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5-16 15:46
罗伯特·劳森伯格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正处于艺术生涯中最高产的阶段。此时,他满怀对生活的热情与工作的热忱,正准备前往工作室,将他去年夏天从中国带回的彩色海报与由华丽绸缎制成的另一幅拼贴画组合起来。事实上,在过去几年中,他一直都致力于与他人展开合作,共同创作艺术品;这些作品包括一幅100英尺长的中国摄影,491幅在中国完成的抽象拼贴画,以及一项向全世界展示其作品的计划。在这一计划中,劳森伯格扬言要将本人当作其作品系列“混合体”的一部分。“混合体”一词,不仅仅是指其所创作的种类繁多的绘画与雕塑,还包含了他对生活的广泛兴趣,以及回馈世界的决心。在57岁时,他称自己是一名艺术世界的巡回大使。
10年以前,这名艺术家并不像现在这样无所畏惧。20世纪70年代,劳森伯格面临着艺术生涯的一场危机。用一种简单幽默的方式来说,他认为那段时期平庸且无趣。对于劳森伯格这样一位高产的艺术家而言,其艺术生涯似乎总是马力十足,佳作不绝;因此,即使是一阵短暂的松懈,也会被公众认为是江郎才尽。况且,在那个纯粹性美学盛行的年代里,劳森伯格奔放、不羁的创作风格很难占据一席之地。那时,他感到有些迷茫,因为他的作品并不受人认可。正如一些读者偶尔抱怨狄更斯的小说“并非又一部600页的巨著”一样,劳森伯格在某种程度上是其自身成功的主要受害者。让劳森伯格感到不安的因素有很多。在上世纪50年代,劳森伯格被业界称为美国艺术的“顽童”,1964年,这个“顽童”却在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上斩获一等奖,并被当时舆论推崇为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70年代时,劳森伯格开始摆脱青涩,走向个人风格的成熟,其作品中的不拘一格亦成为可预知的。从60年代中期得到威尼斯大奖开始,劳森伯格就一心投身到与其他艺术家的合作中,包括舞蹈家默斯·坎宁汉(Merce Cunningham)、崔莎·布朗(Trisha Brown)、工程师比利·克卢佛(Billy Klüver)、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Cage)。一直以来,劳森伯格似乎都在以一种令人惊讶的速度高效地产出绘画与照片,然而,在最近十年里,劳森伯格仅研发出两至三种主要创作模式。“帆船”系列:墙上支着一些杆子,杆子与轻薄的悬挂物,与他的其他作品相比,这一系列显得较为直白、简单;“淡霜”系列:丝印的拼贴画覆于最透明、柔滑、冰冷的纤维上,给人一种转瞬即逝的美。此外,其个性让观众着迷,其作品的价格也一路攀升,直至突破50万美金大关。但最重要的是,这位曾经表示“成功令我恐惧”的艺术家,即将举办两场回顾展。1976年,第一场展览在国家美术馆(史密森尼博物馆的一个分支)举办,由沃尔特·霍普斯(Walter Hopps)组织。这场展览在全国范围进行巡展,并曾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呈现。第二场于1980年在柏林开启,最终在伦敦的英国国家当代博物馆——伦敦的泰特美术馆落下帷幕。鉴于策展人往往通过这样的回顾展来表现艺术家最为辉煌的过去,这两场展览传达出的信息十分明确:劳森伯格或许在重复自我,永远也无法超越自我。
然而,劳森伯格恰恰要向世人证明:你们错了。他曾说:“我的作品就是我的生命,现在,它蕴藏着我的灵魂,我的能量。我感到精神抖擞,强壮而坚定。”在那个最具象征意义的夜晚——新年前夜,劳森伯格向人们阐释他这句话的含义:他同时举办三场展览,展现其几乎无止境拓展的美学实践的最新成果。他专门酝酿出新的方法,以运用于此次的创作与展览,他的雄心壮志超越了此前任何阶段的自己。在此,人们将看到一幅长达100英尺的巨幅摄影。这是一张复合作品:一张柯达相纸上,印满了艺术家于去年夏天在中国拍摄的成百上千张照片。从十二月初直至次年二月一日,现代艺术博物馆将举行第二场展览,展出劳森伯格同样在中国创作的抽象拼贴画。去年夏天,劳森伯格受中国的安徽省美术协会的邀请,利用世界上最古老的宣纸作坊中的资源一展身手。在结束了中国的旅行后,他来到了日本,与当地的公司开始了合作。这家企业擅长丝网印刷技术,并能够将图案转移到黏土上。在它的帮助下,劳森伯格制成巨大的独立式陶瓷;瓷器的表面呈现极具劳森伯格个人色彩的视觉图像。与此同时,劳森伯格还创作了“美国西风之轮”系列。这一“雕塑—混合体”系列具有诗意的标题。除此之外,劳森伯格还进行着许多
其它方面的尝试:一组记录美国主要城市的摄影作品,一幅预计长达四分之一英里、仍在佛罗里达州创作的绘画,以及雄心勃勃的计划——将其包含150件作品的回顾展推向全世界。就像是孩子们加入十字军来反对战争一样,这场在北京开幕的展览(即ROCI China)是一次宣扬和平精神的探索。
来源:新浪收藏当代艺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