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4-16 16:21
艺术家郭子(左四)、策展人王萌(左五)与艺术家朋友们合影
艺术家郭子(左二)、策展人王萌(左三)在开幕论坛现场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4月16日15:00,《灵敏的天趣-郭子的绘画Ⅲ》在798艺术区北京桥舍画廊开幕,策展人王萌。郭子绘画的图像在类似植物与动物器官间转换,在造型的边缘线常常用明亮的黄绿颜色勾勒,这些造型如同发光的生命体。
艺术家郭子
艺术家郭子在接受媒体采访
郭子的老师石冲对她的影响很大。她说:“石老师对我最大的影响其实是鼓励,因为画一张不错的作品不算很难的事情,但是要把创作当成生活里的自然而然的一部分真的挺不容易。所以鼓励真的对于我来说太重要。而石老师给我最大的帮助是对艺术创作大的方向上的引导,而不是绘画技巧的传授。我研究生时期一二年级的创作会受石老师作画方式的影响,但也只能是表面上的一种模仿,当时年纪太轻,正如石老师说的,经历太少。当时不太能体会这句话,而现在就会有一定的感受了。之后石老师对我的创作思路和方式上给了一些否定和建议,真是受益匪浅。让我少了对他的模仿,却做了更真实的自己。现在回忆起来,在那个狭长的美院工作室里,我会把自己收集的一些图片、素材全部彰显在工作空间里面,而当时他对我的这种做法还是非常肯定和鼓励,也是石老师建议把工作台、墙壁等整个工作环境搬到毕业展览的展厅,用零零碎碎的创作迹象配合画作,这样整个艺术创作的状态会展现得比较直接,且真实和透彻。
展览现场
我的作品在削弱叙事性,这个确实是我在坚持的事情,因为我觉得当下大多数的作品都有这种叙事性情节,然后我会本能的去避开。特别在 2012 年的整个作品范围很明显的会往抽象靠拢,不太想用具象说明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展览现场
策展人王萌说:“郭子绘画的灵敏性在于,她能拥有超乎常人的感受力,以一种心灵深处的灵异力量屏蔽掉常规意识对于自我的意识限定,抓住每个瞬息外在事物与内在本我的双向流动,从而让日常的意识进一步实现‘原生化’,成为‘可经验’的纯粹物。在2009年的作品《记忆碎片》系列中,作为与个体发生“感觉关系”的物、景或人被绘画按照一种“跨瞬间”的秩序组合在一起成为“瞬间的集合”,事物在收集和展示之间获得了一种明显的观看中的“经验化”,那些情感的关联系数透露在事物在画面中的组合方式之中。沿着这种体验进一步延伸,郭子在2010年的《你喜欢的》将手表和闹钟的存在次序安放进一种“稚拙气质”更为突显的画面气氛。20世纪诞生于法国的“稚拙派”绘画在其领军人物卢梭所展示出来的绘画理念犹如工业化时代的一阵清风,在创作中极力主张返回到原始艺术的风格中去,努力达到直接的朴素印象,追求人类原始艺术的那种自然天成的表现形式和纯净之眼。那些作品在构形、设色等方面透着一股幼稚、笨拙的气息,比如卢梭笔下的植物线条多以有韵律的方式排列,画面颜色鲜艳明快,取消过渡……,这种天真质朴的画风通过一种“亲切感”将本性释放,从而在文明理性的限制之外找到一种瞬刻‘原始的呼吸’。”
《头骨与植物1》 50×50cm 布面丙烯 2013
《没有树木的森林4》 120x150cm 布面丙烯 2014
《In the bathtub》 50X50cm 布面丙烯 2013
郭子将个体感受的真实性联系到“稚拙绘画”和“原生艺术”的方向,避开了“老成人”的甚至是“老油子”式的“社会化”的步调和节奏,由此展开了一种女性化的真实的微观体验,在那些碎片和瞬间的接缝处,“另感觉”引导着她进入相对于日常、常规和习惯之外的“灵体验”的一个个真实瞬间。郭子绘画的灵敏性在于,她能拥有超乎常人的感受力,以一种心灵深处的灵异力量屏蔽掉常规意识对于自我的意识限定,抓住每个瞬息外在事物与内在本我的双向流动,从而让日常的意识进一步实现“原生化”,成为“可经验”的纯粹物。
据悉,展览持续至2016年5月12日。
《身体里的生长6》 100×80cm 布面丙烯 2016
《身体里的生长7》 50×50cm 布面丙烯 2016
《身体里的生长8》 50×50cm 布面丙烯 2016
《身体里的生长10》 50×50cm 布面丙烯 2016
《生长的背景1》 120×150cm 布面丙烯 2016
《生长的背景2》 150×120cm 布面丙烯 2016
《生长的背景3》 120×150cm 布面丙烯 2016
《生长的背景4》 120×150cm 布面丙烯 2016
《水里的东西1》 40x50cm 布面丙烯 2015
《水里的东西2》 40x50cm 布面丙烯 2015
《水里的东西3》 40×50cm 布面丙烯 2016
《水里的东西5》 40×50cm 布面丙烯 2016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裴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