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6-08 08:14
艺术家施勇
6月5日下午,施勇个展《让所有的可能都在内部以美好的形式解决》在没顶画廊展出,25件崭新装置围绕画廊墙边依次摆放。它们材质不同、大小各异,所有装置的表面上嵌入一段长达3000字的文字,而一根根铝条镶嵌作品内部,阻碍着观众的阅读视线。
通过“抹去”的方式,施勇隐藏着一段个人经历。不过,对他而言,“隐藏”只是一种手段,他想借此传达的,依然是关于幻想和真实的命题。“我把它们做成漂亮、安全,却又无关紧要的抽象艺术。不过,即使外表光鲜亮丽,但在你看得见的现实中,有一个你看不见的事实,后者才是真正左右你的人生和选择,只是它们不易被发现。”
《让所有的可能都在内部以美好的形式解决》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本次个展名字很长,您想表达什么?
施勇:我按照装修工程的正规流程来做这批作品,想要把它们做成漂亮、安全,却又无关紧要的抽象艺术。等做好之后,我让技术人员在上面切一刀,处理得像是一堆边角料。在每件作品中,有一根嵌入的铝条,铝条下面是一段文字,一共3000字。这是我的一段经历,很搞笑,也像吃了苍蝇一样,但我不会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文字的嵌入方式是根据材料来的。在亚克力、金属、大理石上可以用刻的;皮革上只能用丝网印,而且我不能让旁人看到文字内容,所以特别处理两段,当中一段还被抽掉。
雅昌艺术网:选用铝条来遮挡文字的原因是?
施勇:这关系不大。首先铝条看上去比较强硬,颜色也很适合,但也可以使用其他金属,木质就太松软,没有质感。
雅昌艺术网:经过这次展览,您还会利用其他的隐藏方式去暗示某些事实吗?
施勇:我会继续利用“抹去”的概念来进行表达,但不一定会用铝条的方式,我会选用其他的方式进行“抹去”的表达。
雅昌艺术网:那么您真正想要抹去的是什么?
施勇:我并不想让人一定要知道文字的内容。而是通过抹去的方式,来显示在人看得见的现实中,还存在一个你看不见的现实,但后者才是真正左右你的。因此,我用昂贵的材料来完成这组作品,因为它符合我们如今对于光鲜外表的需求。不过,美化的另一种含义是粉饰,美化那些缺陷和不足,过于漂亮只是美化效果下的一种幻觉。
《让所有的可能都在内部以美好的形式解决》展出作品(部分)
雅昌艺术网:为什么将25件作品放置在地上?
施勇:我越来越怀疑空间和作品存在着平等的对话,我认为它们两者间总是在纠葛,是一种意识形态。在这个展厅中,空间是主导的、强势的,它主宰着一切,而作品是被驯化的,因此我把作品绕着墙角兜一圈——当一个人没有安全感的时候,corner(墙角)是最安全的。不过,这些作品是可以挂的,它们很漂亮,但其主导性被空间埋没了。一旦展览结束,这种制约性会消失,它会呈现新的面貌。
雅昌艺术网:这些作品是在画廊空间完成的吗?
施勇:不是,我委托了一家装饰设计工程公司,第一次按照室内装修的流程来做。材料是他们让我来选的。选择很多,具体数量我记不清了,不过有些进口材料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来加工,受到展期所限,我选择了目前你们看到的材料。除去图纸的计划,后期加工一共用了45天时间。我的要求是要像正规装修流程那样完成作品,但结束之后要让他们切除部分结构,这带来了矛盾——用昂贵的材料做抽象艺术,但却要破坏它,让其成为无关紧要的边角料。
雅昌艺术网:他们能理解吗?
施勇:设计部门非常专业,也充满热情,但技工人员没有办法理解这么做的原因,他们觉得很没有成就感。45天里,他们拼命地做,结果还要被切掉;时间很紧,每做好一个小样,几乎同时做实体,如果表面切割工艺不行,还要找其他的切割公司。所以他们难以理解,同样的时间,可以做几百平的装修,而现在全身心扑在一件件“小东西”上,结果一点用也没有。
《对不起,2007卡塞尔没有文献展》(2007)图片来自香格纳画廊
雅昌艺术网:除了这次作品,您多次利用文字来做作品,比如《请勿触摸“请勿触摸”》、《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对不起,2007卡塞尔没有文献展》等,为什么做此处理?
