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许振,又名许朕,字鹏举,号青龙山童,著名画家,一级美术师,“水韵青花”开创者、新黄山画派代表性画家。1962年生于安徽。1986年毕业于阜阳师大美术系。1994年毕业于北京画院高研班。现为中国新水墨画院专业画家、传统部主任,北京元亨书画院副院长。
薛永年(中央美院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许振的水韵青花很有意思。他抓住水韵来发展青花这一类的画,这还是抓到要害。我们刚才说学有渊源,说他这个有来头,不是瞎画,即使是创造,这种创造也有历史的积淀,不管他认真研究过还是感悟到都是有的,有发展空间。也确实有特殊的特色。再进一步我们刚才实际讲了两点,一点我们在颜色上还可以再开发。按照我对书写性的理解,我觉得像这张画,这个笔迹的形态是气脉贯穿的,前面的山跟后面的山,从山脉上它也是有连贯的,用笔也是有连贯的。整个这个气就比较贯穿,书写性很足。虽然是笔跟墨在一起,有痕迹的和痕迹晕散开的,这没关系,笔中有墨,墨中有笔,这个就比较好。他这个画走的是比较微妙的,看起来非常单纯、明快,细看耐看。所以丰富的笔迹形态,涨出的水韵的控制,以及能够丰富进去的肌理感。
赵力忠(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著名美术理论家):许振先生作画特别讲究,在他的画面上体现了水,特别强调水。其实在中国画水这方面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何海霞生前谈到了怎么用笔和怎么用墨,他说我以后谈谈怎么用水,后来我问到了他,他说水是不好说的,话说大了,不谈了。可见用水在中国画里面是一个大难题。许振先生把主攻方向放在这儿,这也体现了他有点知难而进的心态。
朱虹子(中国艺术报副社长、美术批评家):他求变革,他根本的动力还是源于他的生活,源于他对黄山的研究,源于他的观察,也源于整个时代对水墨创造的大势,他在这里面的变革就显的非常自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一种文化自觉的体现。从我个人看到他这一块的东西,我觉得他有一个很重要的精神,还有一个寻求突破的勇气,这两点应该说他做的还是很有根基,做的还是很扎实。其实他里面用心很多,很多的横构图,他用横构图表现高远,我能够感觉到他有意地去做一些尝试,还是很成功的。他用了现代人区别于古人可以俯视的条件。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著名美术理论家):当代很多水墨,把水的问题单拿出来,这是一种冲击和超越。特别是在水和墨相互生发过程中,我讲的是客体和主体化的过程,这是很明显的,尤其在当下。传统水墨和现代水墨都在许振画中体现出来了。在青花系列上,我觉得不妨再往前走。我觉得这种试验他的思路和意向还是很明确的。就是逐步脱离比较大众化的局面,从传统中慢慢远离,看看能不能找到自己的一种艺术表现的途径。答案是当然可以,可能形成各种各样的风格,甚至个人的一种表现形式。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美术理论家):许振至少像他自己陈述的那样,在黄山他能发现这种雨后黄山的灰色调,他觉得这种灰色调正好跟他自己的心境吻合,他为什么要创作水韵青花系列呢?正好是跟他的这种心境吻合,所以他就放弃了传统的笔墨,完全用青墨。比青花瓷器还要清澈透明,给人一种清凉、宁静、单纯的感觉。这也是画家心态的一种表现。这就是要表现黄山内里的画家内心世界,追求是的宁静的、纯净。
王进玉(知名青年学者、艺术评论家):他的水韵青花山水作品尤其强调用水和用色,强调水对色的驱驭,色对水的晕染,水色相互交融反应,并达到以水显色之韵,以色显水之妙,水为色之魂,色为水之象,以水蓄气,以色写形,气行则形活的自家绘画语言和风貌特征。这一点显然与当今众多山水绘画作品拉开了距离,同时也有力地补充和丰富了除古人所说的用笔用墨之外,用水和用色也同样会对作品的气韵产生着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同样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探索与现实意义。我想这也是许振先生的水韵青花作品在当今山水画坛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的最主要,也最根本原因。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