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一向认为雕塑和水彩是一种亲戚关系。对于很多从事雕塑的人而言,水彩都是其创作小稿和发挥想象的基础因素。就像运动员跑步前的准备活动,相当于热身,在之后做大稿的时候可能就找到感觉了。创作雕塑时艺术语言的可能性以及要体现的量感、质感等等,主要靠前边的速写,特别是水彩的铺垫。水彩能快速呈现这些想法,很少有做雕塑的人用油画当小稿的。所以从渊源上来说,水彩和雕塑就是近亲。许多国内外的雕塑大师也曾创作出数量可观的水粉、水彩、丙烯画,一些水彩画杰作正是为了记录雕塑的创意而诞生的。水彩不是孤立的呈现,其风格应该与创作者的雕塑风格相一致。雕塑家是用雕塑的手段将水彩中孕育的初步意图进一步完成,画水彩时想的是雕塑,做雕塑时依赖和继续强化水彩画的那种感觉。所以我觉得殷小烽画水彩很正常。
小烽从开始创作至今已经有30年了,这两种艺术形式对他来说只是哪个为主,哪个为辅的问题。在他的艺术脉络里,雕塑和水彩实践往往是相互交织的。小烽一直在寻找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色彩和明暗,平面和立体间探索。比如他嬷嬷人时期的雕塑很大气,很整,直抵精神层面,这种追求在小烽的画里面也能够体现出来。他为什么要画水彩画呢?正因为他是一个雕塑家。多画水彩去找感觉是很有效的方式,因为水彩材料的特殊属性让你来不及精雕细琢,不容易陷到局部里,能捕捉到最本质的东西。水彩画整个的气与眼在哪,画的节奏感和结构点在哪,找的就是这些因素。我觉得要是没有这些水彩画,他的雕塑可能很干瘪很僵,就没有那种节奏,没有很圆润贯通的味道。小烽意识到了水彩的意义,找出了相关的元素,运用在了雕塑上。水彩对他的帮助很大。小烽最终完成的雕塑作品可能百分之三十来自水彩画的依托和灵感,百分之七十使用雕塑的语汇。至于个人风格和对水彩的把握能力,我觉得他在水彩界里也是不低,对造型的理解只有接受过扎实专业基本功训练的人才能画的出来。
一位雕塑家能出版这样一本精彩的水彩画册实属难得,我觉得在国内是唯一。他不但要具备雕塑的专业素养,而且要懂绘画,把雕塑的精髓溶在画里面。小烽寻求了诸多可能性。他的作品都很整,有结构有韵律,这跟雕塑是密不可分的。从这本画册里面我们能感觉到点线面的绘画性,也包含了艺术家对雕塑的理解。有些人的画跟他们的雕塑很不配,相互间没有辅助性,那就不对了,内心分离就散开了,散开了就缺少气韵。有些人画画很碎,近看什么都有,远看什么都没有,缺乏对画面完整性的把握能力。小烽的画简约概括。看他的画就是一根线,这根线是带神经的,在画面中起到了情感调节的作用。其它东西都是情感的催化剂,和雕塑同理,都是为这根主线服务的。或许正是因为小烽画了水彩画,他的雕塑才不媚不俗,将雕塑的属性和张力转变为内心情感的表达,表达出来的东西既不是处于媚俗当中,又不是处于一般当中。什么叫不媚俗,就是对艺术的理解更高,以一当十,这需要艺术家的胆量,需要对艺术理解的深度和高度,需要对火候的把握。
殷小烽当过院长,转了一圈回到现在又开始做纯粹的艺术家,做这本画册,这才是他的脉搏。我们需要立体地分析一个艺术家,包括他的生活,他每天干什么事情,再回来看画的时候,就觉得立体了,就不片面了。小烽最终的定位还是一个艺术家,一个雕塑家。他的作品放在这的时候,其他的都变得苍白,其实所有因素都溶在他的作品中,这就足以了。
发自内心地说,我看完这本作品集心里都有点慌,慌什么呢?就是有点危机感。他作品里边的好多东西完全对劲儿。而且在我们水彩画家笔下没有的东西他全有,水彩画家有的东西他也有,水、色、线、透明呀,这些东西都有,而且他极具个人性,不模仿他人,更加直接,去掉了很多干扰因素,充分利用水彩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看他的雕塑就是他的水彩画,看他的水彩画就是他的雕塑,而且不那么直白了,“灵动”两个字可能更深邃一点。这就是殷小烽。他不是为水彩而水彩,他没想过当水彩艺术家,而完全是一种自然的流露。也许没有水彩就没有他的现在。有可能现在他还在做雕塑,但不一定达到今天这种境界。N个细胞组成一个生命,可能有若干细胞在里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去掉这些,生命就不完整,有了这个东西就完整了,就有智慧了。有的时候大家总是讲水彩画,讲水和色,太局限了。雕塑家殷小烽一直走在前沿,不画地为牢,不固步自封,也从不把自己的“属性”限定得那么明白。今天我们看殷小烽的作品,不会因为媒材的问题而纠结,因为他的作品有多样性,好玩,作品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高低之分。
陈坚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作者:陈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