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远去的村庄,那是村口老母亲的遥望;
远去的村庄,那是窑洞里留守儿童的迷茫;
远去的村庄,那是一种文明的失落;
远去的村庄,那是一个艺术家不舍的情怀和无奈的哀伤……
展览开始了,展览结束了;
掌声响起了,掌声远去了;
画作该收的收了,该藏的藏了——皆大欢喜,然而梁建平想努力挽回的村庄,也终于是渐行渐远。村庄不能在陕北,那也注定不能在北京。只有陕北歌王白明理的“清涧道情”还不绝于耳——或许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在我们这个时代会整体变成“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次去陕北写生,对于梁建平来说是一次“找魂”之旅,他的这种寻找已经是二十年不辍,他几乎每年都要去一次陕北,寻找中华民族的根系和文脉,寻找和亲近我们民族的魂魄和神灵。在建平看来,黄河在那里,农民在那里,看看窑洞的灯火,听听黄河的涛声,都是给自己增添给养,壮骨舒筋。
脚踏着黄河画黄河,脚踏着山梁画山梁,和在工作室里画能一样吗?
坐在农民院子画农民,坐在火炕上画老乡,和在工作室里画能一样吗?
喝着稀饭,吃着红薯,和吃着麦当劳、肯德基能一样吗?
听着千年不变的鬼故事,讲着生生世世的因果轮回,诡异、惊悚,和在城里喝着咖啡听着巴赫能一样吗?
梁建平不反对后者,但是他选择了前者。他要在这农耕文明即将消失殆尽的时候做一次苦修,他知道自己不是拯救者,那就让画笔在纸上留下自己最为美好的记忆吧,珍存在心灵里,这也是陕北给梁建平最好的馈赠——挽之不回的村庄,挥之不去的乡愁。
“远去的村庄”展览激荡起一片涟漪,梁建平用自己的心智掀起了读者心中的潮涌,风过留痕,心到佛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