施勇:文字比较直接,字面的信息会直接给观众带来感受。字体在不同语境下能够产生极大想象力的空间,它可能比具体的形象更有意味。以前做《请勿触摸“请勿触摸”》时,我是想要表达“意识神化”是如何被建立起来的。“请勿触摸”是博物馆用语,阻隔了重要的作品和观众的距离。我将它物化,因此这件作品的标签上写的是“请勿触摸‘请勿触摸’”,形成动宾结构。《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看起来是很激动澎湃的词,好像什么都可以解决,但另一层意义是,你也会承担风险,你可能死掉。所以字体越来越小,你是不是想到泰坦尼克的沉船。因此,不同语境下,文字有双关之意。当然有些文字作品仅仅表明我的态度,比如《对不起,2007卡塞尔没有文献展》。
雅昌艺术网:您在完成《对不起,2007卡塞尔没有文献展》时,做过一个报告和问卷,当时有回音吗?
施勇:我不要求他们反馈,那个报告只是我表明的一个态度,这种态度都在问题里面。因此我之后有一段时间,几乎没有做作品,因为我要停下来考虑一下。
《请你选择最好的》(1997)图片来自香格纳画廊
雅昌艺术网:这并不是您第一次进行问卷调查,在《请你选择最好的》(1999)时,您就做过网络调查,当时是如何制定的?
施勇:我是通过网络做的。无论从经济和文化角度,那时的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初中期,上海作为对外文化开放城市的窗口,很多口号会提出来,比如“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等,或者“与国际接轨”——它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即和欧美接轨。那是中国急切想改变自己的时代,对于艺术家个体也是如此。当时我参加侯瀚如策划的《移动中的城市》,使这件作品在欧洲和全球巡回展,最终有了问卷的答案。
雅昌艺术网:当时并不是网络普及的年代,如何实现利用网络完成作品?
施勇:我想要通过网络完成,但并不知道怎么做,侯瀚如建议用香格纳的公共网络来做,劳伦斯同意了。
雅昌艺术网:形象是怎么制定的?
施勇:那时商场一楼有很多设备来让你选择自己形象,顾客可以坐在那里进行互动。其实想来很荒诞的,都特丑,所以我想要利用它做作品。中国要和国际接轨,我也顺应这个态势,让西方人选择新世纪的中国形象。因此,作品放在展厅里,巡展一年,最终根据西方观众的投票数据,得出最后的结果。这个过程就好像是西方人在他国进行的一场文化消费,我们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物件。
雅昌艺术网:您认可最终结果吗?
施勇:我无所谓,我只提供一个艺术消费品,他们提供舞台。
《月色撩人》(2002)图片来自香格纳画廊
雅昌艺术网:在强调中国形象之后,您为何开始以《月色撩人》为代表,逐渐模糊有指向性的形象?
施勇:若干年以后,作品原本的针对性已消失了。随着市场的突然间的发展,导致泡沫膨胀,我们似乎什么都可以,都能做到,这是一场幻觉。所以我把文化的针对性转移到幻觉性的形式,你看看很嗨,其实很冷。比如那组“上海夜空”,我走路拍、车上拍,差不多拍了100多张,模糊不要紧,越模糊越好。其实白天看看听丑的,晚上灯光一打,挺美的。其实这主题和今天做的作品差不多,延续到了现在。
雅昌艺术网:在1995年,您的《扩音现场,一个私人空间的交叉回声》被视为当时创作的一大突破,在家做这个尝试,自己受得了吗?
施勇:可能我喜新厌旧,做这件作品之前,我对平面绘画性的学院式训练感到很教条,也想通过绘画摆脱,但无法实现。所以我想要介入新的艺术实践,因此还是投身录像和装置艺术。1993年,我用感光材料制作了一系列近似物理实验的现场,和钱喂康一起在华山美校的地下室展厅展出。创作《扩音现场》时,我住在梅林北路的一套一室一厅的公寓里。当时每个房间的功用很简单:厨房针对吃喝,洗手间针对排泄,卧室针对休息,但我在每个空间放扩音器和喇叭后,所有对应关系都被打乱,个人任何行动都被放大,时刻感受到被监控。
我在里面生活一个月,一开始没法忍受,但后来习惯了。倒是别人来的时候觉得很可怕,他们不敢上洗手间。不过,真正让我意料之外的是,一个月后,安静反而让我受不了,所以我知道,人都可以被洗脑、被改变。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彭菲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