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5-10 09:27
北京时间5月5日在纽约开幕的大都会博物馆慈善舞会(Met Gala),“中国”算是赚足了眼球,第一次走入国际的主流时装舞台。除了各大西方主流明星名流穿着“中国”走上红地毯,中国的女明星也“集体轰炸曼哈顿”:气场如虹的有巩俐章子怡,霸道依旧是刘嘉玲范冰冰,甜美有如高圆圆倪妮、淡雅有如赵薇周迅、趣味有如李宇春汤唯——这次说的中国明星,真的一线明星。那么,这一次远在曼哈顿的大活动,是如何与“中国”扯上关系的?
为什么没有“这是什么鬼”的明星?
Met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的简称,每一年,它的时装学院(Costume Institute)都会做一次关于时尚的展览,而这次展览的开幕酒会,就是我们所说的 Met Gala了——所以,Met Gala的官方名称叫做“时装学院晚宴(Costume Institute Gala)”。
Met Gala被称为时尚界的奥斯卡,因为论背景来说,它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撑腰——是的,就是那个收藏着金字塔木乃伊的地方,学院派气息极其浓厚,这就保证了只要是Met Gala发出的邀请,除了总统夫人,基本上没有敢不参加的——但是,大都会博物馆的时装学院被重命名为“安娜温图尔时装中心(Anna Wintour Costume Center)”的时候,奥巴马夫人是来剪彩了的。
可问题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中国并没有分支,也没有相关机构,纽约时尚圈对中国明星认知程度也处于只叫得出“章子怡”和“冰冰”的初级阶段,那么Met Ball在邀请中国明星的时候,是如何避免像国际时装周那样,弄到张歆艺、霍思燕这种被媒体大呼“什么鬼”的明星的呢?这要多亏一个人,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安娜温图尔(Anna Wintour)。
1995年,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时尚杂志《时尚(Vogue)》的主编安娜温图尔接手来管理和负责时装学院。如果你对安娜温图尔这个名字如果还有些陌生的话,电影《时尚女魔头》总知道吧!她就是片中原型——是的,电影中对她的描述至少有一点是正确的,她利用《时尚》杂志和自己强大的资源,无时不刻的影响着纽约、甚至世界时尚圈的决定——这也是为什么大都会博物馆把时装学院的展厅命名为“安娜温图尔时装中心”。
安娜温图尔最重要的工作,则是利用她在时尚圈和名流圈的关系,邀请当下最火的明星名流来参加Met Gala。安娜也了解中国,先后来过三次,更主要的是,Vogue在中国有版权合作杂志《Vogue服饰与美容》——一本只邀请一线大牌上封面的杂志,是不可能把三流货推荐给自己在美国的老板的。
所以,不是那些喜欢蹭各大时装周红毯以显示自己是国际大牌的不入流明星不想来,不是还有一些女明星号称受到奥斯卡邀请的嘛,只是Met Ball严格控制规模,仅限一线明星参加。所以,你能看到海瑟薇、碧昂斯、詹妮弗·洛佩兹等等凡是你能叫的出名字的明星都来了,还有以上中国仅有的几位大牌。
那么问题来了。Met Gala虽贵为时尚界奥斯卡,可毕竟远在美国,中国这些大牌在国内名气是响,但也仅限国内,几无国际市场,她们为什么集体组团远赴美国参加一项活动?
娱乐行业的资深公关人何荣说,最近几年来,女明星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价值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传统意义上说,明星的价值和影响力基本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电影电视作品、媒体曝光度、广告代言。
“但随着近几年时尚行业的发展,明星们是否亮相国际时尚活动,也成为重要指标之一。这也是为什么你可以看到过去几年里,大量的品牌和媒体携带明星去国际时装周。”何荣说。
而无论是伦敦、巴黎、纽约、米兰时装周,都并没有所谓的“邀请”一说。其实,参与时装周的明星们,大多是被中国时尚杂志邀请——为了拍照,或者被品牌商家邀请。直接被设计师邀请的中国明星少之又少。再由媒体把图片、报道发回国内,甚至有些小明星也没有邀请媒体同行,而是直接把照片发给国内媒体,为的就是通过亮相时装周,给广告主和大众带来一种自己“与国际接轨”的假象。
而Met Gala其高贵的血统,本身就排除了山鸡野炮的可能性。对于时尚精们来说,属于高不可攀的金字塔顶尖。中国明星能参加这次活动,更会极大的提高自己的时尚价值。乐此不疲、趋之若鹜也就可以理解。
中国时尚主流了?
今年的Met Gala以“中国:镜花水月”为主题,更是让中国明星的登陆变得顺理成章。所有明星都穿上了或者自认为穿上了含有中国元素的时装。那么中国元素、中国时尚、中国名流,是否已经成为了世界主流时尚文化的一部分?
