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编者按:唐勇力与“唐”渊源很深,首先,他姓唐,其次,他的故乡是唐山,而他在艺术上为人所称颂的是“唐”画——受唐代敦煌壁画启发而创作的“敦煌之梦”系列。这位执著于绘画探索的当代著名工笔人物画家,先后执教于中国最著名的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想来必有一番道理。
目前国内工笔画家大致可分为三类
张:你从中国美术学院到中央美术学院,自南而北,应该说对当代画坛是十分熟悉的,我首先想知道的是,你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坛有何评价?
唐:如今,当代西方艺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画坛的每个角落,中西文化的撞击与融合已成为现实,传统中国画的变革也因此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迅速。古今工笔人物画,从表现形式到技法语言都已是相去甚远了。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材料技法也吸收了其他画种的样式,这使得工笔人物画在近些年来迅速地演化复兴,形成了多角度、多层面探索发展的格局。
目前国内工笔画家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致力于传统工笔技法的继承,把传统中极力规范的程序性的技法应用到现实人物写生或创作中,使这古老的画种在新时期焕发出了新的光彩。还有一类画家他们不满足于掌握传统的技法,一方面博采众长,吸纳西方艺术的精华,另一方面把传统工笔画的内涵拓展延伸,并吸收民间艺术、石窟壁画的形式和技法,兼容并蓄,向两端深入,增加了工笔画的写意性。这些画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探索自己的绘画语言,充实和丰富了工笔画的审美内涵。第三类画家受日本画的影响,他们开始了画材的研究和开发,创作以矿物色使用为主的重彩画。这种用日本画来改造中国工笔画的努力,也使我国工笔画从表现技法到创作观念上都有了较大的变革。当代工笔画能广泛地吸收其他画种的营养,探索的空间更加广阔,观念更加现代,这就和古代美术、西方美术拉开了距离。
技法探索是无止境的,一种技法导致一种风格,随之而来的就可能是流行化。
张:你运用“脱落法”所创作的“敦煌之梦”系列,在全国有一定影响,从绘画史的角度来说,是一个创造,在这个意义上,如何评价自己创造的“脱落法”?
唐:开创新的技法关系着艺术形式的完美及出新。明清以来中国画技法日趋凝滞,公式化的技法制约了“法”创新,也阻碍了“理”的表达。
石涛推崇的是“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我们当代的画家更不能拘泥在古人的笔墨之中。
技法的探求也和绘画使用的材料、工具等直接相关。材料不同,“法”也随之不同;工具的不同,“法”更不相同。“法”无常“法”,“理”却是常“理”。学习中国画,除了掌握传统笔墨技法之外,必须探求其他表现技法。通过对自然界及日常生活的体验观察,从中受到启发,探索出新的技法来。
其实技法的探索和运用是有一个相对稳定期的,这也就是指一种风格的形成。风格成熟与否,取决于画家对画面“意境”的表达是否深刻。“技法”是历代画家共同努力探索实践的结果。古代的披麻皴、斧劈皴、折带皴等均是经过反复实践后得到肯定的,至今依然使用,成为常法。而今中国画同样面临着技法创新的难题。
技法探索是无止境的,一种技法导致一种风格,随之而来的就可能是流行化。如何避免某种重复、扩展视野和艺术语言的表现力,探求新的技法,将是摆在我面前的又一课题。将壁画中剥落的自然效果,作为一种绘画语言引入画面,已不仅仅是一种画面上的偶然效果。经几千年风化的古代壁画与现代审美情趣相融合,进而创造出一种有源可寻的、可操作的技法,是我多年的追求。脱落法作为一种绘画语言被用于画面,可以说是我对古代艺术重新认识、研究的结果。
运用脱落法,我创作了“敦煌之梦”系列,使画面的构图、色彩与技巧获得了较大自由,营造出古代佛教文化与现代人信仰之间的迷茫气氛,也充分表达了我的创作意图。
造型意识的培养与训练需要与它和传统的“尚意”重形相结合,只有这样一切事物才能转化成为有意味的形。
张:从唐、宋流传于世的人物画可以看出,当时对“以形写神”的强调,但由于后世业余文人的参与,忽视了对形的要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过,这也与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写生”有关。20世纪以来,西方教育体制的引进,对中国人物画来说,最大的受益莫过于是造型理念的改变,这也是20世纪人物画区别以前人物画的重要特色。
唐:传统人物画强调的是“以形写神”、“意象”造型,在进行美术创作时,自始至终都不进行直接的人物写生,由画家对对象进行观察、认识、理解之后,用线条造型的方式勾勒平面形象,这是传统文化审美特性的产物。由于这种“尚意”的造型原则,人物画发展到盛唐高峰时,其造型从样式走向程式并成为历史的经典,明清画家沿着这一程式一直走下去但最后被极大地束缚住了。宋元之时,轻造型重笔墨的文人画兴起,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人物画的发展。
这种直接写生的方法为研究人、表现人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如果加上“写意”这一传统造型观念,强调“尚意”的重要性,这就成为现代工笔人物画造型的切入点,我想这正是人物画发展的方向之一。
张:尚意是造型原则,笔墨的形式都以服从这一原则出发,在工笔人物画中如何处理尚意、造型、线条三者的关系呢?
