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童焱:(美术学博士,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美术评论家。主要论文《谈当代艺术发展的逻辑》、《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中的生动观》等。)
刘守信的个人山水画展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作品大都是近作,反映了他的新认识、新手法和新风格,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研讨性。其特点:第一,感受源于现实,情真意切,生动感人。第二,表达符合本心,神采飞扬,个性鲜明。第三,效果契合当代,新意叠现,形象突出。展览的学术定位是探讨色彩在丰富国画山水面貌上的可能性。我们相信这种探索,不仅于己有推陈出新的意义,于人同样会有一定的启发。
刘守信的画,场面大,有气魄,用笔放得开,画面撑得住,意在笔先,画尽意在。欣赏他的作品,常常心胸畅然,视通万里,思接千秋。这位从戴云山走出来的画家,对山水情有独钟。而那些得自然之真魂、野性十足的山水景象,更是令他迷恋不已。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他就开始不断的行走。从福建的戴云山、武夷山,到西部的横断山,从云贵川到陕湘桂。他数次进西藏,到过最偏远的墨脱、察隅、冈底斯山、登梅里、贡嘎、舒拉诸雪山。苍天厚土,静寂无声;混沌交融,含孕万物。斯可谓大象无形,大美无言!饱游沃看间,长留感慨。
此时此景,他总想挥毫泼墨,于尺素间直抒胸臆。但又发现这一切是那么地遥然于笔墨之外,令他无从落笔。浩瀚之气象,苍茫之寂寥,使他顿生敬畏之心,也为他日后的创作积淀了深厚的感情。
无论是画鼓浪屿、闽南亚热带民俗风情,还是画西部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都坚持艺术源于生活的原则,对题材独特而深入的体验,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数十年传统国画苦学与实践,令他能较为从容地表达符合传统国画要求的山水画卷。然而,面对震撼人心的大自然,在新感觉的激荡下,他常常发现自己在表现上缺乏应有的力度。“古人之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人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刘守信想“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就必须对传统的山水画,特别是对文人山水画的表现方式展开突围。这一成功并非意味着一定要否定传统,如何在创作中做到新的合理,新的自然,就成为了他个人艺术探索活动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课题。
他逐渐明确:精神上恪守传统,方法上力求当代,保留文人画清新自然的气息,同时渗入深化了的主题“我的感受”。色彩因素的大量介入,丰富了自我表现的经验,积累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在创作态度上,刘守信十分欣赏“不恨臣无二王法,只恨二王无臣法”的观念。他想借色彩表现来改变传统文人山水画的套路,但在突破途中,他又十分珍视清、淡、简、逸的文人画趣味。大胆用色是为了表现感受,而巧妙用色则是反映修养。
2013年5月17日于厦门大学
作者:童焱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