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艺术家在悖论中产出作品

  (作者系中国著名诗人,<中国水墨>杂志社主编)

  1,他仅属于自己的绘画王国在惠州碰到萧加鸿自己的人,让我意外。他清稚的气质,他激情的创作状态,他在艺术上的融人与探索,与当今浮躁的画家圈相比,他显得那么生离。

  我说,萧加鸿有股鹤立鷄群的味道。

  著名诗人伊沙和李笠说:萧加鸿是个君子。

  几次看到萧加鸿,他都在一群诗人中间。他是沉默的,明净得沉默。微笑,有温度的。仿佛他跟诗人之间,无需语言,仅仅沉默和微笑,就足以表达和沟通。就如他在秋夏面对满眼的荷花,静坐,镜头的咔咔声成为他与她们链接的语言。

  听诗人江湖海说,某此萧加鸿的一个画展,他发言,腿抖,声颤。面对大众和外界,他似乎没来的及找到抛给他们的通途。他把自己五十多岁大多时光,隐匿在了绘画创作裏。

  一走进自己的创作室,萧加鸿像突然换了一个人,动作迅捷如捷豹,激情,活力,自如,言语精准。

  他仅属于自己的绘画王国,分身于其他场所的他,恍若他的影子。他把多层面的,饱满的,锋锐的自己,填在了幅幅绘画之中。

  2,灿烂的迷宫

  在萧加鸿的绘画中,重彩,抽象,线条,构成他重要的绘画语言。他激情的运用这些语言,使它们活力独具,在最大限度上绽放创作者的生命力,使他的绘画烙印上个体的符号与色泽:魔幻,硬度,炫示,迷绚。先声夺人的视觉效果成其特色。专业为工艺美术的萧加鸿,把工笔重彩,工笔线条的布局于变形的人物之中,使抽离而出的精

  神内核在画中稳妥的建构,就像一个美女即使有太多繁杂的装饰,也没削减她的美及重心。我认为这是萧加鸿在绘画的过程中,至始至终都把握了一种平衡术:画的精神走向。

  如:在萧加鸿的画作“昙之恋”裹,重彩,浓墨,密布的各种缓条,网罗出一幅炫目的画面,一张女性分裂焉二的面孔清晰的置于画面的中心。他的笔墨语言有效的传达现代女性在“恋”之时的纷乱情绪,他把这短暂如昙花的纷乱一瞬捕捉住并为之定格下来,不断撞击人的思维。从而发散出对画的诸多诠释,使画面的想象空间扩散至最大:一方面,他把女性作为画面的重心,被重彩,浓墨,线条分割的迷乱空间可诠释禹生命个体在某一瞬间,那层出不穷得情绪,思维,意识在沉渣泛起,使之迷失本性。画面中人物睑谱的运作,萧加鸿匠心独贝的把他放于女性的脑後,使人不由自主地要去追溯本性迷失的根源,而表层“鱼”这一元素的使用,不但重释“昙之恋”的瞬间感,也为女人追溯迷失本性的根源留下了余地及可能,哪怕在最混乱的时刻。另一方面,从“昙之恋”的画面往裹观,你可以诠释为:之所以“恋如昙”,,来自外在的各种干扰层层叠叠,它把个体时光分割成块状与碎片,事物的本体被重重覆盖和遮蔽,这是对时下大环境与个体的一种境遇……

  萧加鸿游刃有余的操纵着自己的箪墨,他精心的选择笔墨语言的二重性或多重性,在开阔多重空间的同时,也注重笔墨中阴阳气质的把握,比如女性的柔和线条与画面的块状带来的切割感,亮彩与墨彩的分布,睑谱的表情与“恋”本身的反差,使画面的内质达到另一种平衡。一个正真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便是他精神的体现,他与他的艺术精神是合一的。打开萧加鸿的画,也是打开萧加鸿的精神之境。

