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3-10-17 09:15
10月15日上午,“雕塑宋韵——艺术创作工程与展览”在浙江省文化馆程允贤雕塑馆开幕。本次展览为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由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主办,浙江省文化馆程允贤雕塑馆承办,杭州美创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协办,东方雕塑工作室、东方雕塑艺术研究所策展团队策划。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原院长杨奇瑞教授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郑靖 ,浙江省文化馆副馆长张国樟,杭州市雕塑院院长林岗,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钱云可 ,中国美术学院东方雕塑工作室教授陈汉分别致辞。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东方雕塑工作室教授朱晨主持。
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东方雕塑工作室教授朱晨主持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当代纤维艺术研究所主任施慧,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于小平,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张克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原艺术鉴藏系主任何士扬,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吴敢,原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现任动画与游戏学院党委书记潘晓蕾,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马海燕,浙江省文化馆视觉艺术部主任陈政,以及中国美术学院代表师生们,还有致力于东方雕塑研究与创作的同道们。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郑靖致辞
郑靖表示举办宋韵雕塑展览,是对文化事业的推动,是对许江院长提出的东方美学研究的回应。宋韵展览是对东方美学与雕塑研究的具体落实,是研究的开始与过程的呈现。希望借此展览为教学和科研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同时也展望更好的未来。
浙江省文化馆副馆长张国樟致辞
张国璋代表浙江省文化馆衷心预祝雕塑宋韵展览圆满的成功,也深受这次展览的知识水平所启发。他曾经也从中国画入手进行了东方美学的研究,已发表许多文章,并出版了一本书,目的是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也认为应该从雕塑中提取东方美学的元素,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比如城市建设和乡村美学等领域,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同时希望雕塑在大众中推广开来,能得到大众、教授和同学们的支持。
杭州市雕塑院院长林岗致辞
林岗表示宋韵展览是回归到了中国人审美框架的反省和发展的课题上。我们学生需要培养中国审美,树立文化自信。对于展览,要在对宋代文化敬畏中生长根基,带来文化自信和复兴的可能性。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钱云可致辞
钱云可作为本次展览的创作者之一,表达了对东方雕塑工作室的敬佩之情,指出在四个工作室中东方雕塑工作室是举办的展览次数最多的。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象山艺术公社,他们都展现出了卓越的工作室精神。他们在一流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的贡献让人非常佩服。作为雕塑系的主任,他充满期待,不仅针对东方工作室,也包括其他工作室。虽然东方工作室的历史较短,资源较有限,但我们拥有悠久的传统,时间和文化自觉。期待每个人都能够认真总结经验,成为学科建设中的关键力量。
中国美术学院东方雕塑工作室教授陈汉致辞
