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也是其美术领域发展的黄金年代。这一时期,在社会繁荣发展的滋养下,新的艺术思潮接连涌现,使得英国画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面貌。
近日,由国家大剧院与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优想艺众(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蒸汽时代的回响——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特展在国家大剧院艺术馆(东厅)展出。
展览现场
策展人李默表示,国家大剧院不仅是表演艺术的殿堂,也是综合艺术的展示平台。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体现出国家大剧院在视觉艺术领域与国际接轨、打造高品质综合艺术展示平台的文化职能所在,也为中国观众多元而立体地了解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打开了一扇窗口,由此让大家可以近距离感受英国美术黄金年代的群星闪耀。
此次特展将目光聚焦于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本土艺术的发展,展出了对后世颇有影响的风景画家代表威廉·透纳、改革先锋拉斐尔前派等诸多艺术大师的油画、水彩、素描、雕塑等珍贵艺术原作和精美的织物、器物等近百件展品。展览以“自然之景”“美的崇拜”“万象众生”三个主题进行划分,带领大家走近多元而立体的维多利亚时代。
▋自然之景
“自然从不背离它热爱的人。”
——【英】威廉 · 华兹华斯
展览现场
“自然之景”展出了19世纪英国画家创作的风景作品。英国风景画不仅是英国的民族画派,还是推动西方绘画发展的一股至关重要的力量。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前十年,是英国艺术风格发生转变的阶段。艺术从高度戏剧化与注重情感表现力的浪漫主义过渡到少了一些雄心壮志,多了一些云淡风轻的风格。
维多利亚早期,宏伟的浪漫主义作品不再是主流。当时的年度展览中充满了关于乡村生活的作品,如村舍、乡村居民和玩要的孩童。这类题材的灵感来自于17世纪荷兰和弗兰德斯艺术家创作的农民生活场景的作品。
《沉船浮标》威廉·透纳(1775-1851) 布面油画 绘制于1807,再创作于1849
本次展览最令人瞩目的作品是威廉·透纳晚年时期的代表作《沉船浮标》,该作品笔触恣意洒脱、气势浪漫恢弘,不仅展现了浪漫主义风景画家透纳在艺术创作中对光与色的实践,还表达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19世纪末法国印象派的诞生提供了重要启示。
《鹿于林间:森林之王》托马斯·克莱斯韦克(1811-1869) 理查德·安斯德尔(1815-1885) 布面油画
《在有风的日子里放风筝》大卫·考克斯(1783-1859) 布面油画 绘于1851年
维多利亚晚期,热衷于描绘大地和海洋的艺术家迎合了城镇居民对田园诗歌中的乡村的渴望。其中许多画家在维多利亚时代早期就已经成名,他们也非常满足于自身已有的成功。而年轻一代的少数艺术家则受到了拉斐尔前派风景画的影响,描绘方式非常精细。
《利物浦海关大楼北侧》约翰·阿特金森·格里姆肖 (1836-1893)布面油画 绘于1880-1890年
1860年初,艺术家开始发展出更具个性化的风景画风格:梅森在他的风景中引入了诗意的抒情;亨利·摩尔创造了一种新的海洋景观;阿特金森·格里姆肖则专注于城市和乡村的月光和夜晚。19世纪末,克劳森创作的乡村生活作品反映了法国印象派的艺术风格。
展览现场
在水彩画领域,自19世纪60年代起,水彩画家更多地使用不透明颜料和较重的纹理,试图在绘画材质和语言的丰富性上与油画相媲美。
英国人对异域风景有着无穷的兴趣。19世纪初,他们前往欧洲旅游写生,绘制风景如画的古老建筑、大教堂、城堡、渔村和山川。维多利亚时代早期,这些风景作品在当时的年度展览中依然极受欢迎。
《惠特比港》阿尔伯特·古德温(1845-1932)水彩、纸 绘于约1891年
《幸福时光》迈尔斯·伯基特·福斯特(1825-1899) 水彩、水粉、纸 约绘于1880年
19世纪40年代,艺术家们开始到更远的地方旅行。他们经常克服巨大的困难抵达更遥远的目的地,如希腊、埃及和耶路撒冷。19世纪末,艺术家们的足迹远达印度。这些遥远地方的景色也激发了公众对旅行日益增长的兴趣。
《威尼斯总督府》詹姆斯·霍兰德(1799-1869)版面油画 绘于1862年
大多数的旅行艺术家使用铅笔或水彩这种易于携带的工具进行现场写生。他们将草图带回英国,在自己的工作室里用这些草稿作为绘制油画或水彩画的基础,创作出成品画后进行出售。
▋美的崇拜
“真正的艺术家必须摒弃粗俗和媚俗,以美的名义去追求真理。”
——【英】奥斯卡 · 王尔德
展览现场
