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将老物件珍藏在时光里

2015-03-27 09:34

\

  在与康树森聊天的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他对手中那一件件工具所投入的热情。如他自己所说,这些工具就像伙伴,陪伴他度过了自己年轻的时光。如今年岁长了,工具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也变得满身伤痕,但依旧不能被丢弃,他也不舍丢弃,反而要像藏品一样将它们珍藏起来,也藏下一段记忆。

  姥爷的工具从不舍送人

  康树森走上木工这条路与姥爷的开蒙不无关系,正是当年姥爷带着他游街串巷去帮助人家打零工,才有了之后他与木工的结缘。对工具的保护,姥爷总是做到精益求精,而这样的风格也影响着康树森对于工具的态度。

  姥爷年纪大了,做不动了,那些工具却依旧被老人精心地保管着。家中惟一的木工康树森,特别希望将姥爷的那套工具要过来,但老人始终不吐口。康树森说:“我的几个舅舅都不是从事这一行业的,家中除了姥爷做木匠,就是我了。那个时候,每次回黄骅老家,我都在渗透自己对那些工具的‘觊觎’,特别希望能归为己有。但姥爷始终不吐口说行,我也不敢轻易动老人家的东西。”老人年岁越来越大,舅舅们就对康树森说,你看着哪件好就拿走,也别告诉他,省得他不愿意,但康树森始终不敢动。他说:“从小就被姥爷管教,被他严肃的工作风格所感染,虽然舅舅说拿就拿吧,但我还是不敢动老人家的物品。”直至老人去世了,康树森才从老人的工具中精选出了几件拿回家。

  “那会儿我特别不理解姥爷的想法,你又干不动了,那些工具闲着也是闲着;家中只有我一个人延续了您的这份职业,为何不赠送给我呢?难道就因为我是外孙?”康树森说,“这份不理解现在我完全想明白了,不是老人见外,也不是他不想赠送,而是老人对它们的那份情难以割舍。”

  就像今天的康树森,已经步入花甲之年,这些工具虽然明确知道他们的用途,但面对各种电动设备,工具使用的频率越来越低,有些甚至已经失去了“用武之地”,但他依旧要留存下来,留下的恰恰也是一份情。康树森举着一件工具对记者说:“这件工具你们恐怕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这就是早年间划窗口用的工具。它刚好在窗户上能够锯下一块木条,然后将玻璃镶嵌在里面,再用锯下的木条将玻璃固定住。这件工具到今天还有什么用途吗?几乎没有了。现在的窗户都是塑钢窗,既不需要锯木条,也不需要再装订。但它在当年发挥过很重要的作用,我就要将它保存下来。或许若干年以后,后人再拿到这件工具时,都要猜测一番。其实收藏者要做的不仅仅是将它们留下来,更要将它的用途完整地记录下来,以便于后人对今天的研究。”

  收藏需达到痴迷境界

  童年因为痴迷木头玩具,于是跟随姥爷去学艺;青年时因为对木工的执著,所以选择了这样一个工种;再后来,因为每天就是做家具而让自己在家门口小有名气;退休了,将这些工具收藏起来,就是怀有一颗痴迷的心。

  康树森向记者介绍说:“工具收藏现在越来越流行,尤其是经过那个时代,使用过这些工具的人们,会对它们有亲切感。经常在古物市场上看到有人在售卖这些工具,人们买回家也不是为了使用,更多是加以收藏。每次我去古物市场,看到卖这些的都要凑上前去看一看,不是为了买,而是为了答疑解惑。一次,一个小贩正在向一位顾客介绍手中的工具,从成色上看,的确是有些年代感的老物件,但在介绍的过程中有些偏差。凭我的经验来看,那个物件应该另有他用。我走上前,向他们一五一十地介绍着这件工具,告诉他们如何使用。再到后来,他们每次有解释不通的工具都会问我,我也不厌其烦地向他们介绍着。我觉得收藏不能仅仅存留在买卖上,更应该加以研究。”

