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鲍栋:陈琦作品让我们重新讨论人性

2015-07-10 16:35

  今天我们看陈琦的作品,可能又要重新把个人性到底是什么,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判断。实际上我们今天所说的个人性,不再是现代主流所说的个性,它依然是在一个共享的价值系统中。陈琦的个人性更多的是一种私人性,这种私人性首先是不参照公共的共享系统,就像殷双喜说的要一个人静静看,像中国古代传统文人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们今天没有那种公共性,我们私人呈现的机会很少,在这个美术馆里看陈琦的作品,他那种时间的纬度反而被遮盖了。同时这是一个悖论,现在美术馆的制度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也很大,比如说陈琦多幅巨大的版画,实际上恰恰是现代公共空间对艺术家创作的内在影响。总之我们今天所说的个人性,实际上我更多的是艺术家思考和工作的一个持续纬度,和做深层问题的一个向度。

  陈琦的作品不局限在一个画种或一种媒介,他跨越各个媒介又有一个内部的线索,比如说书中“虫洞”的痕迹,这个痕迹他首先把其转化成版画的语言,然后把版画的语言又变成影像。实际上看来,他首先不预设媒介,也就是说他不用去跨越,他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一种持续化。

  今天我们讨论的个人性,首先是一种日常的、持续的甚至私人的,是从内部发生的,它不预设一个公共的价值系统,不预设一个艺术史的叙事,甚至要主动地从艺术史的叙事和艺术史的话语序列中摆脱出来。我们现在所说的当代性的概念,恰恰是保持一种对“新”的不断追逐,但实际上所谓的“新”并没有具体的参照物,我们参照的肯定不可能是历史,不是共享的价值,而是个人的,形成一个自我的生成系统,这是我从陈琦作品中看到最有价值的地方。

来源:凤凰艺术-艺术家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