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价格:★★★☆☆
市场潜力:★★★★☆
装 饰 性:★★★☆☆
收藏热度:★★★☆☆
文化价值:★★☆☆☆
在传统的中国画中讲究的是尊重权威,甚至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里,有大家遗风才是画家们追求的。明显在年轻艺术家身上,这种仿效减慢了脚步。他们接触到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带来的刺激太过强烈、丰富,必然在作品中留下痕迹。于是在艺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宽松环境时,他们希望做自己超越了像别人。
《1594》
一、古典与西方的交融
马灵丽在年纪上接近了九零后,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线索。
她的大学专业是以水墨为主的中国画,隐含着一种时间和生活体验的冲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外部环境时刻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生活内容也随之而变;人们对古人的心境与观念很难再感同身受,更多是一种敬畏之心。所谓“敬畏”,正带着一种内心的距离感。这代人更多的主张,是表达自己独特的声音。于是我们在马灵丽的作品里,看到了少量的继承和更多的变化。在绘画工具上沿用国画,但在整个语言表达和形式上有了西方的试验性质。强调了:直观,个体性和创造力。
用她自己的话说,“一定要有敏锐的触觉,去捕捉一些新的‘点’用在创作中”。这也许是她所有作品的核心。她喜欢电影,从这种媒介中学到很多视角与手法的处理,甚至在画中也出现了蒙太奇的剪接:打乱重组,营造一种断裂又连续的感觉。她喜欢新生事物,作品中接纳了更多科技手段,传递了不同的概念。这种用东方语言与西方形式的组合,在最初接触时让人犯疑,因为它模糊了人们心里对水墨的印象。但渐渐地,会喜欢上这种平面到立体空间的变化。如果说都市水墨,抽像水墨是从绘画内容上与当下生活连接;马灵丽的作品将水墨与装置结合在,是一种结构上的新意。这是青年画家在面对古老形式时,产生的与青春相符的反应。他们在试图消解传统惯性的束缚,利用自己的方式赋予它更多的生命力。
二、“女性化”与“去女性化”的博弈
《长夜-1》
在马灵丽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了作品从平面到空间的变化,增加了观者的视觉层次感。它们更多是传递一种新的设想,对创造力的关注多于技巧。这一点本身就很“当代”。所以我们在她的画里感到又虚又实,又古又今,又中又西……是综合性与多面性的结合。作品《长夜-1》可以代表她典型的创作思路:在一幅画框之内分前、后二部。前景中展示了一位身着白衫红裙,手执雨伞的女性背影;而在画面的后部(影子部分)则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在强光的照射下,墙面出现了扩散化的飞鸟群影。这种奇妙的错觉在于,“影子”在科学上与前景并不相符,而是为前景补充和增添了环境氛围。
她充分利用了绢的半透明材质,在背面用透明但不透光的颜料画出“影”的需要。这样,我们在自然光下看到的是正面所画图像;一旦被强光照射,背面“隐藏的”图案由于遮挡了光线,打出了强烈的黑影。当前后景在同一个空间发生作用时,就产生了奇妙的联系和不可思议的迥然。马灵丽说,“这不是简单的画画就可以。有时觉得自己像一个木工,很理性的设计木头、绘画和空间三者的关系。装裱的方式和各种距离都要仔细推算”。虽然在制作上复杂程度大大增加了,但我们能感受到这种光影的魔术带给她的兴奋。
《他的梦想》
在面对一位女性艺术家时,我们很难避开这个枯燥的词:女性化。马灵丽的回应,有着川妹子天生的直白:“我不介意别人说我是女艺术家,我本来就是女的”。看起来她并不希望和这个词关联,不希望被武断而笼统地划分到哪一类。而实际上她的作品,也没有特别的女性化:这在于她没有按照最省事的途径,凭借天生的敏感细腻去描绘现实。她一直在试着跳出这个圈子,去展示作品的思考和变化,倾向于“创造”而非记录。甚至在形式上与传统的水墨大相径庭,加入了更多西方当代色彩来重新构建。并承受这种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但是,这种变化是柔和的。像一场安静的、平和的叙述;无论从对细微光线的在意,对材质和制作细节的把握,还是对感情色彩的选择,都在一个个侧面里流露了她女性的温柔。
来源:雅昌艺术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