19世纪中叶,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进入到全面强盛时期,整个社会都在一片看似昂扬的态势中感受着大国崛起的信念。然而,现实却是在工业化与都市繁荣的背后埋藏着对自然环境的大肆破坏,以及在“金钱至上”价值观下造成的社会群体道德信仰的缺失。面对这种极度功利又两极分化的社会状况,先知先觉的艺术家与知识分子对机械化带来的进步产生了怀疑精神,他们开始对未被现代工业文明“玷污”的“遥远的过去”产生怀思,并渴望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再度紧密连接,体术革新精神影响到了19世纪百花齐放的英国画坛,包括工艺美术运动、现人性、自然和理想。
展览现场
这一时期,对“美”的追求与崇拜,成为维多利亚时代具有反思与革新精神的艺术家们不断触碰与叩问的主题。拉斐尔前派的艺术家们反对学院派陈陈相因的教学方式,他们早期主张回到文艺复兴拉斐尔以前的时代,以文学、历史、宗教题材来呼唤高尚的审美情操;用忠于自然、精准而细致的创作手法,画自己眼中所见。拉斐尔前派用宛若中世纪宗教般认真虔诚甚至略带“笨拙”的绘画方式,来表达对机械时代毫无灵魂的生产方式的反抗。
尽管拉斐尔前派的存在只是昙花一现,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艺术革新精神影响到了19世纪百花齐放的英国画坛,包括工艺美术运动、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等艺术流派的发展。
《圣亚尼节前夜》威廉·霍尔曼·亨特(1827-1910) 板面油画 绘于约1856-1857年
《期待:1854-1855年间的炉旁》福特·马多克斯·布朗(1821-1893) 板面油画 绘于1851-1852年
1848年,年轻的艺术家但丁·加百利·罗塞蒂、威廉·霍尔曼·亨特、约翰·埃弗里特·米莱,以及另外四人因反对皇家美术学院教学理念的因循守旧,组成了名为“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的组织,他们希望可以创作出内涵更为深刻,以及与当代生活相关联的绘画作品。
早期的拉斐尔前派从浪漫的诗歌、中世纪传说及当下生活中获取灵感。他们希望艺术根植于对自然形态的密切观察,并开创了色彩明亮、刻画入微的新的绘画形式。
直至19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罗塞蒂和爱德华·伯恩-琼斯的领导下,拉斐尔前派放弃了对自然的研究,转而从想象中汲取充满幻想和诗意的主题,表达爱、死亡和类。
展览现场
英国的文学与美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传统的英国美术作品有着较强的文学性和叙事性。
相较于悲剧题材,维多利亚时期的画家更喜欢选择莎士比亚的喜剧作为创作主题。此时也涌现出如查尔斯·狄更斯、勃朗特姐妹等杰出的新生代作家,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与过去的经典著作共同成为画家笔下的灵感来源。
展览现场
同样受欢迎的还有带有创造性的历史主题。这一时期,一部分画家热衷于描绘穿着历史服饰的人物来表现日常琐事,制造出额外的趣味和浪漫。这些画家们精研细节,成为描绘各个时期服装和室内装饰的专家。文学和历史影响了英国绘画的发展,从而涌现出一批内涵丰富、风格隽永的美术佳作。
《意大利孩童》威廉·霍尔曼·亨特(1827-1910) 布面油画 绘于1868-1869年
《<第十二夜>的角斗场面》威廉·鲍威尔·弗里思(1819-1909)布面油画 绘于1842年
唯美主义于19世纪下半叶在英国盛行,其原则是“为艺术而艺术”。倡导唯美主义的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单纯的感官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说教。这与皇家美术学院推广的艺术风格截然不同,也是对早期拉斐尔前派注重宣扬道德精神的一种拒绝。
《祷告后的玛德琳》丹尼尔·麦克利斯(1806-1870)布面油画 绘于1868年
这场运动最开始盛行于文学和诗歌,后来席卷至绘画领域。唯美主义高度强调绘画的物理形式,如颜色、线条、色调和图案。此风格的主要影响来自于美国画家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起初,唯美主义仅在一小部分艺术家之间流行,包括但丁·加百利·罗塞蒂和阿尔伯特·摩尔,随后在19世纪70、80年代广泛传播。
展览现场
19世纪60年代末开始,英国的上流社会和中产阶级渴望从严酷的现实环境逃避到令人愉悦的古代。一时间,带有怀旧色彩的古典主义大受欢迎,社会上掀起了对来自古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复兴的热潮,艺术家们热衷于描绘古代历史事件,或是关于罗马和庞贝公民日常生活的想象场景。
《悄悄话》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1836-1912) 板面油画 绘于1869年
