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陈世英:“否定过去 才会有新的生命绽放”

  陈世英:出生于福州,现居香港,被称为世界华人圈中最有名的珠宝设计师。首位参加古董巴黎双年展的华人珠宝艺术家,首位在德国宝石博物馆举行个展的雕刻艺术家、被美国 Vogue 杂志特选为封面、参加过意大利Verona豪华艺术展。1987年,他融会浮雕、阴雕及宝石切割技巧于一炉,始创五面倒影雕刻法,命名为“Wallace Cut”,(“世英切割法”),荣获当年国际设计大奖,1988年利用光波及物料二元体系的特性,以反传统的雕刻技法,首创“三维反射雕刻法”,奠下雕刻大师的地位。 2001年开始,陈世英先生受珠宝设计中的抽象拼贴画法吸引,逐渐深入珠宝设计领域,并突破珠宝设计困局,创作以钛金属为骨干的的新颖艺术首饰系列。

陈世英

  “以形写神一直滋润着我的珠宝艺术世界,宝石在天无私、地无藏中孕育,其绚丽的色彩和光芒迷醉我,其材质纹路引领我,其不同形体和神韵触发我的灵感,其灵魂掀动着我的情感思维。我不囿于徒具昂贵宝石的高级珠宝,我们每一件艺术珠宝作品皆具突破性创作和令人惊喜的元素,触动心灵,牵动思绪。我们每一件艺术珠宝,都是一个故事的载体。” WallaceChan说。

  首位走进巴黎古董殿堂的华人珠宝艺术家

  2012年9月,香港珠宝艺术家陈世英带着50件珠宝前往巴黎,总价值2.3亿欧元,成为第一个登上巴黎古董双年展的亚洲珠宝艺术家。展出的珠宝系列称之为“The Path to Enlightenment - Art & Zen”,含义是启蒙之路——艺术和禅宗,陈世英为此做出的解释是:展出的每一件珠宝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作为一位中国珠宝大师,我希望将东方哲学和中国文化的精髓带到第26届巴黎古董双年展,我要用我的珠宝展开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

  欣赏陈世英的珠宝会发现:两块宝石可以直接嵌接在一起,没有传统珠宝设计的支架,他精于宝石雕刻,融会浮雕、阴雕及宝石切割技巧于一炉,始创五面倒影雕刻法,命名为“Wallace Cut”,还突破了珠宝设计的材料界线,花七年时间研究,克服钛的物理秉性,让钛代替传统珠宝设计中的黄金或白金作为骨干。

  《悟禅知翠》胸针

《长城》:价值4.58亿人民币

  2010年,经过巴黎古董商会两个会员的推荐,并经过300多个专家的评鉴后,陈世英接到了参加第26届巴黎古董双年展的邀请。自收到邀请的这两年,他准备了近50件作品,参展作品延续了陈世英一贯的特点:具象。据透露,这次展出的作品大多是7、8年前不停在创作的作品,为了这次展览,陈世英在60件中挑选出快做好,并且能代表华人精神的作品,利用两年的时间最终完成。其中一件采用顶级帝王翡翠主石制作的《长城》价值约4.58亿元人民币,也是本届展会珠宝价格之最。“这颗宝石是大地很不容易孕育出来的,必须要有很好的环境,包括热力、培养它成长的一些元素,才能成长为这么好的翡翠。我看到这个翡翠之后,我觉得自己必须要对大自然交代、对自己交代、对历史交代。长城是中国人的骄傲、最伟大的奇迹,所以我就想把长城的意念表现出来。长城是有一个波段的形状,这个波段永远延绵下去,不管是钻石还是翡翠围住它,都是波段的图腾。长城两边长了很多枫叶,这种枫叶在中国文化中象征了一种情感。所以我就用翡翠、水晶还有彩钻把这个项链设计成长城的图腾。”陈世英阐释。

  陈世英的珠宝作品在巴黎古董双年展上受到热捧,“超过一半参加展会的人都参观了Wallace Chan的珠宝展位,其中包括上一任的总统以及LV的老板,这次来到这里没有白费我用几十年对于珠宝的探讨,透过珠宝对大自然的内在精神进行探索。珠宝在中国断层了很多年,所以西方会觉得中国人做珠宝其实就是为世界各地去加工,所以现在证明了我们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珠宝。”陈世英表示。