  在对康树森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他是个对收藏品会投入专注的人,有时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对于每一件工具的来历及背后的典故,康树森都会加以研究。

  康树森说:“古代如何分辨木匠?从拿斧子的动作就可以分辨。在古代,木匠走夜路的时候都是扛着斧头,并将斧头的锋刃冲下,有驱邪避险的意图;而到了白天,锋刃就会冲上,这样可以避免划伤他人。而且木匠会将锯跨在斧子的杆上。人们从远处一看,就知道这位是木匠。”对于这些典故,康树森通常都是边收藏边研究,研究是为了收藏目标更明确、更有意思,而收藏则是为了丰富藏品,让自己的生活更快乐。

  老物件收藏要投入真情

  在生活中,有一些老物件总能唤起我们怀旧的情愫,尽管它们在时光中渐行渐远,但对它们的情感和怀念却与日俱增。

  康树森说:“望着这些收藏品,你总能想到家里的哪件物品是通过它打造的,有时也能联想到更久远的回忆。我记忆中,那会儿我们班喇叭上面的木头罩就是我做的。几块木板订在一起,在正面做了一个五角星的造型,然后在里面垫了一块红布。这个在当时那个年代是非常流行的。随后很多班级效仿我们班级的罩子,给自己班级的喇叭装罩。现在想想,年轻的岁月再也回不去了,但透过这些工具仿佛就回到了那时的岁月。”

  对于这些收藏品,康树森总是用小刷子经常掸掸落上的灰尘,他说:“我从来不去清洗它,我感觉每刷洗一遍,记忆就会少一层,原汁原味的东西才是最动人的。”有不少人出高价钱想要购买这些工具,他从来都是一口回绝,他总说记忆是无价的,快乐更是金钱买不到的。康树森经常带着这些物品去和一些朋友分享,他说,“每次看到有人拿着我的展品爱不释手或者笑容满面时,那种快乐是不言而喻的。收藏身边有故事的东西,记录生活是我最大的乐趣,而通过藏品与大家分享快乐时光是我最大的愿望。”他说,他还年轻,还要坚持不懈地记录快乐生活,为后辈留下更多的精神和文化财富。

  康树森说:“老物件就是这样,静静地住在时光里,向今天的人们讲述那些更安静、更真实、更平常、更富于人情味、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的旧时光景,那是人们所喜爱、欣赏、怀念和向往的生活方式。收藏老物件,就拥有了一份可触可感的记忆、一段丰饶动人的历史……”

  如何看待收藏的传承

  收藏人谈论最多的便是收藏品的传承问题,自己留下的这些物件最终会留给谁?康树森说:“我收藏的门类挺多,曾经也和孩子聊过这个话题,他觉得有些收藏可以理解,并且也有兴趣加以收藏。但有些物品因为不了解、不喜好,甚至会动都不动。”

  在康树森看来,收藏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不管收藏的物品是玉石、字画,还是和百姓生活离不开的老物件,收藏家第一要懂得知恩图报,要将自己的收藏回馈国家和人民。第二,既然是因为喜爱而步入藏界,将藏品视为老师和伴侣,那么怎能将“老师”和“伴侣”出卖呢?所以收藏大家一定是不谈钱的无私者,要树立起我不是为自己而收藏,而是为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收藏的理念。”

  “那么,这些东西以后的命运是什么呢?有些时候我们连想都不敢想。对于这些工具,我孩子对它们一点喜好感都没有,反而对藏酒有着特殊的喜好,他也会跟我咨询相关知识,收藏了不少知名品牌的老酒。对于我的收藏,他有些不理解,这不能怪他,毕竟他没有经历过那个岁月,不太懂得这些物件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富有多深刻的意义。”康树森说。

  经常听到一些收藏家说,“其实我不是收藏家,我只是暂时的拥有者和保管员。”在康树森看来,每个藏品都是一本书,只要这些物品能在抢救历史、证明历史和教育青少年了解历史的进程中起到一点儿作用,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就是他最大的愿望。

来源:99艺术收藏-藏家故事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