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第一次读杭春晖的作品时,觉得须屏住呼吸,眼睛凝视,生怕意外的鲁莽会把画面上那些组织严密的线条冲乱,破坏了清峭的宁静。
作品风格冷峻,富哲理。
看得出春晖是一位长于思考的画家,他“更愿意在作品中寻找社会责任感的表达方式”来叙述和解析所面对的世界,这位青年画家以“在场”的姿态,表达了明确的主体意识。作品画面形态是具象写实的,其创作理念更值得注意,在我看来是富有挑战性的。冷峻的诣趣,是他冷静的客观与强化的主观奇妙结合的文化心智,由此看到了一种对人道精神的厘析、社会伦理的追问、对当下文化艺术的强烈介入,语义中自然会带着某种焦虑与期冀。春晖的创作心态,看不到莫名的亢奋和无名的宣泄,有相应的理性应对,所以画面有精神隐喻的特征。他不是把思考的答案直观地放到画面上,而是让我们在审美时随他去解读,正由于此,作品的精神力量油然而生。
这种力量来自杭春晖特有的现代中国画观念。
毕加索说,“艺术是发现而不是创造。”的确,艺术的独特性就在于不停地发现新的建构,这种建构也必然具有结构性和谐与本质规约。但“发现”不是目的也不是根本,发现之后,表达的语言依然有赖于创造,而创造在于心灵的呼唤与渴望,符号和形象在心中养成,春晖关注的正是后者。
春晖思考的一个结果,是使他的画面呈现出单纯。不多的形式符号如太湖石、昆虫、玩具熊等,用来传达他的艺术的理念。舒缓的画面制作有利于他的创作取向,绘画性限制在很小的范围之内,比如小熊身上的精密的小线条,铁丝网格的短线组合,蛇鳞细微的弧线,起、落、行笔甚为讲究,线条的沉着力度清晰可见。这就产生了单纯中的繁复,宁静中有澎湃,复制性中求其变化,直观性中寻找必然,形成了如此这般的艺术表现力。细腻的刻画表达出了人、生命、自然的主题,即使画面上那些并不突出的血渍也传导出沉重与严肃。他把生存的瞬间凝固并牢牢地镌刻在画面上,让它忠诚地叙述自己的“内心感受”。单纯的画面构筑出他对世界认知的一个通道,让我们由此去窥探他内心深处的神秘,当我们读懂那些艺术符号,闯进他的内心秘境的时候,一定会觉察到世界的另一种丰富性。
尽管世间一些现代主义“教父”们各霸一方轰轰烈烈地议论种种现代、后现代,但很像湖水中的波澜,波及不广。因为中国艺术的现实是:总体上还很难侈谈现代主义。当代艺术家具有一定的前卫意识似比高喊前后现代更实际一些。如果以“传统、当下、前卫”这样划分艺术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虽然不准确,但是“前卫”的概念终究比较宽泛一些,何况,既然是前“卫”那它就应当具有可以守住的审美锋线。春晖的作品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没有脱离艺术本原性的行为和基本理念。时代的语境的确有其不可抗拒的规定性,杜尚时代的前卫与波洛克时代的前卫都离不开那个时代所给予的文化境遇,才成就了他们的现代主义。而中国的现代语境有待建设,同样,现代艺术的存在和发展,也应当有春晖这样有“责任感”的青年艺术家参与。尽管现代艺术与社会接受存在距离需要沟通,但沟通不等于等值交换,重要的是寻求价值理解,迈向共识。在社会氛围并不完备的情况下,现代艺术家也有权维护自己的理念不被曲解,不被破坏。
由此观察中国画创作脉络,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现代水墨探索,最大的动作幅度也就是“变形”,严格地说并没有清晰的前卫意识特征,到了90年代之后才有了小的步幅,到本世纪视阈相应开阔了一些。其实水墨形式上的变革探索如笔墨、图式、媒材、工具等等还是技艺层面的事情,只有在观念上的变革才是艺术家最想得到的,而这方面的变革,在中国画学总体上还需假以时日。我看重春晖作品的价值,就在于他在前卫性上所做的思考和努力有了自己的面貌。
那么,春晖的这种前卫性探索,是小试身手?还是在传统脉络中寻求大的突变?他一定会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且,他与中国文化艺术传统有“血肉”牵连,不会轻易舍弃吧。
传统毕竟是“过去”不是“当下”,“前人”毕竟不是“自我”,杭春晖有理由做他自己。
2010年5月庚寅小满
作者:杨悦浦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