 

  否定过去 不断创新

  陈世英每一次的作品都会让人震惊,从世英切割的《荷莱女神》、宝石嵌接、“钛”金属骨干、真正的蝴蝶标本和宝石的结合,打造瑰丽的蝴蝶翅膀的色彩……,技术、工艺的创新以及作品的不重复性让人折服,曾有网传“看过Wallace Chan的珠宝,你再也不会喜欢上任何一个珠宝品牌。”

  陈世英从小学习雕刻艺术,其早期面对的主要是中国式题材,如花鸟、观音和吉祥图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香港一家书店看到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立刻被那夸张的肌肉所吸引,之后开始对光进行探索,对浮雕、阴雕技术进行研究。1987年,他结合阳雕、阴雕技术,配合精算式进行角度切割,形成立体多线条的倒影,始创出五面倒影的雕刻法,命名为“世英切割”。Wallace Cut是陈世英雕刻工艺的里程碑,这种立体内雕和幻象雕刻法,只有透光的材料才可以显现其玄妙的幻觉,是前无古人的反传统雕刻技法,为陈世英奠下雕刻大师的地位。在研究世英切割时,为了解决工艺和工具的问题,他亲自跑到机械厂学习机械,自己制作工具,在解决工具制造之后又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室。之后,他以古希腊罗马神话人物为主题,作品表现手法拼合多种传统及自创的雕刻技巧,穿越三维空间,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宝石雕刻艺术创作。“有的工具做不到我想要的效果时,我就买三部机器,把他们切开重新再组合,达到制造工具的功能,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陈世英告诉记者。

  1992年,受德国宝石博物馆馆长邀请举行个展,成为当地媒体报道的首位亚洲宝石雕刻家。这成为陈世英创作上又一个转折点,他开始重新回归到中国的传统题材。“我带着这些具有西方特色的作品到德国参加展览,所有参观的人都以为我是外国艺术家,回来后,我又重新开始中国式题材的创作。”陈世英解释说。

  在陈世英的珠宝作品中,只看到镶嵌的宝石,却看不到连接的爪,这又是他的一大创新, 8年时间研究用钛金属做珠宝的骨干。“钛的力量是黄金的10倍,可以用很小的爪把宝石固定,让更多的光进入到宝石的空间,反射更加丰富多彩的光芒。”陈世英介绍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钛是很难攻破的一种材料,正常的环境下面不能焊接,也不能熔化,更不容易打磨,只能在缺氧的真空空间中去处理。“钛是最接近人体的金属材料,作为珠宝制作者来说,这是一种新的锻炼,也要通过成熟的工艺不停地改进才可以达到好地效果。”陈世英表示。

  《玲珑宝盒》项链

  在工艺不断创新的同时,在陈世英的珠宝设计中,还包含色彩学、力学、人体工程学等,而所有的一切都是陈世英在实践经验中不断研究所得。“之所以我的作品被称为可以穿戴的雕刻艺术品,也是因为在设计中有力学的计算。比如一条370多克拉的翡翠项链,普通戴着一顶很重,但是我的设计是前面是一颗300多克拉的翡翠,而背后的链子也有一颗宝石,这样就把前面的力度分担到两个肩膀,戴起来就不会有什么感觉,这需要精密的力学计算。”陈世英告诉记者。

  有时候为了追求更绚丽的色彩,陈世英用直接用天然的蝴蝶标本作为载体,在蝴蝶的翅膀上镶嵌宝石,用光将蝴蝶的斑点折射在空气中,使得色彩更加灿烂。当问到陈世英在创作过程中一直坚持不变的原则时,他回答:“要懂得自杀,把自己杀掉,把昨天杀掉,把刚才杀掉,才会有新的生命出来。如果总是喜欢过去的作品,过去的工艺,就不会有创新。假如第一次跑一百米用的时间是十秒,如果想超越,就要忘记这10秒,不应该满足于这10秒,力争跑9.9秒,相当于把生命杀掉。”

