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张羽 《封存的指印2012.4.16》 82×60cm,木材玻璃盒、指甲油 2012
张羽 《封存的指印2012.4.16》 局部
张羽 《封存的指印2012.4.16》 局部
【导语】2012年7月20日,由知名策展人杭春晓先生策划的“非媒介——张羽、梁铨作品展”,在798艺术区悦·美术馆开幕。展览由悦·美术馆、大象艺术空间馆、高名潞当代艺术研究所共同主办。展览展出了实验水墨艺术家张羽与梁铨的作品共十幅。
近年来,张羽的《指印》系列作品一直借用水墨材料的“水”与“墨”,以手指“按捺”的重复性动作来完成巨幅作品,水墨与纸的晕化效果以及创作过程中留下的“指印”形成的叠压视觉体验在水墨画的特性中显示出对媒介的实验性。而梁铨的作品则是将“拼贴”的方式来完成水墨山水画的抽象化。他们都是将“水墨”媒材的个人化体验注入于艺术创作,是个人的细腻、真实的体验。
在几年来观众对张羽与梁铨的作品产生了习惯的视觉经验之后,张羽在此次展览上展出了他的最新作品《封存的指印2012.4.16》。作品完全抛弃了“水墨”中的“水”与“墨”的媒介,将原有的材料转换成了指甲油,同时将水墨画默认的载体宣纸转换成了玻璃,“按捺”行为实施在装裱完成的空木材玻璃盒上,而玻璃面上的“指印”经过灯光的投射,映在玻璃盒内的宣纸上,形成了类似墨点的效果。在对水墨材料本身的实验以外,同时也将装裱展出方式转变向了装置层面。
这件作品在展览现场引起了观众的兴趣,同时也在质疑,脱离了水墨的“水墨画”还能否被成为水墨?媒介对于水墨画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针对这些疑问,雅昌艺术网采访了艺术家张羽,解读他的新作品与水墨媒介的利用。
雅昌艺术网: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这件新的作品?
张羽:其实这类作品已经想了很久,但是具体操作是今年4月份开始投入创作,4月15号和4月16号连天,一天做一件,这件作品是上个月刚刚做好,为什么叫《封存的指印》呢,我是把我手指的指纹印在玻璃上之后做成一个微型的装置,是把我的指纹融在里边,它就成了我这个作品中,比如说是2012年4月16号,这个作品这个指印解决我这一天的状态按的指印,把这一天的状态存在里头,这是其一。
其二,灯光投射之后,玻璃后面有一个灰色的点,这个灰色的点不是我摁上去的,感觉像是水墨的点,这个水墨的点的来由因为灯光打在作品上,然后是投影,它的投影有一个水墨点,这是一个没有水墨的水墨作品,它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也是一种带有物质性的作品,也是和我们哲学相关的,就是无中生有,有生无,是在这个概念中,这个作品可能我还要顺着这个线索,今天刚做了三件,我可能分不同的阶段,把我自己的状态做进去,和以往的作品也不仅仅是为了区别,我是每一次进行创作的时候,每一个阶段要想一个问题,其实都是针对问题而展开的表达。
雅昌艺术网:这是否是您一直以来对水墨问题思考的延续?
张羽:是的,以前在一开始91年摁指印作品的时候摁的是焦墨,把焦墨摁在宣纸上,到了01年的时候开始用红色,为什么用红色?就是强调生命,强调象征的意义,在红色之后又开使用灰色的,强调它的水墨,水墨文化在里面的感受,07年的时候,又往前再推进了一步,颜色也不用了,水墨也不用了,只用水,像那件作品白的只用了水,水摁上去之后靠你的身体,一个是力量,一个是气,就是太极,靠气功,形成了吸起来,凹进去的痕迹,禅文化的关系,我也是用了水,但是水干了之后水蒸发掉了,水不存在了,也是有和无的关系,就把我们的这种媒介表达推向了一种极限,你已经简的不能再简了,虽然是一个很极简的方式,但是表达非常丰富,你会思考很多问题,有很多问题在里头相关,看似一个简单的方式,但是后面的支撑有很多,比如说行为上的,时间上的,过程,以及希望宣纸这个材质的变化,它以前是一个平的宣纸,最后起了凹凸的变化,纸性的变化,和自然的关系,水没了,但是它还存在,它存在于任何一种形式出现,我每一个阶段都是通过问题而展开的。
雅昌艺术网:您这件新作品脱离了水墨材料本身的材料,在展示方式上有一些偏向装置的因素,这是不是您对水墨重新的一种探讨?
张羽:是,一方面我要超越媒介,为什么要超越媒介呢?因为我们过去讨论问题总是在水墨画这个问题里讨论问题,这个讨论问题无法对你的表达进行展开,因为我觉得表达是最重要的,至于媒介是表达之后的问题,我们把有些问题,如果你要往前推进一个方面是文化上的,另外一个方面是在媒介上的,媒介上的表达,我们怎么去利用这种可能性,这个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摸索,因为超越媒介可能会更重要,它超越媒介之后,本来的方法或者水墨的精神反而更能凸显出来。
雅昌艺术网:这件作品在您的作品含义里还是被称为“水墨”?
张羽:虽然没用水墨这个材料,但是你依然会感受到有水墨的气韵或者有那种精神。
雅昌艺术网:这是否恰好反应了此次展览的主题“非媒介”?
张羽:和这个有关系,我其他的作品也是这个样子的,非媒介说的是不是因为你用了宣纸才有意义,而是因为你的创作方法和你后面支撑的那一部分,那一部分不完全是媒介,是这么一个强调,也是在强调他的一种辩证关系。
梁铨 静海双联画 水墨、色、宣纸拼贴于亚麻布
梁铨 喝茶的日子双联画 水墨,色,宣纸拼贴于亚麻布 95×125cm×2 2008(2)
梁铨 喝茶的日子双联画 水墨,色,宣纸拼贴于亚麻布 95×125cm×2 2008(1)
梁铨:拼贴理直气壮是我们民族的
雅昌艺术网:能否简单来讲一下作品的创作过程。
梁铨:因为我以前是学版画的,版画有一种技法叫拼贴,我突然某一天想到中国的裱画也是一种拼贴,裱画一张画画好了要拼贴,要裱好,周围还要贴上边,挂上木头的木轴,还有飘带,也是一次拼贴的过程,我觉得拼贴理直气壮是我们民族的,而不是西方的,我就开始用宣纸来拼贴,因为我的版画背景,我的情感还是中国的,喜欢中国的水墨,喜欢中国的山水画,我想表达的是这种人文的山水画的意境,一种空灵的,像山水画中那样,你想中国的山水画缺少了云就不成为山水,云这种空白在中国山水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想把云在我的画中表现出来,你可以看到我的画是以空为主,这种空相当于云,一种空灵的,可以引起遐想的感觉。
雅昌艺术网:在这些拼贴的纸上也是有上过不同色调的墨色吧?
梁铨:对,上过淡墨还有其他的颜色,像这种带着一点茶,加了一点茶的颜色,稍微有点儿淡淡的茶色。小作品是很早的,十几年前的作品,想画一点漂亮的,一个园林的,在苏州画了一组园林的假山石,这几年不大画了,但是很多人喜欢。
雅昌艺术网:从形式感上来看,您的作品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加入了一些抽象的成份在里头?
梁铨:对,我画了一点弧形像星球一样的,这两张画本来想画成月亮的地形,环形山,最后没表现好,这两张表现的是月亮的山水,当时是这样想的。
梁铨 花园 茶,色,墨,宣纸混合技法 44×34cm 2000
作者:刘倩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