴方面存在文化障碍”。
当代新海派究竟是一个什么形态?在当今的语境下以何种面目出现在世界之林?应当是广大艺术家思考和实践的问题。靳文艺定然是其中走在前面的一位。老海派既是汇聚,也是化学实验,既是创新,又是引领,与它的时代背景和语境密不可分。今天的新海派,注脚不是概念,但其文化内核的建立和平台功能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向外突破和交流应当是新海派文化开放包容的态度。身处海派环境中不断求索突进的靳文艺,把西南这片魔幻土地的奇异感悟与海派的当代性嫁接生化,似可以看做新上海人赋予当代新海派艺术的独特样本。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