  “我的创作就是通过宝石让光与雕刻对话,而雕刻是经过多年的生活累积,不知不觉地工艺的锻炼,也在不知不觉中与宝石对话,所产生的一种光与灵性的展示。而我的年纪也在不停地成长,随之眼睛会出现问题,在做世英切割的时候还很年轻,虽然眼睛看不到,但是还可以用心感觉到工具的雕刻有多深。雕刻需要精密的计算,再配合科技化的粉末进行研磨,一旦出现错误或者误差,整个雕刻就会毁坏,所以有的事情年轻时候可以做,有些中年可以做,有的只能留到老年。所以我们不能总回顾过去可以做到的,一个成功的人如果一直回顾过去,他的成功就是建立在过去,今天未必就是成功的。”

 

  与宝石沟通:尽善尽美

  为了能完美地诠释每一颗宝石的美,陈世英不仅仅在设计、创意和工艺上进行研究和探索,他还会和宝石进行心灵的沟通和对话。在陈世英看来,万物都有灵性,万物都有生命。“如果要知道万物就一定要有更深层的了解和探索,就必须了解什么是爱。看到的珠宝是否有灵性,只有通过人的智慧、创意和工艺才能够呈现,能打动你心灵的这些作品,就是有灵性。宝石本来是没有灵性的,起初对我来说,宝石就是宝石,但经过多年的沟通之后,我感觉每一颗宝石都是一个小宇宙,每一颗宝石都有它的生命。”

  《灵眸生花》项链、戒指及胸针

  为了更好地了解宝石的价值,陈世英亲自到斯里兰卡的矿场考察,看宝石是如何被发现并被挖掘出来的。“到那之后我有两个感受:首先可以说宝石完全没有价值,因为那些矿工在辛苦挖宝石的时候,老板只给他们粮食、药和用来睡觉的很简单的木板。这些人每天挖到宝石才给一点钱,挖到大颗的奖励会多一点,价值与今天市场上的价格完全不成比例。但反过来想,这些矿工每天泡在水里,风吹日晒,宝石是他们用生命换回来的,这不比生命更重要吗?所以对我来说,我要在舍与得之间找到它最美丽的一面,什么叫舍得?不舍就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在牺牲中创造它的无限价值。”陈世英表示。

  “宝石是什么呢?宝石必须要通过创意才能够呈现它天然的美,本身的美。一颗宝石经过沟通和多年的经验,美的标准在哪里,是雕刻?切割还是观念的一个工艺就能够产生它的价值?所以这个必须要看材料本身的特性,比如说一个海蓝宝,它是完全干净的做雕刻,就失去了它本身的光彩。但是一块材料有一点点突兀,但是色彩很好,它不透光或者微小的透光,你把它切割就失去那个意义,必须有线条,外形、雕刻来展示它的价值。”

  陈世英的一件作品从创作,从平面到立体到宝石的镶嵌跟宝石颜色的搭配,或者宝石的质地,宝石的切割,每一环跟写文章一样,写完了再改,改完了再修。“我每遇到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气氛和不同的材质时我都会有不同的想法,我会将大自然或者人为的气氛在宝石上用不同的角度建立。看一颗宝石用到的光,不仅是白光还需要自然光,早上10点、中午1点再到黄昏4点的光,才可以鉴定这颗宝石在我心中是什么级别。”陈世英告诉记者。

  陈世英从来不会告诉别人完成一件珠宝需要多长时间,他觉得这很不公平。一件珠宝的制作与画画不同,不仅仅是一块画布、一堆材料和一支画笔,通过人的习性和修养一笔一笔画出来的。珠宝涉及到元素很多,如果要达到高层次珠宝艺术,需要了解人体工程学、色彩学以及宝石的切割工艺、净度,冶金学、镶嵌学、铸造等等,这都是珠宝的独特工艺。“在制造一件作品,镶嵌的技术、焊接的技术,工艺的技术,还有创作的灵感是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形成的。有时候就是镶嵌一颗两颗的宝石,没办法镶嵌上去,颜色的问题没办法呈现,这就造成这个作品它又在等了,有时为了一颗石头我会跑到很多地方去找。”

作者:郑晓芬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