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邹亮个展——“不是这样的“7月11日于芳草地画廊798空间成功开幕!

2015-07-16 00:00

  邹亮个展《不是这样的》于2015年7月11日15:30在芳草地画廊798空间正式开幕,展览持续至2015年8月16日。展览由知名评论家夏彦国担任学术主持。同2011年首次个展相比,此次展览邹亮依然以个人化的经验作为切入点,继续将生活中某个时间节点的感受和判断对象化、形式化,放大、再思考。不同的是,艺术家此次思考的重点是人与人、人与外界关系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策展人夏彦国老师 开幕vedio致辞

  开幕现场

  邹亮个展《不是这样的》于2015年7月11日15:30在芳草地画廊798空间正式开幕,展览持续至2015年8月16日。展览由知名评论家夏彦国担任学术主持。

  同2011年首次个展相比,此次展览邹亮依然以个人化的经验作为切入点,继续将生活中某个时间节点的感受和判断对象化、形式化,放大、再思考。不同的是,艺术家此次思考的重点是人与人、人与外界关系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开幕现场

  开幕现场

  艺术家试图通过虚化的形象,色彩的区分,动态的处理,将某个时刻的经验和看法以记忆式的情绪与状态保留下来,在凝滞中找寻其内在的微妙变化,进而让作品与观者建立情感互动与共鸣。

  如题《不是这样的》所示,展览总体上也体现了艺术家对生命和现实的一种持续思考的态度。

  开幕现场

  侨福集团艺术文化部总经理 吕恒顺 开幕致辞

  侨福集团艺术文化部总经理 吕恒顺 现场接受采访

  侨福建设集团 黄建华主席 开幕致辞

  侨福建设集团黄建华主席与艺术家高孝午

  艺术家王鲁炎与芳草地展览馆总监金美怜女士

  (左) 艺术家夏航 (中) 艺术家邹亮

  不是这样的——关于邹亮新作的思考

  夏彦国

  时隔四年,邹亮又有新的个展。四年过去了,他的作品有延续也有不同。

  延续的是,他依然以个人化的经验,用雕塑或者装置的语言形式,真实生动地去呈现自己在某个具体时空中、对某个具体问题思考时的情绪和状态。创作对他来说不仅是对感受性记忆的再现和收集,也是一种重新思考的过程。执拗的性格使得他无法迅速地从一个问题转向另一个问题,这也才使得他能用一种沉浸的状态去创作,一点一点地将自己的人生感受和经验凝练出来。在这样一个信息过载和频追新番的时代,他的创作却体现了一种“慢”的性格——艺术对于他来说,并没有过多世俗的、快速的工具性和功能性,相反,艺术在他这里回归到更本质的层面——艺术作为语言,真真切切去表达艺术家想说的东西。

  邹亮,红、黄、蓝、绿、青,铜烤漆,2014

  作为作者之外的观众,我们对作品的观看更多是把它们放到更大的参照系中来判断,而在邹亮的作品中,创作之初是没有外界参照系的,他和作品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简单,主体和主体想说的话。维特根斯坦说,没有私人语言,一切都可以是公共的。展示即是将私人语言公开化的过程,艺术家在创作上的努力和对人生的切肤思考也将成为观众共鸣的基础。

  邹亮, 寒夜,铜烤漆,55x70x150cm,2014,8版

  与之前看似一个人的独白不同,新作中的人物形象不再是艺术家一个人,而是处于对话中的“我”和“他者”,呈现了一种分析式的社会化视角。新作中艺术家加入了较多的理性思考,把自己和世界的微妙关系放在创作舞台的中心进行审视、思考。这种理性,表现在艺术家更加审慎地期望通过合适的、多样化的雕塑语言和手法,比如雕塑的色彩、材料、造型等去表达自己直觉式的思考,也表现在他对处于相互关系中的人或物的辩证态度,比如《兄弟》、《彼此》《思过》等作品,从一种结构性的场域中去呈现关系的非单一视角,将动态的东西静态化,让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东西再次被聚焦,使之处于一种可变换位置的关系中,原有的、经验意义上的关系被结构的同时也被有意无意地解构了,体现了人与人、世界之间的关系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

