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诗情画意曾景祥

  诗是画的灵魂,画是诗的心像;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中含画意,画中蕴诗情。癸巳年冬至后的一个暖阳天,我在曾景祥先生“求真堂”画室,沐着从窗户穿透进来的阳光,聆听他关于诗与画的侃侃宏论。

  曾先生是著名画家,但他是个诗情很浓的画家。他在作画前有诗情的冲动,于是乎他就放下画笔,先写诗。把心中无形的画倾注纸上,就着诗情作画。这是不是唐宋文人的遗风,不得而知,反正曾先生乐于此好。这些年来,曾先生先后写了一百多首诗词。这些诗词亦或是咏物,亦或是感时,亦或是言志,亦或是抒情,字字句句真切、自然,就像山涧泉水,清澈,善下而流。我手上有一本曾先生的诗词联选集,细细品味,慢慢咀嚼,诗句里的情愫把你心尖拨弄得痒痒的,欲罢不能。

  如《夏游桃花江》:万木葱茏花未阑,踏青湘女笑声繁。罗裙不解东风意,也学柔枝戏幼蝉。

  郁郁葱葱的树木林里,曲径幽幽的羊肠小道上,一群面如桃花般美女留下一串叮当的笑声。东风像细柳柔枝戏弄幼蝉一样,不时骚扰姑娘们的长裙。你读了这首诗,能平抑心中向美的激情吗?

  如《春日回桃花江》:和风四月过洪山,遍地葱茏满目欢。鹊噪莺啼修竹里,鸡鸣犬吠白云间。

  和煦的春风抚平寒冬过后的创伤,给桃花江的山山水水披上苍翠的绿装。飘忽不定的白云间里,不时传来鹊莺、鸡犬协奏曲。人和大自然共存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你的心能不随诗人向往桃花江吗?

  又如《回老家》:正月初三过獭江,云山雾海两茫茫。休言遍地无颜色,立马东风上绿装。

  冬春相交之际,春意还被严寒压迫在残叶下,家乡的山峦还被云雾紧锁,自然界毫无生机。但你千万不要悲观,不要消沉,一夜间,当东风把那片残叶掀翻,春天普播苍翠。你能不和诗人一起向往家乡的春天吗?

  我把诗人的一百多首诗、词、联细数一下,其中诗人写老家桃花江的就有十多首。

  写诗是要有激情的。情生何处?

  交谈中,我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曾先生没有立即回答我,那双深邃的眼睛望着窗外……

  曾先生与共和国同龄,桃花江山水哺育着诗人。1970年12月曾先生入读湖南师范学院艺术系,诗人在桃花江生活了二十余年。曾先生跟我深情的谈及他的祖父、外祖父、父母亲,小学老师、大队干部,县委书记。父亲兄妹7个,父亲为满崽,而曾先生却是长孙。长辈们对满崽长孙是百般呵护、宠爱。1969年4月18日(农历)父亲在大队青石场采石,放炮中被横飞的乱石击中,不幸去世,年仅43岁。顺境突然逆转,是乡情温暖了他和母亲悲伤的心。

  曾先生自豪地跟我谈及他的家乡:屈原在桃花江写过《天问》;黎锦辉写过《桃花江是美人窝》盛赞桃花江美女的歌;绘画大师、美术教育家高希舜这位巨人出生在桃江县这块沃土。

  曾先生还跟我描绘他的家乡:那里茂林修竹,树木葱茏,田园风光、时花芳草。尤其在桃花盛开时节,春风吹落满江桃花,一瓣一瓣,一片一片随那清澈见底的江水婉转、悠然地飘游。遇到小漩涡,漂浮的桃花打几个转圈,又顺流而下。

