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他用笔墨折射事物的哲学启示

《厚土-乳》

  我一直认为,艺术本身是脱离人的一种存在。因为艺术就在宇宙万物的所有组成中,只是人通过众多形式将艺术进行了确定和表现。艺术的高下只是因为表现者能否接近艺术本身,或者接近了多少而定。

  更多的时候,艺术就是表现人对人自身与其它万物之间永远无法剥离,永远难以述说清楚的生存关系。

  人对万物的敬畏,人对万物的依赖,人对万物的认知,人对万物的改造……所有的艺术语言都必须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艺术家表现出来的状态其实就是这个艺术家所感知到的事物“必须这样”表现的根本,也就是说,只有这样表现才能符合艺术家所感觉到的事物本身的“质”和“神”。在这样的“基础”认识上,我们就可以知道,所谓表现手法的求新,或者实验,其实只是一种“回归”,就是回归到事物本身的灵魂去!只有越接近于事物的灵魂的表达,也就是其所显现给人类的哲学启示,才越具有艺术价值,才能够打动人的灵魂。

  正像中国画数千年的传承一样,就是因为这种“笔墨”的形式与中国人对自然的认知是一体的,这种可以流过气韵,折射智慧,渗透感动的水墨表现其实是一种哲学性的选择,是与中国这片土地息息相关的。

  现在的许多人学习中国画多数是在相对封闭的空间进行,看着别人的画学画,或者跟着别人画学画,这样学习来的人充其量就是会画。谈不上创作,更离艺术哲学极远。

  只有去体悟过自然无边的状态,无法复制的神韵,无法再现的生命的人才能从根本上接近艺术的本质,寻找到接近艺术本身的表现。这其实也是所有艺术家为何不可能永远佳作不断的原因,因为,人的感知总会有阶段,有层次。而且有时往往可能会从一个高度掉下来。

  艺术其实不仅仅是审美的形式,而且是智慧的显现!

  当一个艺术家所表现的对象和形式接近了某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恒久意义时,也就接近了艺术的哲学境界。

  梁建平在艺术的不断追求中向艺术靠近,而这种靠近也正是因为他直接感受到了自然存在的艺术力量。

  梁建平创作的《厚土》、《浮生》、《苍生》、《陕北风情》系列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画”本身,而是这些画的语言所具有的“意义”。

  如果一个人也在黄土高原上行走过,饮过黄土高原上的井水,吃过黄土高原上的小米饭,吹过黄土高原的风,淋过黄土高原上的雨,看到黄土高原上的花开鸟飞,经历过黄土高原上的生无病死,参加过黄土高原上的婚丧嫁娶,听过黄土高原上的哭声笑声……就一定会知道,在“厚土”上,人的生存状态呈现的就是一种“土”性,他们的一切都与“土”有关,他们的灵魂和命运都是与“土”融为一体的。“厚土”养育了人,人敬畏着“厚土”,人来于“厚土”,归于“厚土”。

  “人”与“土”的关系其实就是万物本就存在着的一种哲学关系,也是一种永远述写不完的艺术关系。

  这种关系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地,活生生地存在着的。有人认为梁建平的表现是“抽象”的,这只是因为许多人习惯了从一种简单的、表面的的“符号性”来审视艺术,这样的审视其实永远只会停留在表层,无法深入领悟艺术家采用的“必须这样”的语言。

  以相同题材创作的作品并不少,但是,像梁建平这样,将“人”融为“土”,变成“土”的表述却是独有的。因为他靠近了“必须”,是这种“必须”让他有了这些独特的创作。

  这实际上是艺术的启示:用心审视万物所具有的艺术性,并用“必须这样”的表现叙述出来,就一定是艺术品!

  如果仅仅是停留在一些笔墨的求“新”上,永远不会创作出具有恒久价值的作品。

2009-10-15

《厚土系列》

《厚土系列》

《陕北风情写生-暮归》

《陕北风情写生-拉水图》

《厚土系列》

《圣地系列》

《厚土系列-祭》

 

艺术家梁建平

作者:梁生智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