弗雷德里克·莱顿是古典复兴运动的领袖。他潜心研究希腊的神话和诗歌,并从中提取了许多主题,用作品传达悲剧和英雄主义的故事,以及艺术和美的力量。他对和谐典雅样式的追求再现了希腊人理想中的美。本次展览中也展出了体现莱顿典型艺术风格的油画作品《挽歌》与雕塑作品《与蟒蛇搏斗的人》。
《与蟒蛇搏斗的人》局部
19世纪末,更加注重心灵、直觉等内在精神世界的象征主义绘画开始兴起,以乔治弗雷德里克·瓦茨为代表的艺术家多以幻想、梦境或借用历史、神话的形象来创造带有暗示和象征的画面,开启了绘画艺术从古典向现代的过渡。
▋万象众生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英】查尔斯 · 狄更斯
展览现场
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60多年里,英国获得了空前的财富和力量,社会在方方面面都产生出巨大变化经济上,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经济占全球70%,交通运输和贸易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兴旺,是经济发展的全盛时期:科技上,身处英国工业革命顶峰的维多利亚人信仰着科技的进步,并对工业革命充满信心;文化艺术领域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盛景。
展览现场
社会巨变带来了不同阶层之间贫富差距的日益加大。上层阶级拥有着巨大的财富和社会资源,享受着最奢靡的生活;中产阶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工业革命产生的变革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体面的生活,他们效仿着上流贵族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了维多利亚时代道德观念的遵循者;工人阶级是维多利亚时代受影响最严重的阶级,他们因缺少收入而生活困苦,一些家庭甚至需要年幼的子女外出工作才能获得额外收入用以维持基本生存。艺术作品反映时代精神。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揭示社会现状、描绘万象众生,成为维多利亚时期以现实为创作源泉的艺术家们不竭的动力。
展览现场
动物画是18、19世纪英国特有的绘画题材。早在维多利亚时代之前,英国贵族会委托专业的动物艺术家为他们的狗和马绘制肖像。当时最伟大的动物画家埃德温·兰西尔所绘制的苏格兰高地上的雄鹿,深受维多利亚女王的欣赏,并聘请兰西尔为她心爱的宠物狗和马作画。
《叼着拖鞋的狗》埃德温·兰西尔(1802-1873) 板面油画 绘于1848年
《忠诚》布里顿·里维尔(1840-1920)布面油画 绘于1869年
兰西尔为狗绘制的肖像能够具有人的气质特征,因此收获了广泛声誉。这种拟人化的艺术类型后来被亨利·斯泰西·马克斯采用,绘制出许多诙谐的鸟类作品。
展览现场
这一板块展出的大多为反映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不同阶层社会现状的绘画作品,以及女王的礼服与精美的中国瓷器、景泰蓝等器物。从这些展品中既可以看到上层阶级生活的优渥精致和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状态,也能通过反映社会现实主义的作品,从作品中看到底层平民在两极分化严重的社会处境中面临的生存困境与哀愁。
《贫穷的亲戚》乔治·古德温·基伯恩(1839-1924) 布面油画 绘于1875年
《黄昏》休伯特·冯·赫科默(1849-1914)水彩、纸 绘于1878年
《制花工》塞缪尔·梅顿·费舍(1859-1939)布面油画 绘于1896年
在本次展览当中,观众可以沉浸式感受到19世纪的英国正如当时的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篇所表述的那样:“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曾因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而获得了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荣耀与财富,铸就了英国美术发展的璀璨与辉煌;但社会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晦暗与忧伤。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为观众多元而立体地了解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打开了一扇窗口,也让大家近距离感受英国美术黄金时代的群星闪耀。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