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4-01-23 11:38
春节前工作特地调整时间提前了一天回到北京,为了参加在单向街一场我很期待的座谈会:徐小虎女士以及张大春先生主讲,关于艺术中"雅"与"俗"。之前对徐小虎女士并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徐老师生于南京,有中德血统在罗马、重庆、上海、美国、英国求学,五十岁时在牛津东方研究所获得硕士、博士学位。老师把与王季迁先生长对谈整理成书,最近才在大陆出版,因此来大陆作了几场座谈会与演讲。“水墨”是我非常不熟悉的领域,但是每回遇到展览或着在拍卖会时,总会顺便观摩与学习,不敢有心得却乐在其中。
这场座谈会徐小虎老师表现出她直率的艺术观点,十分精彩。特别是她一句话更让我特别的佩服以及认同,她说:“美术的欣赏绝对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要相信自己的脑袋,因为脑袋一旦读过了书就会它被欺骗的。”这句话说得真好!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阅读除了长进知识的同时,是也有可能改变了自己对于美的本能鉴赏力。回到眼睛的直觉应该可以有着高过于脑袋的鉴赏力。脑袋里新装入的后来的学习,虽然可以提供我们作一些逻辑上的判断,但是眼睛所看到的直觉才更最接近人的本性。
我完全的同意也相信,因为很多时候自己在阅读一件文化作品时,直觉往往是最重要的,就算直觉总是会与自己的思考做一些对抗,而这些对抗也都是増进自己思想的方法,特别是在面对艺术市场的时候。艺术品一旦进入了市场,因为种种的原因,有了在数字高低上的定义与差别,那些定义是否真的与艺术本身有关系呢?我想最直接有关系的应该是让“眼睛”决定,而不是那些数字能决定的。徐小虎老师对艺术的阅读、作品的判断以及说法,更是印证了这个规律。她说,“艺术品的‘雅’与‘俗’最好的区别,‘雅’其实是每一笔下去都是内敛的,创作者不会把他所有的力气完全放出去,甚至他是很质朴的像孩子在绘画。”当徐小虎说起这段话时,我就想起毕加索先生晚年跟他年幼的儿女一起绘画的原因,他也是认为最好的美术创作就是跟孩子去学习,因为朴实童稚所展现出来的能量是最真实且无须说明的,阅读者的眼睛很快就会被吸引和被感染。她还提到:“许多作品只因为加盖了皇帝的藏印,就被后人确认为某位名家的真品,这样一种以权贵为代表的收藏态度,如同依赖他人之说、专家之言,这种二手、三手的传统‘耳食症’,可能发自过去某些收藏者的利益心态。具体说,来自'贪欲'。以往主要是为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现代更多是为了个人的投资行为,把艺术品这一种形而上、心领神会的精神媒介变成了商品。从另一角度来看,艺术品收藏从古就大多数如同今天小朋友想收藏LV包包一样,那是虚荣,是欲望而没有爱,没有艺术性的价值。他们有势有力,但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会倾听自己的心灵,但也就是这种不健康、不真实的心态,培养出我们远离求真、崇拜虚假的鉴赏模式。"
而这样的思维与状态,対照到当代艺术收藏也是一样的,听完了徐小虎老师的座谈会后,我不禁就这么想。尤其在当代水墨乍热之刻,彷若是一个清晰的对照。
版权声明:本文为雅昌艺术网独家专栏,未经雅昌艺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雅昌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姚谦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