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可寻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浅显但又非常深刻的道理。说它浅显,是因为人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说它深刻,是因为即使人人明白这样的道理,也不是人人都能发现美。而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讲,仅仅能够发现美还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能够表现美,将所发现的美用能够让更多的人明白的艺术形式传达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人类社会永远需要艺术,需要艺术家的原因。
正像罗丹所言,美是到处可寻的。一株草,一滴水,一粒沙,一片雪;大地上腾起的烟尘,长河上浅起的浪花,长夜中飞逝的流星;产床上的婴儿和母亲,田野中的父亲和兄弟,炕头上的奶奶和爷爷……所有的生命状态其实都是美和艺术的载体,但是,我们知道,如果仅仅将这些生命的原生态固定下来并不是美的,更不会是艺术的。因为,艺术是需要提炼的,艺术是需要艺术家用心灵的眼睛去加以概括的,艺术是需要艺术家用属于自己的独特表现形式对他自己所认识的事物加以表现的。
只有通过艺术家提炼和概括的生命状态才能呈现出一种力量,艺术的力量!
但是,如同天下不存在两条相同的河流一样,每一个艺术家的个体状态也不尽相同。决定一个艺术家的审美价值、艺术哲学、表现智慧等都与这个艺术家自身成长的所有经历紧密相关,所以,同样的艺术载体又往往会因为艺术家的不同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哲学意义,也因此,才产生了艺术的永恒魅力和价值,才出现了风格迥异的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
阅读王界山的艺术世界,我们首先能感受到的就是力量!
许多时候,人们在谈论艺术作品时,多喜欢谈论艺术家的表现形式、创作手法,因为这些东西有形,有相对成熟的理论,有比较系统的参照。但是,我以为,对于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而言,更重要的是要看他是不是具有对万事万物的本质的哲学审视,是否能够从一滴水、一缕风中发现生命奥秘的艺术感知。因为我们知道,艺术的表现技巧是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掌握的,但是艺术的感知能力却不是通过训练就可以解决的。正像王界山所认识到的一样,“一个艺术家对艺术本身应该像宗教徒一样,有心悦诚服的殉道精神,让所有的艺术和种子种在心灵的土壤里,让她不断地生根开花,循环往复,甚至是融化在血液里,凝固在骨髓里。”
王界山生长于齐鲁大地,从小感受着的就是北方粗砺的风、伟岸的山、壮阔的河。山东人讲信用、讲义气、有骨气、不怕困难、爱打抱不平的群体性格也自然影响着他。而以后的军旅生涯无疑更是对他人格世界的重要锤炼,也是他艺术个性的重要组成。
从古至今,艺术的创作几乎都是个体的,但是个体的艺术家的作品所表现的却永远应该是人类共有的情感,表现的是能够不受时间、空间、民族等限制的一种精神。
王界山喜做山水,山水与他的内心有着一种契合。与花鸟、人物相比,宇宙之大象,天地之大美,万物之大韵;炽热的情感,浓郁的诗意,中国哲学与玄学观念在山水画中往往可以得到更加淋漓尽致的表现。他的山水画作品,无论是鸿篇巨制,还是尺幅小品,总是贯穿着一种生命的凝重和精神的伟岸。这并不是因为他自己名“山”所生的喜好,而是因为山与水常常涵盖着天地大道。山水不仅可以寄情,更可以给人睿智;山水不仅游玩,更可以给人以启迪;山水不仅可以壮怀,更可以给人力量;无论是“一览众山小”的高远,还是“相看两不厌”的宁静。山水给人的总是一种博大的意境。所以,将“艺术”当作“殉道”的王界山以山水为主的艺术轨迹与他的心灵气质是相通的。
但这并不是说王界山的创作不讲究艺术形式。他深深知道,“画家的创作也是有艺术规律的,你必须严格按照规律办事。”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他对中国传统山水画表现形式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画中,山水画的技法是最完备的,但是如果只是将已经成熟和完备的技法照搬是万万不行的。一个成就自我的艺术家必须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个性。近代大师黄宾虹先生曾言:“造化,天地自然也,有形影常人可见,取之较易;造化天地,有神有韵,此中内美,常人不可见。画者能夺得其神韵,方是真画。”这其实就是中国画的思想出发点。所以,我们也可以知道,无论用什么样的技巧,能表现出物事的“神韵”才是根本。王界山的作品正是这样,同样的山水可以是厚重的,也可以是清秀的,可以是柔情的,也可是壮烈的。根据不同的点皴,不同的线条,不同的明暗表现出不同的意境来。在他其它种类的作品中,这一点也表现的非常明显。可以说,王界山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和艺术语言。
正是因为有了自己的艺术个性和艺术语言,所以,王界山的作品已经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艺术可以直指人心,艺术的力量是美的力量。
作者:梁生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