  记得我拿着萧加鸿的《向日葵》和其他几幅画给10多岁的孩子看,她直接告诉我,她喜欢,喜欢覆盖在向日葵上的线条,给人的感觉是玻璃在向日葵上碎去,她听到了画中的声音。西方玻璃镶嵌画在萧加鸿笔下,构成另一种实现:向日葵在变异的环境中,他那从不曾改变朝向天空与太阳的自然精神与不屈的力量。

  由此我想起萧加鸿的近作《风之荷》:一幅有声音的作品,一幅有强大精神召唤的作品。在《风之荷》裏,萧加鸿一返超现实的画风,用工笔铺成,而超现实变为一股气韵,淋漓的洋溢在整幅画中荷花在风中,呼啸着开放,这与传统水墨中荷花的静谧安然形成反差,而他的处理却并没减淡荷花在传统中的标识性得隐喻,萧加鸿利用水墨的色彩与工笔,色彩的精细处理,让人在观画时,产生一种幻觉,荷花长在黑色的,多网状的土壤裹,这土壤不是荷塘,是荆棘密布的山脉,荷在风中以一股破竹之力,满山遍野的开过去。苘的力量以另一种方式在萧加鸿的笔下凸显出来,劲道,有声。

  3,“创作便是我的现实”

  在萧加鸿的画室,我们边喝茶边聊,他的言语如他在画中的笔力,力道。

  西娃(以下简称西):你画画最注重什么?

  萧加鸿(以下简称萧):传达精神,美的感染力。

  西:你进入自己的创作室与现实中完全不是一个人,你拒绝现实吗?

  萧:创作便是我的现实。

  西:你的作品裹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与个性色彩,你以为一个艺术家要做到这一点,要做出哪些努力?

  萧:刻意去做这个没多大意思。而我以为一个艺术者对艺术有强烈的艺术理念,对事物有独自得感受,有自己对美的独到追求与审视,在笔墨过关的情况下,都能做到这一点。

  西:在你的作品裹,你打破了传统水墨的很多理念,你有没考虑过市场对你的接受?

  萧:通常我在创作时都处在不管不愿的状态,创作者只应该考虑创作本身,接受是别人的事情。

  西:你画中得线条很多时候显得跟尖利,它们带出的切剖感,让人直觉到你在最疯狂的创作状态中也保持了一份理性和一份粗暴,比如你的《向日葵》里的线条与三角。你的这些灵感来自哪襄?

  萧:数学分形。

  西:数学分形?请你具体谈谈。

  萧:数学大师伯努瓦•曼德尔布罗特在《大自然的分形几何中》写到:  “云朵不是球形的,山峦不是锥形的,海岸线不是圆形的……闪电不是直缓的。”这位数学之父对规则的蔑视,正好契合我对传统绘画中许多规则,审美的反抗及对常规的看法。在自然界,很多混乱和不规则有着共同的特性,一个艺术家的最大题材来自与自然。我在《向日葵》裹面三角,在常人的看法裹,向日葵是阳光的,向上的,直审天空的,但它的生长中也含着无数可能,比如阴性的一面,破碎的一面。而三角形,它有尖利的一面,除开角,它的其他部分也是光滑的,它对应人们对向日葵的看法,也指出被常规看法忽略的一面。假设和存在的双向指引都在这幅画裹。艺术家们都在从规则中寻找不规则,在不规则中寻找规则,这种悖论产生出艺术作品。

  西:在你对绘画不停的探索中,看得出你对“荷”的偏爱,并保持了传统中人们对荷的美好理念,但更多的,你对荷的神秘性及生命裹的诠释,我想听到你对荷的看法。

  萧:我对荷的看法都在作品中了。而可说的一点是:在所有的植物中,枯萎,干掉好像都是生命的终结,而荷花不是,她至始至终都保持着她的原样,你能感觉到她“死掉”依然在生长,她死掉中的生命力依然这么强健。这种神秘性,力量性,规则中的不规则,符合我的创作理念。

作者:西娃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