陈汉表达了对策展团队,嘉宾和赞助单位的感谢,他表示生活在杭州、沐浴千年宋韵文化的土地,让我们能够感受、品味和雕塑宋韵,将其视为时代的恩赐,强调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文化复兴时代。最后,他再次强调雕塑的自然流露标准,并表达了对艺术家和参与者的感激之情,感谢所有支持这次展览的人。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原院长杨奇瑞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杨奇瑞对本次展览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了工作室的高水平作品,品质感和认可度。作为学校老师,他表达了对工作室在研究和教学领域的真诚努力的认可,以及学术坚守的自豪感,也指出多代学生在工作室的研学过程中的卓越表现,专业的建立需要多代学生的努力,还特别强调了东方雕塑工程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学校在新时代中建立建构东方美学的一部分,以及继续探索的必要性。最后,宣布展览开幕。
嘉宾合影
本次展览作品主要来自“雕塑宋韵艺术创作工程”团队,包括中国美术学院东方性雕塑工作室与东方雕塑研究所的师生及以及相关艺术家。作品围绕“宋韵”主题,以“宋代雕塑的当代转化”为创作方向,通过研究宋代雕塑遗存的造型特征、材质肌理、工艺技法与空间构造等方面,从中提取“宋韵”精神,结合艺术家个人艺术风格进行当代转化。展览由四个板块构成:
“造境之韵”——宋韵文化与雕塑的场景化营造
“物象之韵”——宋韵文化与雕塑的物象化表达
“器化之韵”——宋韵文化与雕塑的器物化再造
“研习之韵”——宋韵文化与雕塑的研学与转化
造 境 之 韵
“造境之韵”展览现场
陈汉《孤山》系列
朱晨《器象系列》
“造境之韵”致力于雕塑场景化的表现,通过对自然意象和山水元素的提取与营构,人山辉映,探索如何将这种极具东方性的山水造境美学运用于当代雕塑创作中。通过雕塑艺术言语,表现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合一的思想以及当代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物 象 之 韵
“物象之韵”展览现场
“物象之韵”意在以宋代文化的“求真”精神,应物象形,通过雕塑的形式对生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等进行物象化,透过具体的造型来表达形象内在之“真”与“实”。
器 化 之 韵
林岗 《清音》
“器化之韵”展览现场
“器化之韵”意在将宋代文化对于日常生活的艺术化观照,通过雕塑的器物化形式进行当代的传承与转化。道器之间,由形而下之器,探索形而上之道。
研 习 之 韵
“研习之韵”展览现场
“研习之韵”板块展现的是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围绕“雕塑宋韵”主题,开展了宋代文化的考察和学习、宋代雕塑经典的临摹和“宋韵”主题雕塑创作等几个方面的活动,尤其对浙江省内宋代文物古迹、雕塑、器物等遗存进行了考察、研究和临摹。守常达变,通过对宋代美学精神和造型手法的研习,最终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作实践。
研讨会现场
当天下午,召开了“雕塑宋韵”艺术创作工程与展览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嘉宾与师生针对展览的四个板块主题以及东方雕塑的研究现状与前景、东方雕塑的教学模式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研讨会由陈汉教授主持。
展 览 现 场
部 分 作 品
杨奇瑞 《千秋瓦》
周雷 《布袋和尚》
林岗 《清音》
朱晨《器象系列》
钱云可 《米芾拜石》
陈汉《镜山》
翟小实 《彼岸系列—渡》
章之珺《透体系列》
管厚任 《和而不同》
曾齐宝 《五台山记》
安之堃《同学胸像系列——学涛》
陈政 《故城5号》
朱洪涛《西湖十景之南屏晚钟》
谭涛《石塔系列3》
李智敏《起源》
王荣《河中》
陈伟《彷徨等你》
凌志翔《鹅湖之会》
赵文超 《弘一法师》
胡刚帅《新·玦》系列二
王工一《古典彩绘繧繝技法研究—莲瓣》
林生锦《游》
陈伟坤《渔樵》
华志骄阳《吾谁与归》
闫睿《小兰》
卫镕霆《园之相》
吴启鹏《人间四月天》
邓文韬《大“象”》
谭雄 《应物象形系列——地包天》
方剑《净土》系列4
孙大霖《打包山水》
李群 《母爱4》
王哲君 《器与景》
吴洪业《我和他们都存在》
陈翔宇《感知万物》
任峻《“见字如面”-毕升》
贾童童《颂瓷》
赵欧《蛾蛾》
陈海月《峙》
林巳琦《和》
陈舒婷《蹴鞠童子》
王宛蓝《临南宋石刻公园石羊》
余婕《文人雅事》
戈凌峰《云外》
陈泉珲《入云》
刘楠超《浮雕宋代杂技品》
任安恬《临摹宋代俑》
崔忠秋《宋代仙山楼阁人物雕塑临摹》
朱文琪《奔奔》
汪凌《迢迢牵牛星》
林婉伊《盛物》
林婕《坐、卧、立》
方溢炀《红黎明》
陈绍薇《望零丁洋》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