完全不能这么说。
不仅是其他国际红毯上,仍然少见以中国为主题的晚礼服。最重要的是在这次命题作文中,看着美国明星穿着所谓他们理解的“中国”走在红地毯上摇曳生姿谈笑风生,任何一个时尚界的中国人都不会觉得有美感:莎拉杰西卡帕克(Sarah Jessica Parker)的头饰像福娃,贾斯丁比伯(Justin Bieber)的龙袍西服怎么看怎么不舒服,而重头戏的蕾哈娜(Rihanna)穿的黄金(1187.30, 5.10, 0.43%)礼服是由中国设计师郭培花费数年时间精心设计,可在社交网络上的反响像下了油锅,被网友戏称为鸡蛋灌饼和披萨。
西方人对中国时尚的理解,大多是物化的。早有媒体在做红毯预测的时候,就把凯蒂佩里(Katy Perry)所穿着的和服当做“中国”来理解。
隶属于博客媒体集团Gawker的时装博客《Jezebel》在Met Gala之前就发过博文,标题是《2015年Met Gala很有可能是一场亚洲主题的屎秀场(Shitshow)》。作家Kara Brown写到:“(展览)主题的核心价值是中国审美如何影响设计师和时尚行业,然而这个概念却很让人头疼。因为概念非常的模糊、虚化。”《Bustle》的作者Maxine Builder也验证了这个观点:“要做到文化上敏感,以及不偏不倚正中题心,必须花足够的时间来理解(中国)文化,我觉得不可能有参与者去做该研究。”
事实证明,这就是美国明星Met Gala红毯集体失败的原因。这也是中国时尚并不是国际主流的原因。
国际设计师基本上能把“形”上的把握做得淋漓尽致。但是,谈及中国的时尚和时装,除了比较具象的图案,标志之外,更多的是一种“神”上的把握,这一点仍是国际时装和时尚行业无法理解之处——跟谈上古哲学,四书五经,是一个道理。
Tom Ford为Yves Saint Lau-rent设计的2004秋冬晚装系列中,有一件晚礼服完全照搬了清晚期的大红缂丝彩绘八团蟒袍,但是西方人穿上之后有些不伦不类。中国时装和时尚,其精髓和美感,都存在于一种节制之间,甚至有些隐匿。从“形”的表象上来看,从古至今,极具古典美的汉服,到近代的勾勒女性曲线的旗袍,甚至一板一眼体现“精气神”的中山装,都能完整的展露中国人独特的气质,即“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隐约透露出来的性感和美感——这一点,是西方人怎么也学不会的。
而看美国的时尚和时装行业,本身就是现代社会极其表象化的产物。而西方现代文明所倡导的张扬主义,本身则与中国文化所倡导的平和、平衡有所冲突。而时尚又是一个充满快速消费文化的地方,西方时尚界在理解中国时尚和时装的时候,很容易流于表面。他们极力的在寻找一个解决点:如何将中国符号和标志运用西方时装设计上,比如说1951年Chris-tian Dior设计的Quiproquo鸡尾酒群,就直接把书法家张旭的字迹搬上了一条丝绸的晚裙——他们跟走Met Gala红地毯的女明星一样,这样对中国时装和文化的理解局限性非常大。
而我们自己是如何表达和理解我们的时装和时尚呢?
实际上,任何一个中国的设计师,对中国时装的理解,也并不是完全正确的。以郭培设计的“煎饼果子”礼服为例。我们极其缺乏研究中国时装和中国时尚的机构。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时装和时尚并不是主流文化,难登大雅之堂。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很少收藏,并且以时装和美感的角度来研究服饰、时装相关的藏品(大多以社会价值和意义方向来研究)。
在伦敦做文化学者的穆谦说,文化艺术活动在中国基本只有两种生存方式:政府主办和商业机构主办,而缺少第三类推动者:独立的非盈利文化机构。第一类方式长生的作品基本上可称为政府宣传(Propaganda),我们看到的天雷滚滚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海时装周”大概属于这一类。第二种则以娱乐(Entertainment)为主,各种大牌在中国做的展览,也是属于这一类。
“具有艺术价值但不符合这二者要求的作品则很难生存。非盈利文化机构在发达国家广泛存在,并且对于一个社会健康的文化生活具有重要作用。”穆谦说。
在时装领域,中国缺乏这样的机构,把真正所谓的中国的时装精髓,做彻底的、透彻的研究,然后提供出方法论,以便国际设计师参考和运用。
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它其实是穆谦所说的第三方机构,所以,它既能通过商业运营的模式,通过《Vogue》,玩转最大牌的明星们,又能够在传递文化、交流思想上做到一丝不苟、从而极具学院派的专业性,把极具美国核心价值观的时装、时装精神、时装产业,传递给大众。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甘填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