  这就是诗人情生处地,这就是曾先生喷井写诗的桃花江。他眷恋,他梦绕,他牵肠,他守望……

  曾先生集多艺于一身,绘画、诗词、联曲、学术专著,执教育人,样样耀眼,件件顶尖。是名符其实的复合型人才。

  曾先生是学院派实力画家。毕业正规学院,执教正规大学。这些年来,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画册、教材22部。完成1项国家和6项省部级社科项目的研究工作。和同事们共同创办湖南科技大学美术学院,出就首任院长,桃李满天下。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和参加全国大型画展,业界好评如潮。曾先生的画,无论人物、山水、花鸟,或以工笔表现,或以写意表达,都很娴熟,精到、老辣。其意象精确,构图新奇。尤其是曾先生的花鸟,寥寥几笔,神形俱妙,生机向上。从曾先生的画作中,我们还能品味出油画、水彩、水粉的咸淡。这是因为曾先生执教几十年,中外美术理论的滋润。品味曾先生的画作,你会不自觉被画家带入他为你营造的气场、意境中,有一种无形的气息牵动你的情怀。

  我手上有几本曾先生的画册,打动我的还是那画中的诗句,画意中的诗情。

  如工笔画《三月风》:三月黄花三月风,翠湖村外小桥东。有心却被无心忧,怎奈窗前鸟惊魂。

  小桥湖畔人家,懒洋洋起床梳洗,有心欣赏春风催开的山花,哪知她挑开窗帘,却惊飞一对细语小鸟。画面不见人,情却揪人心。

  如工笔画《水仙》:凭借几颗石子、几滴水,冲寒而立,长着健壮的苗,开出洁白的花,郁郁葱葱,芳香扑鼻,给人们送来温暖,送来慰藉,要求于人的不多,给予人的却不少。这段充满诗意的题款把水仙的风骨和品格点“睛“出来,亦是画家心境的表露。

  再如写意画《赏花》,题款是:清香不肯上阳台,淡抹平装对雪开。莫道孤芳知己少,喳喳喜鹊赏花来。

  画意即心意、心境、心像。一个艺术家于画中浸润诗情,诗情中成竹画意。这应当是艺术家终身追求。

  说起曾先生从画,他和我谈起人生道路上三位搀扶式的人物:

  一个是他的母亲。母亲能熟练地剪窗花。母亲剪出的窗花深受四邻欢迎和称赞。母亲当年就着油灯,灵巧如燕持弄剪刀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当曾先生还是几岁的孩子,拿笔涂鸦时,母亲一直鼓励他“画得很像”。

  一个是他小学老师鲁玉麟。入学后鲁老师教他作画,教他写文章,教他讲故事,教他玩乐器。他把自己的所学知识,毫无保留传授给他。

  一个是他大学老师陆露音。曾先生说就是这位老师,“把我从田泥巴中扯进了城里”。陆老师在湖南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油画。1970年曾先生被县里推荐为第一届工农兵学员。学院派陆老师来乡下考察他。陆老师通过面谈,发现曾先生有画画天赋,艺术发展空间很大,是块可塑好材,心里甚为满意。但在当时她又不敢表态,只说要和曾先生借4元钱去安化县,考察另一个学生。当时曾先生借给了她4元钱。时隔多年,在一次闲谈中,才知道陆老师当时借钱的良苦用心。借钱就要还钱,等于拐弯告诉曾先生被录取。

  人格决定画格。曾先生人格有高度,他的画格能没有高度吗?

  曾先生面慈心善,脸上常溢笑容。像老顽童,也像弥勒佛。学院师生说他“面色红润如童,容光焕发。”曾先生拟诗一首回答:请君莫誉面如童,六十四龄一老翁。犹似秋枫霜冻后,愈趋衰飒愈趋红。

  豁达、开朗、坦然对待自然规律。在谈及自己未来的宏愿时,曾先生用一首60岁时作的《梦江南》词告诉我:

  霜侵鬓,红叶灿金秋,伏枥撕空途正远,飞龙舞凤笔方遒,诗画铸风流。

  我走出曾先生的画室,一抹晚霞映红半边天空。我祝愿曾先生诗情更浓,画意更美,笔力更健。(完)

作者:秋哥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