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常欣身上有一种八零后少有的随和与纯朴,对画画也有着一种不懈的追求与思考。画如其人。她的画中透发着对陕北那块土地的热爱,用画笔抒写着陕北的信天游。《圪梁梁》、《崖畔畔》、《山沟沟》、《土坡坡》、《赶牲灵》、《上学去》、《家园》等一系列反映陕北风物人情的作品中,石磨、羊群、包谷地、毛草皮、杨柳树、民居窑洞等极具陕北特征的风物,都成为她绘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同时,也不乏摩托、汽车等新农村生活改变的缩影。她一年要去陕北好几次,白天在土塬上写生,晚上和老乡一起聊天,置身其中,其乐融融。
绘画不是一时一景的再现,而是画家深入了解生活后,思想灵感的一种跳跃式表达,最终归咎于对一片土地,一方人民生存状态的深入思考。对陕北的生活是熟悉的。面朝黄土背朝天耕耘的他们,生活是辛劳的,但思想却是乐观的。在他们的心中总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牧羊的汉子扯着嗓子吼一声信天游;农忙偷闲的婆姨在一起唠话话;碎娃们在高原上欢快的追逐与嬉戏;夫妻们你担水来我浇田的劳作……在常欣的画中,正是试图将这种乐观的情绪表达出来,传递、呈现给观者一个祥和美好乐观的精神家园。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坚持传统技法学习与写生的同时,她对传统艺术理论也潜心研究。读博三年,系统梳理了古代书画理论,对当下热点问题“写意”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形成了一套写意理论。这为她今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成为指导她日后创作的航灯。
常欣对画的感觉上有极高的天赋,她广师前人,并在古代画像石、画像砖、石刻中吸取营养,冲破传统写意山水规范束缚。在注重对自然写生的同时,特别注重主观感受,寓情于笔墨之中,处处蕴含着画家对大自然的爱恋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其画不论巨制、小品,皆浑厚华滋,意趣盎然,于雄厚之中蕴藉意韵。那急风骤雨般的生辣线条,充满了勃勃生命的热情和张力,营造出浮荡的暮霭,老树虬枝,牛羊归牧,天高地阔,恬淡自然,充满野趣的西部景色。
艺术的价值终归于作品的雅俗之分,画法上的纵横排傲和情感上的宣泄无拘,皆以画家人格的修炼和艺术的素养密不可分。
对一个青年画家而言,单就这种探索性、创造性的思维是值得肯定和称道的。
艺术的追求是严肃而艰难的,需要信仰。在当下甜俗趣味泛滥的今天,常欣用最朴素的黑白线条、皴擦语言,体现着陕北的质朴与纯美。
古人曾言,闻万籁之声,观众物之形,淡而不俗。使主观淡为无物,我既自然,自然为我,是为最高境界。
对于常欣而言,作为中国国家画院的一名青年画家,其创作还在求变探索,在实践中充满着思考和发自心灵的声音。以她的慧根和已取得的不俗的成绩,唯愿她不断进取,羽化自我,创造更具时代感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山水画式样。
原载于《新消息报》 2014年4月6日 李东星/文
作者:李东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