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1948年生于辽宁锦州,1970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曾任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创作室主任。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特邀硕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培训中心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交流分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画拥有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在世界美术史中自成一家,特色鲜明,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传世之宝。从当今艺术市场发展趋势不难看出,收藏界对于传统中国画的认可,像画坛先辈傅抱石、潘天寿、齐白石的作品受欢迎程度和价值都超出现代中国画作品。而使当代中国画在艺术市场中遇冷情况的产生由很多因素组成,内在因素多半是由于画家自身努力成果不够或艺术家对自身认识不足所导致,外因则多数是由美术教育方式、艺术创作环境等因素造成。
中国画讲究“六法”,它是我国古代绘画思路的系统总结。“六法”中涉及的各种概念,在汉、魏、晋以来的诗文、书画论着中都有出现。谢赫就曾在《古画品录》中提到:“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其中“传移模写”就是临摹前人的优秀作品,取向遗产学习之意。明代就有人认为从“气韵生动”到“传移模写”是美术鉴赏的思路,从“传移模写”逆溯到“气韵生动”是绘画实践的过程。如此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初学中国画应从临习传统开始,而后再进行创作。但是现在很多的国画家都忽视了临习传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仅仅一味的追求自身作品的独特性与特殊性,使当下的中国画越来越没有气韵。当然,这也不全是艺术家自身所导致的,应该说现在的国画教育就有问题。
在上世纪五四启蒙之后刘海粟先生、林风眠先生、徐悲鸿先生等都立志改造中国画,从不同的角度引进西方美术,修改教育主张,为当时的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带来了新血液。但当今天,人们都在思考此次改革的意义与后果时,更加全面的意识到中国画在经过西方美术教育的改造之后,原本的中国味逐渐消散。此种现象的产生也是由多方因素所造成的,在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之间,还是有很多优秀的国画艺术家,他们具有优秀的传统功底且在当时的各大艺术院校任教,但由于当时政治影响和社会氛围,压制了他们传承古法的可能,造成了中国画传承发生断层。所以在他们之后懂得传统、尊重传统和传习传统的教师师资就愈加贫乏,而这种情境之下传习愈少,怪谬愈多,在其观念上和心理上对传统已无法认同,丧失了对于纯粹中国画艺术形式美的审美意识和直觉。所寻求的作品独特性与正统的中国画就会相距甚远。
环境因素对于艺术创作也很重要。现如今人们都会说“当下的中国画只有高原,而没有高峰”。事实上,我认为从艺术角度看,其实不仅没有高原,很多还都是洼地。这种说法只是单纯的想让艺术与当下政治环境相彰显,让艺术为文治武功或政绩锦上添花而已。纵观世界美术史,艺术更多的是需要独立空间,它与时局政治并不成正比,不是只有太平盛世才成就艺术大家。我们从中国美术史中就能看出,元四家在中国山水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他们都生活在元末社会鼎革之际,专制暴政以及战乱琉璃带来的双层折磨之下,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努力使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巧达到了一个高峰;清初四僧中有明宗室后裔、明代遗民,他们借画抒写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振兴了当时画坛,也予于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到“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亦或者德国思想家恩格斯曾说过愤怒出诗人,都准确的指出了艺术的独立性与自我性。
特殊时期或许更能造就艺术人才,大师与大家并不是“养”出来的,艺术家也不是无忧无虑就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贫穷也培养了很多大家。只是现在大部分的人,都把艺术当成了沽名钓誉,赚取优厚利润的行当,作品大多内容大于形式,没有画家自己的独立人格、思考和艺术探索性,忘却了中国画的独特美与形式美。
(品特采访)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