唐:用线造型是工笔人物画最基本的语言。如果能够把线与造型的形态美结合好,便能充分体现工笔人物画的美感,遵循“尚意”的造型原则,应该是创造有意味、有美感的“形”,而不是机械地描摹物象。在造型上工笔画有着广阔的自由空间。线是语言,造型是创造,也就是说用语言去创造,当然语言也可以被创造。组织线条或勾好线条,从某意义上讲是技术问题。它往往可以比较容易得到解决,而造型则不是技术问题了。造型必须先有意识,即造型意识。造型意识是人脑感觉物象的一种思维,在工笔人物画教学之中培养、训练学生的造型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能不能用造型意识去感受、观察对象,并敏感地、本能地处理好画面上形与形之间的关系,使画面成为有意味和具有感染力的形式,这就是衡量你具不具备高素质审美和造型意识的标准。造型意识的培养与训练需要与它和传统的“尚意”重形相结合,只有这样一切事物才能转化成为有意味的形。画家就是写意、写心、写情,让形式表达情感,立求尽达其意。工笔人物画中的造型与形式构成是绘画本体的基础,讲工笔人物画教学,就必须培养好学生的造型观念、造型意识、造型能力,当然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关键是要修炼好画外功夫。
要深刻地理解传统的工笔画中的“写意”美学观念
张:中国画重“意”,无论工笔或是水墨都是如此,那么,你为什么还是把工笔画中的写意性提出来加以研究讨论呢?
唐:这是我长期教学实践和创作中的一点体会。古人作画,从造型、构图、色彩、技法等均以“六法”为准则,其工笔画技法也达到了十分成熟的境界。《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均成为当今学子们必须临摹的范本。工笔人物画自明清至近代,逐渐出现了匠气与僵化的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受传统技法束缚过紧所致,其二是缺少有创新意识的工笔画家。只注重遵守传统的作画程序,画面无感情、冷漠,技法如工匠一样,只讲技术不讲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因素等的变化,必定是越画越僵。工笔画制作技巧的程序性给后人在工笔画语言上打一个“结”。传统的工笔画是我们必须研习的,在掌握其精华外,尤其要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写意”的美学观念,从中体悟工笔画所必须具备的“意象”,惟此才能解开这个“结”,使工笔画走向更自由的空间。
从绘画语言的角度看工笔画的写意性,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形式结构的写意。从立意到构图是一幅作品的基础,图式的结构处理是体现画面是否写意的关键。以《虢国夫人游春图》为例,画面以人、马为主,背景是空白的,但仍然会给人以春风拂面、佳人游春的感觉,画家脑中之“意”尽在当中。②造型的写意性。中国画造型就是“意象”造型,那么为什么还要提出这个问题呢?这是针对现代人物的造型而言,面对现代的人和生活,其“意象”造型应该是什么样式的,有无规律可循,我想肯定是有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待各位画家的创造。③绘画语言的写意性,既要继承古人工笔画技法精华,又要摆脱其束缚,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水墨画为什么叫写意,其原画是纸张技法和工笔画不同,生宣纸是渗化的,毛笔落在纸上容不得你慢慢地一点点地去制作,有很大程度的不可预知性,即兴性很强,注入情感直截了当。工笔画则不能,它的技法语言是有程序、有步骤的,但可以吸收水墨技法的特点,从技法上进行改造,创造出能即兴发挥的技法语言,使工笔画创作进入一个自由的新天地。
“脱落法”本质的意义还是画家将技法运用到创作中的一种绘画语言,这种语言是有规律、有程序、有技巧、有手段的绘画技法,而不是胡涂乱造的一种效果。
张:“脱落法”所形成的肌理效果,有一种沧桑美感,目前,有不少学习你这种方法的年轻绘画者,我们编辑部就收到过此类稿件。我发现,他们在技法的运用上有不少欠妥之处,你能给他们谈谈运用“脱落法”时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吗?
唐:运用“脱落法”进行创作或者写生和传统工笔画或水墨画的创作程序是大同小异的,立意和选题仍是第一步。作者要有感而发,画自己最想画的,把情感投入到创作中去。你想的题材选定之后,就进行构图和造型。“脱落法”的技法既然是很写意的,所以在造型上既可写实又可变形夸张,构图上也可强调传统,也可寻找形式感。总之,主动权和自由度完全把握在作者自己的手中。造型的线条相对来讲要求是很高的,也是非常讲究的。不同于传统的严谨的线描,而是较为自由的、可粗可细,是自己风格的线描。“脱落法”是一种绘画语言,从自然形态中感悟而来,“脱落法”的运用仍然是有条件的,有一定限制。广泛地说,什么技法语言都有它的局限性,不足为怪。这里谈一点“脱落法”在材料上的运用,首先是彩绢及矿物色,补充颜色可以是各色各样的。因为绢的柔韧性很强,不易破损,纸则很易破损,所以一般用绢不用纸。矿物色有覆盖力,所以是必须的。至于在材料上的选用,画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绘画观念及方法,因人而异。就是同一个画家在画不同的作品时,也可采用有区别的材料。“脱落法”本质的意义还是画家将技法运用到创作中的一种绘画语言,这种语言是有规律、有程序、有技巧、有手段的绘画技法,而不是胡涂乱造的一种效果。“脱落法”如同中国画中的笔墨,是一种既可把握又不可把握、既能预料又不能预料的一种写意性很强的艺术语言,画面上的脱落形成了肌理,而肌理又深刻地产生着审美作用。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索出了工笔画创作中写意性的绘画语言,使工笔画创作进入了一个自由的空间。
作者:张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