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开门行动”第二期:参观杨飞云工作室后感

  7月30日,中国油画院举办的“艺术家开门行动”第二期如约举办,10位嘉宾走进了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的画室,扑面而来的是一种质朴的古典人文气息。在参观完杨飞云画室之后,10位嘉宾进入杨飞云先生的书房,近3个小时时间里,每位应邀者与杨飞云先生互动交流。事后,每位参观者写下了个人的真实感受。

应邀者及工作人员与杨飞云先生合影

  座谈中,杨老师的言谈话语轻柔入心,与浮在社会表层的艺术家不同,杨老师虽然身为中国油画院院长、中国油画界的领军人物,却不浮不躁,沉静、安宁、波澜不惊,更像一位学者。体制内的顶尖画家,本可以身居高位、自成一统,对外界事物高不闻不问,杨老师却挂心着全社会的美学教育。昨天与杨老师座谈,我个人的最大收获就在于此,坚定了我内心的美学信仰。

  感谢中国油画院打开大门,让公众了解艺术、参与艺术、触摸艺术,感谢工作人员悉心策划、细心安排,期待后续的“开门行动”越来越精彩,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走近艺术,获得美的启蒙和润泽。

  7月30日下午我们都如约准时到达中国油画院,在王健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逐一进入杨老师的工作室,杨老师与我们亲切握手。杨老师为人非常朴素亲和,他正在工作室里创作中国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像,孔子离我们当下的生活比较久远,我们只能从一些书籍和只有一些古代的画像了解孔子,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杨老师做了大量的小色稿以及创作草图,可见杨老师不仅对于作品品质的要求尽量做到极致,更说明他对待艺术本身的虔诚和态度。

  多少有点不敢相信,来到了心心念念渴望一见的地方,中国油画院。急不可待的在院子里转了圈。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清新雅致,院子左侧的水池、池畔的斜枝松木,方圆结合,大道至简的设计让烦躁的旅途奔波瞬间得到喘息;池中畅游的鱼儿、池岸欢跃的麻雀,动静结合,使这里的一切沉静又充满的鲜活的韵律。造物于心的小景,包容了中西方不同的古典之美,没想到这样一个方寸之地,中西合璧得如此完美!

  短暂而愉快的夏日午后,和这样一位艺术大咖交流收获颇丰!

  走入杨老师的油画工作室,浓郁的古典之美扑面而至。除去作品之外的每个地方,都是道具,或欧式、或中式,都非常考究、品味高级。不仅仅是道具,也是收藏佳品!感慨,我们对待日常都如此精致吗?惭愧!文化要有选择,万事万物亦该有选择,寻源问道更要有选择!我要对我的学生们如是说。

  知名油画家在我心目里地位非常高,想象中他们的朋友圈非富即贵,根本没有可能近距离接触。他们,和博物馆里玻璃屏后的名画一样,可望不可及。

  当打开杨院长的画室,朝北窗子的光线下,杨院长穿着作画的围裙,从作画的高台上下来,满脸笑容地和我们握手打招呼,是一位温和儒雅的长者,顿时感到亲切。

  近距离地接触到杨飞云和其作品,聆听了他对油画和艺术的理解,我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博物馆里的玻璃罩,让油画与自己有了一些联系。

  画如其人。艺术家的作品,一定有其特质,其特质就是他的本质,以及那些能让他坚持追求的美和方向。本来我有一个疑问,关于弗洛伊德的深刻和美感的关系。听完杨院长的谈话,我忽然有一个觉悟,美感做到极致,肯定也是深刻的。这种深刻可能不具有初见下强大的冲击力,但会让人久久回味。这就如杨飞云院长的画作,其美让人一目了然,其雅其趣,让人不断回味,久久难忘。

  此次开门行动,是我与油画的正式缘起时,我要重新打开梵高画册,打开杨飞云画册,与他们的心灵对话。

  因我现在本身从事油画类工作,所以对于画画从业人员的工作室也去过不少,但杨老师这样的大家的工作室我是头一次,没来之前我是抱有憧憬和想象的,是几百平米的超大空间?装修得高贵、奢华?开门进去,杨老师迎面而来,一一握手,笑容可掬,丝毫没有摆出名家的高架子,我想任何领域越是达到相当高境界的人待人处事就越是诚恳和谦逊!画室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宽阔,也并没有过多的装修,甚至保留原始的毛坯状,高梁甚至裸露原始的钢筋水泥结构,这也许正是一种留白,如同一张待画的画布,充满无限的想象空间。

  我仿佛等待着机缘,窥见一个新世界。今夏,中国油画院的“开门行动”来了,我与其他九位入选者一齐体验一个“新”的经验,在与杨飞云先生的对谈中,结合自身的从前过往,领授自己的感悟。