  邹亮,创造亚当,90x50x180cm; 105x55x177cm,铜烤漆,2015,8版

  将自我对象化,以一种“自恋”的方式观看自我,将“我”放在观看舞台的中央,将“我的生活”形式化,然后小心翼翼地展示给观众,这本来不算什么,如今它却可以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态度。今天的艺术界,艺术家和自己作品的距离越来越远,作品成为对象化的生产,作品中越来越没有“我”的位置。当然,当代艺术的创作是非常多样化的,所有的形式和元素等都可以拿来用。在这里,我谈的不是方法,不是好坏,而是态度。邹亮创作态度上的朴实,以及由此而使用的创作方法,跟他要表达的情绪和状态一样,难能可贵。真实的,无疑也是更加开放的。通过将真实的、抽象的生活感悟用自己熟悉的写实的、具体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艺术家在人为构建的闭合作品结构中,看似安静而实际上呈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不安和摇摆。比如作品《抱空》,本来拥抱在一起的两个人被艺术家“强行”分开,这种非现实的场景却让人倍感真实,在这个作品中,艺术家让形式成为形式本身,给人一种突兀感,更加激发观众去思考作品背后的现实意义。或许恰恰因为邹亮质朴的艺术创作态度,所以他才能抓住生活中最细致的东西,才能用一种看似简单的形式微妙地转喻了复杂的、悖论的存在。

  邹亮,迷恋,55x35x10cm,铜烤漆,2015,8版

  邹亮,你.我1,40x53x13cm,铜烤漆,2015

  邹亮强调自己只是想呈现一时的情绪和状态。但不同时期、不同的作品,呈现的情绪和状态也肯定不同。如果说过去他作品中是再现型的感受,如今更多是思考型的感受。新作中他将“正在”思考的问题通过自然和适合的视觉语言置入到对情绪和状态的表达中。在看似日常的视觉语言和形式中,像舞台设计师,通过每个语言细节的精心把握,营造了自己想要的作品氛围。这氛围是感觉,是情绪和状态,似乎有提问,似乎有答案,但是又不太明确,给人一种清晰的模糊感。如果你要追问,每个作品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真实的小经历或者小故事小思考,生性敏感和腼腆的他总是能捕捉到生活中细小的或忧或喜或纠结的状态。 所以,即使邹亮作品创作背景非常个人化,但并不影响观众对他作品的理解和共鸣,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创作来自于生活中真实的经验和感受,更重要的是艺术家很好地从经验中提炼出了具有开放性的艺术形式,留给了观众足够的想象空间。

  邹亮,你.我2,40x50x13cm,铜烤漆,2015,8版

  邹亮,思过,100x70x100cm,不锈钢烤漆,2015,8版

  如今的当代艺术,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智性化。我们不能从作品的风格、内容、形式、材料、传统或前卫与否等任何单一的角度去认知或判断作品。它可以是非常个人的,也可以是关乎历史的,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也可以是当代意义上的;在我看来,有两点非常必要,它需要有针对性以及跟艺术家所在的时空有关系。艺术是艺术家创作的东西,言说的话。我们在观看作品的时候,不仅看的是作品,更是背后的艺术家。过去甚至几年前,国内对艺术的判断,都是从作品出发的,都是把作品当做对象——作品作为视觉生产的对象,作为理论阐释的对象,作为消费的对象。而如今艺术的社会角色和形象越来越丰富,与生活中其他事物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但为什么它依然是它,因为它给人的不再是“物”,而是活的思想,更加智性的东西。所以我们谈作品也必须谈到作品的创作者。

  邹亮,无题,75x85x85cm; 82x70x80cm,铜烤漆,2014,8版

  邹亮,兄弟,Brother,150x170x125cm,锻铁,2015,8版

  把作品和艺术家放在一起去研究,我们会发现作品之外的东西。不是从作品,而是从艺术家邹亮和他作品创作的关系中,我察觉到一种交流上的纠结和障碍,他也真实地呈现了这种感觉,比如说之前提到的,他作品中的模糊性和开放性。艺术家和其他同时代的人一样,与外界的交流总是因为认识上的差异而遇到一定程度的障碍。这是我们整个时代的症候,人与人、人与世界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难,在看似自由的网络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看不见的软件所规定、约束着,人越来越退缩到自己编织的虚拟世界中,交流的渠道不是越来越宽,而是越来越窄。所以交流变得越来越奢侈、越来越难。邹亮的创作,也或多或少真实地体现了这一点。

  2015年6月25日星期四

  写于威尼斯、望京

  邹亮,绽放,120x80x90cm,铜烤漆,2015,8版

  展览信息:

  《不是这样的——邹亮个展》 北京

  开幕式:7月11日,15:30

  展期:2015年7月11日 - 8月16日

  学术主持:夏彦国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 4 号 798 中二街 D09 区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10:30 -18:30

来源:墙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