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听泉图 乐震文
近日,有老中青三代上海书画家参展的“2013上海书画院画师年展”正在朱屺瞻艺术馆展出,展出书画篆刻作品百余件,大体展示了上海书画院画师们的创作趋向和艺术审美抵达的可能。然而,从光大海派书画艺术的历史期待而言,显然还是有所差距的。海派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积淀,需要人文精神的思考和支撑,需要与时俱进的探索和创新,由此本刊与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知名书画家乐震文先生进行了访谈。
画刊:海派书画艺术的形成与发展,经过一百多年的演进,经历了三、四代书画家的不懈努力,才有今天的文化艺术格局,影响后来者汲于其中。有论者称清末民国历史期谓“前海派”,民国后至今谓“后海派”,且不论分期是否准确,倘若以今日上海书画艺术为“后海派”书画艺术的话,显然是有继承也有发扬的意思。在当下中国文化复兴之期,讨论海派书画艺术如何在继承中光大,在时代的气息中创新且为世瞩目,实在也是有意思的话题。乐院长,您执掌上海书画院有年,而自己也是一位极富创新精神的海派书画家,您是如何看此问题的?
乐:所谓海派,其实是一种艺术现象,即特定的成员群体的组合、集体的艺术取向、审美抉择所表现出的艺术创作结果和风尚。海派的发展,是在相对成熟的城市大背景下,沿着与这个氛围相适应的文化艺术的轨迹而行进的。各种艺术思潮,在这里碰撞之后散发出来的火焰是既醒目又多元。因为有经典,人们知道了什么是经典,所以对艺术的需求和渴望不同一般。当下的上海,尤其是聚集在上海书画院的书画、篆刻家们的艺术状态是相对良好的。 2012年上海书画院提出了“学术建院、开门办院”的指导方针,已在稳步落实中。院长陈佩秋先生,推崇经典,提倡学术诚实,吸纳优秀的文化遗产,鼓励和推动与这个城市相匹配的新艺术观点和形式。我们倡导健康的艺术人格。本次年展,是时隔三年后的集体亮相,作品风格呈现多元化和精致化趋向,远远超出我所预期,欣喜上海有这么多的传统坚守者和学术创新者。
画刊:显然,中国书画艺术的审美核心与经典文化的蕴藉是分不开的,书画艺术创作同样如此,作品的审美与表现讲究的是文化的气息和韵味。往往气息韵味只有与时代的文化审美需要结合,才能生发出作品本体的生命张力,才会获得与观赏者内心相呼应的“有意味”的形式,也就是艺术作品得以存世的生命。对于海派书画艺术的发展而言,这样的要求显然具有更自如的可能性,而这种自如的可能性需要艺术家具有一定的人文思考和传统文化的积淀,您以为这样的观点在海派书画家们中的艺术实践中是否体现出来?
乐:画家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自己的心灵,回归到艺术的本质,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艺术的探索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我们要表现艺术对象,熟悉和深知对象是很关键的。只是随着社会型态的嬗变,艺术的发展被异化了,它要么跟着权力发展而发展,要么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被左右,快速发展的社会和喧嚣的经济催生了人们对权力,对经济无止境的欲望。
应对以上诸多问题,我们提倡“回归艺术本质”,上海书画院的杨正新、韩敏、王伟平、张强辛、江宏等历任领导,为此做出了润物细无声般的工作。我们深知,在掌握了高超的笔墨功夫后,关注自身周围并把它表现出来,往往会生发出难以名状的艺术效果。正如你所言:“往往传统的气息和韵味与时代的文化审美相结合,才能碰撞出作品本体的生命强力”。众所周知,来楚生先生,青蛙画得好,是因为他在书法之余,观察和研究青蛙所得。张大壮先生,将平时餐桌上常见的带鱼、虾、油条、蔬菜入画,正是他把技法和内容完全统一到他的艺术中去了。这种传统和现代、理性和感性完美结合的作品,其感召力具有穿透时代的效果。陈佩秋院长和我一直强调着这一种艺术直觉,并创造很多机会,使书画家们在关注自己的同时,关注周围、关注自然。渐渐地把种这学术风气推广并使之健康发展,从这次年展中可以看出,艺术家们的人文思考和传统文化在他们各自的艺术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融合。
画刊:此次书画院年展,为画院画师书画作品的本年度集体展示。展出作品尺幅虽然不是很大,但表现题材和形式多样,包括与中国画不可分割的书法、篆刻作品等。作品既有走传统路子的,也有借鉴西画及当代艺术样式的,更有在继承传统中有所创新的。您觉得这次作品展的整体水准与前次相比,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从中是否读出海派书画艺术沉寂过后的响亮可能?或者说,当下海派书画艺术在全国书画界里将会有怎样一种“亮相”可能?
乐:这次年展较以往更加成熟、完善,可能是三年没办年展了,艺术家们积蓄已久的创作动力,一下子迸发出来。其实,这三年我们梳理画师资料,吸收上海书画篆刻名家,使我院成为名副其实的书画院。本届年展的展品统一以45cm×45cm尺寸规格展示。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年展增加了书法、篆刻两部份展品。我们都知道小画难画,小中见大、以小见笔、小中见真性情,胸怀宇宙体现在方寸之间。艺术家们在方尺上的发挥,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示他们的笔墨功力和艺术追求。可喜的是,青年书画家在笔墨上所投入的力量厚重了,他们的艺术形式是对沉寂的海派的坚守和完善,“后海派”所发出艺术的正能量,对全国的艺术风气将会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上海书画院2011年与天津画院联合举办的作品展,在沪津展出,受到艺术界和学术界关注和好评。 2012年上海书画院画师作品在黑龙江绥芬河市举办展览,以及画师作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举办的巡展,正是向外界展示和宣传上海的艺术力量,我们将一如既往推进这个工作。让我们的书画艺术唤醒良知,激发真善美的艺术境界,期盼这样的追求,能在全国得到回应。
画刊:谢谢。
作者:朱来扣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