  7月30日,下午两点,我随着众人进到杨飞云画室“看云”。杨先生其人,如云般淡然却又温厚。最伟大的人是最亲切的。杨先生候着我们,和到访小友一一握手之后,他这才脱下画画的围裙,由正在工作的艺术家立成一个儒雅的学者。杨飞云先生给大家解说,油画家画室,光的秘密,作为一个不画画的人,听得趣味十足。光,是画家创作的要素。光源的稳定性也很重要,画室窗的朝向必须朝北,阴天和晴天天光里的色调不一样,杨飞云先生笑称,我就常说画画是靠天吃饭。这光一讲完,我们都不复紧张,画室里也欢声笑语起来,初见的坚冰被杨先生温化了。

  这是一间由旧厂房改造的画室,并不是一览无余。由欧洲古董家具柜与画摆出一个玄关,这可不可看成是中国文化在画室的一次无意现身呢。穿过这个“玄关”偌大的画室整个呈现在眼前。正对的北面一排大窗,是画室的唯一自然光源,高高的斜坡屋顶,间有钢筋的横梁裸露着。杨先生的画室就像是他造美的殿堂,四面他都是他的画,还有大大小小的雕塑,为了入画买的欧洲古董家具,还有音乐,在画画时听着巴赫的音乐起笔。从视觉到听觉到心念,全方位构造的一个造美的殿堂。

  杨飞云老师的观点我理解为:当人心里有得失的时候是没有痛快可言的,有得失的权衡你会马上进入一种担忧状态之中。

  来到中国油画院这里学习的同学,不会得意于某种技艺的熟练高明(其实我个人觉得技术还是蛮有意思的),杨飞云老师提倡一种非功利的学习态度,扎实精进且享受当下。生活就这样被滋养和充盈着。

  2016年7月30日我被选中参加了中国油画院《开门行动》第一季第二期杨飞云,因为本身一直在从事油画创作,对于能够参观杨老师的画室,感到十分荣幸,王馆长和工作人员的接待十分热情,有如家人一般,刚到画室见到杨老师时,他正在创作重大历史题材画作《孔子》。

  在画室里我盯着每一幅曾经在书上见过的画作,激动是有的,不过真心感叹原作和印刷品的天壤之别,画作的情绪氛围完全是印刷品不能够替代和呈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尺寸的差别,观看原作大画和拿在手里的图片完全是两回事,所以在此希望喜欢油画的朋友,尽可能去看原作。参观结束后应杨老师邀请,嘉宾们一起到他的书房做客。

  在海外生活几十年,我接触过一些画家,看了许多画,去了能够去的博物馆、画廊、画室……一直不知道中国有个油画院,中国的油画家?隐隐约约看过冷军的,好是好除了贵还是……总觉得油画是西方的,我们没法比。

  昨天参观杨先生的画室,目睹了杨先生风采,立马折服了。对于外行的我,杨先生的画好吗?不懂行的我都知道好,因为是货比货呢,虽然不懂,从小到大看了无数,在欧洲每天长时间的博物馆,是会看到想吐的,如同大量的美食出现在你的餐桌上,心急而消化不良。而一幅好画唯一的标准就是我喜欢,我看了非常舒服,我觉得饱满,我觉得满足,和他人评价及价格无关。

  更让我敬佩仰慕的是杨先生的人。犹如一潭清冽醇厚的泉水,稳定而不间断,厚重而有脉搏的,毫无喧哗的汹涌,水面下荡激澎湃,水面上文雅含蓄,涟漪绵绵。

  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的烙印,先生有。但完全没有那个年代人缺点,岁月带给了他从容,淡定,大度和包容。我们十个不相识的人,蜂拥而至,问题杂得很,而后一一照相,送画册,签名,盖章,繁琐重复,想杨先生如果每月几次如此这般,没有很好的修养是抗不住的。

  画家需要激情,需要生活体验,摄取新能量,孕育激发情感,在现代社会,放纵比节制容易,世故比纯真简单,杨先生找到了他控制生命阀门,自由的畅游在艺术世界里。

  画室的环境,老工厂房未装修。画室里中国传统木雕纹路的镜子,老北京典型的鸟笼,做咖啡用的比利时壶,许多把巴洛克风格的椅子,可见范围内,几乎所有东西都带着明显的,或东方或西方古典艺术的特征。从这些东西里,似乎看到了中西方传统文化在此糅合的过程。

  这一期的被选中的十个人,专业和非专业的人都有,年龄、地域、从事行业也各不相同。

  从这中看到主办方的态度,开放、用心、有想法、接地气,是这次活动整个过程中最被惊到的地方。

杨飞云与10位幸运嘉宾交流

以上文字皆为参与者参后感摘要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