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
天天问——胡项城个展
策展人:南条史生
展期:2024年4月14日至2024年6月9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楼
主办机构: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票价:免费
展览详情
2024年4月14日至2024年6月9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将推出中国艺术家胡项城,近年来最能系统呈现面貌的个人展览项目——“天天问”。展览将遴选艺术家1970年代至今各个阶段的绘画、影像、雕塑作品及资料,还将呈现他根据PSA建筑历史与特定空间实现的多件大型装置新作。充满创作激情的胡项城以不同方式,不断发问、思考着当下与未来,他将美术馆作为“生成探索”的试验空间,亦是联结社会众人与各领域的“场”。
胡项城在工作室制作装置"螺旋纹",2014年。艺术家供图。
展览名“天天问”源于艺术家对于何为世界之真的切身求索。1950年,胡项城出生于上海。从幼时观察虫蚁开始,“好奇心”便是他理解和体验世界的原动力,促使他寻求对万事万物的问答,并由此产生无穷想象。1973年,胡项城进入上海戏剧学院求学。彼时上海戏剧学院老师绘画风格各异,并且不拘于声光电等媒介进行创作。这种多元并存的教学模式培养了胡项城博采众长、力求艺术奥秘的创作方式,亦在他此后十余年的教学中不断延续。毕业后,他任教于上海戏剧学院,随后在学校委派下援藏教学。比学生年龄稍大的胡项城秉持“协助学生发现自己原生能力”的教学理念,在与学生亦师亦友的交流中共同成长。1986年,他留学日本,主修造型学、民间工艺学与当代艺术,之后旅居非洲与欧美及世界各地考察创作。正如胡项城所言,“我们要了解一个盒子,需里外观察才相对了解明确些。”对不同文化的切身体会促使他的艺术创作超越文化、地域、材质、形式的界限。
胡项城在西藏,1978年。艺术家供图。
胡项城于延安西路家中实验创作,1985年。艺术家供图。
胡项城(右)与闵希文(左)于上戏画廊个展,1986年。艺术家供图。
胡项城与上戏师生及同学于上戏画廊个展,1986年。艺术家供图。
胡项城旅日前与妻子吴娟芳及蔡国强、红虹于上戏画廊个展,1986年3月。艺术家供图。
蔡国强、胡项城、方增先、张健君、陈箴于上戏画廊个展,身后作品为胡项城蔡国强合作作品"心像图",1986年。图片由蔡国强工作室提供。
胡项城在非洲创作,1992年。艺术家供图。
丰富的经历,以及在工厂农村的社会实践使胡项城对表达形式的多元实验保持着恒久的冲动。他不囿于单一的表达形式,不断寻求全新的突破。这些形态多样的作品如同活物般不断生长、蔓延,因时而动、随机应变,常常难以归类或自然跨界。但绘画毕竟是这位好奇、勤动手的艺术家的出发点和常返的家园。多年来的跨界活动和非架上创作,既拓展了他的视野和让思路打开,也触类旁通的滋养和加深了他对绘画的理解。当他从复杂的社会实践回归纯粹的画室后,用他最为娴熟的绘画来释放百感交集后难以言说的复杂思绪,一件件二维结合三维、因势利导综合材料和手绘痕迹的作品,从手心、笔端徐徐释放出来。
胡项城,《某日记事之一》,2016年,布、混合材料,230×170 cm。艺术家供图。
胡项城,《某日记事之二》,2016年,布、混合材料,230×170 cm。艺术家供图。
胡项城,《无始无终的对话》,2017年,布、混合材料,636×370 cm。艺术家供图。
但世界是复杂的,人内心情感也是随时而变,因此胡项城的创作不会固化在某一形式范围,亦会根据内容需要运用装置,雕塑、影像行为等方式进行独特多元的创作。本次展览中,展览同名的声音装置《天天问》率先叩响了主题,这件手摇机械装置并置了365件古今中外运用自然材料的生产生活物品,机械转动之后,物体打击乐与人声即兴合成的熟悉又陌生的声音,指向了人类对万事万物的天天发问。大型装置作品《十万个十年计划》则展现了对一百万年的想象,表现了艺术家对现实、未来乃至宿命的超然心态。除此之外,展览还将呈现多件艺术家根据PSA发电厂历史而创作的沉浸式装置巨作。例如,作品《螺旋纹》将一架运煤的废弃传送带送抵展厅,传送带上人与动物穿梭于象征宇宙能量的镙旋型构造物之间。
胡项城,《天天问之二》,2014年,布、综合材料,341×156 cm。艺术家供图。
《十万个十年计划》草图。艺术家供图。
本次展览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的延续。围绕这位出生在上海、游历世界与民间的艺术家个案,展览以期为中国当代艺术梳理提供更深维度的思考,并开启更多可能性的对话。
关于艺术家
胡项城
胡项城的艺术创作始于父亲废弃的宣纸旧帐本上的随意乱涂。后也临摹芥子园画谱。小学毕业后胡项城进入元丰毛纺厂半工半读,三天课堂学习后从事过木模,翻砂铸造及厨师工作。1970年随孟光学习素描,1976年胡项城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留校后在母校校及西藏大学任教。1986年赴日入商业日语学校,1991年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大学院。同年胡项城开始往返非州欧美等城市与乡村进行民间工艺学与当代艺术的研究实验。1996年参与上海双年展创立曾任多届学术委员会成员。2000年开始长达十余年的江南地区乡建实践。2010年曾任上海世博会非州联合馆艺术总监。
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胡项城总是不断地进行多方面的实验,作品曾参加圣保罗建筑双年展,威尼斯开放雕塑展,海牙中国当代雕塑展,波士顿美术馆的亚洲超大城市中的艺术、积累和物体展,上海双年展,横滨三年展,广州三年展等,此外胡项城在乡村废弃工厂海边等社会场所介入与组织策划当代艺术、行为表演,乡村乐队,文人雅集,民俗保护改良等大量活动。
关于策展人
南条史生
南条史生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文学部哲学系和美学与艺术史系。他曾在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工作(1978-1986年),2002年就任森美术馆副馆长,2006年11月至2019年12月底担任森美术馆馆长。他曾策划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1997年),担任台北双年展负责人(1998年)及透纳奖评审(1998年,伦敦)。他曾担任横滨三年展(2001年)和新加坡双年展(2006年、2008年)的艺术总监,茨城县北艺术节(2016年)总负责人以及檀香山双年展(2017年)策展总监。他最近出版的著作包括《奔跑的亚洲——看当代艺术的当下》(Running Asia-Seeing the Present of Contemporary Art)和《生活在艺术中》(Living in Art)。
关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国有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双年展主场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曾是“城市未来馆”。它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其粗砺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给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像和创作可能。作为新城市文化的“生产车间”,不断自我更新,不断让自身处于进行时是这所博物馆的生命之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努力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当代文化艺术展示与互动平台;消除艺术与生活的藩篱;促进不同文化艺术门类之间的合作和知识生产。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