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其实要躲闪,经典已经太多了,躲闪就是在经典的缝中找到一条路。
艺术能解决问题吗,当然不能。艺术只能提出问题。
人类的文明史文化史,其实是由无数的碎片组成的,每一个碎片都对时代提供了一种价值。
-----韩绍光如是说”
艺术家韩绍光的工作室在一个奇怪的地方,上海一个金融机构的楼上,周边是操盘证券买卖的红马甲。 有时候看见红马甲门在他工作室门口休息,金融和艺术就这样混搭着,好像也不违合。
艺术家:韩绍光
韩绍光出生于1959年11月生于辽宁,后随父母迁居黑龙江。1988年毕业于东北师大美术系。2001-2002年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刚认识他时,我当他是德高望重的知名艺术家,这儿的艺术家,大都可以凭借名气过得如鱼得水了。 后来应邀去了他工作室几次,喝着他的好茶聊天,越聊越惊喜,发现他完全没有任何“德高望重”的包袱,仍然保持着对艺术的好奇,不断在拓展自己的艺术尝试。
总体来说,这个天蝎座的东北男人是不善言谈的,更不善给自己的绘画进行所谓学术总结。我俩聊天,往往是我说韩老师,我从你作品里看到了啥啥啥,然后他说,这真有意思啊,我得想想。
作为一个艺术家,韩绍光也有20多年的创作了,但他最喜欢的是不断颠覆自己,他跟随自己随生命积累不断变化的感受和本能,随心所欲地非常直接地追求一种新的陌生感,他的画感觉特别轻松,游刃有余,冷暖的穿插处理,经纬的若隐若现,碎片和间隔,都有一种异样的视觉感触。
我特别喜欢韩绍光最近画的一组纸上作品,尺幅不大,每一张都有意思。整体来看,他把自己关于宗教,民俗,自然,生命,以及个人和现实的关系都放在里面了,那些线条,变形,夸张和色彩的表达,都非常具有主观性和潜意识,寓意丰富。
几次和韩绍光的对话下来,萌生了给他这批新作品做个个展的想法。
展览就叫《无聊是生活的一部分》
喜欢这个题目,因为无聊真的是常态,而且现实有时比我们以为的还要无聊。
下面是我和韩绍光的对话:
艺术不是真理 艺术是迷津
韩绍光:
我创作中最核心的东西,我从两个方面说:
一个是文明,一个是文化。
人类文明走到今天,从巫术宗教走到科技,到今天不过就是,每一个人贡献的碎片的拼图,这是文明。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圣人或者精英,写了一本书,供大家学习和瞻仰,当然这也是文明的一部分,但更多的是每一个人都贡献了碎片。因此我画的人物,也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伟人或者英雄。主要是围绕这个,不仅仅是考虑到人的存在。
文化是什么,是人的觉醒。走到今天,历史上几千年,从人们称为文化开始,其实一步一步的觉醒,才称为文化。回到我们的画面也是这样,我们对艺术的觉醒,我们是照搬前人的、名人的、走他们的路,还是要躲闪、避开,找一条陌生之路,这是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和应付于别人的画者,本质的区别。
艺术不是真理, 艺术是迷津。
曾琼:
我们提炼两条,一条是文化性,一条是创作的手段,就足够了。围绕这两条来谈,这些东西如何在你的作品中体现你的思考、文明和文化性。这是韩绍光给文明提供的,你的碎片。
韩绍光:
为什么躲闪?确实要躲闪。一个艺术家面对整个广阔无际的人类的文化,太丰富了,你从哪里进去,从哪里出来?这个还是选择,人生处处是选择。你选择了什么,你要找的是什么,这是创作一个大的思路。
我为什么不用毛笔?为什么不用笔墨纸砚?这张纸为什么不叫宣纸,我叫它手工粗纸,我为什么要在云南找一个偏僻的地方的一个人加工这种纸?这种粗纤维的纸,让我找到人类的原始的一种状态。
为什么不用宣纸,要躲开?因为那个体系太庞大了,中国宣纸文化从唐宋之后到现在不同层面的宣纸,中国宣纸文化太庞大,基座太丰厚了,这个文化已经尘封在博物馆里了,我们没法撼动。我韩绍光为什么往这里面钻呢?这个领域,大师级、国宝级的都在里面,我就别往里钻了,别在里面凑热闹了。
我看看有没有边,我溜一个边儿,那个边有没有口子,我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小缝隙去看看,有没有我往前走的路。因为这个大底盘,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已经全部塞满了,一个普通的退休工人,学半年就能成为一个很好的画家。
我想这里面是有营养的,但是我挑挑拣拣,找出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怎么称呼它,我没有目标,没有定位,也不把它作为一个我的方向。只是说我找到了一个缝,看看里面有没有我往前走的地方。有可能只是一个缝,也有可能越来越大,有可能是一个伟大画家探索未来的路,也可能这个缝会被湮没,这都说不清楚。所以,这个东西的未来无法判断,就像一个人的未来也无法判断一样。
中国文化这一块,已经非常经典了,放在博物馆里了。那西方也是这样,从意大利十五十六世纪到法国到纽约的当代艺术,各个时代的美术馆已经封尘在那里了,大师林立。东西方都在这里了,有没有缝?有没有缝可以让我们去钻?我们发现缝没有?有的人认为没有,有的人认为可能会有,这个都说不清楚。
我不是特别想强调纸的问题,可能会冲谈精神性的东西,纸毕竟只是一个载体。
然后要再说说我画面里的东西,为什么我对星星感兴趣?为什么我画面里的人是这样的一个人?我选择的东西,为什么别人不去选择,可能会有一个交流。生活中,也可能有什么东西触碰到了我。
我从北方到南方,到黑龙江到上海,一路走来,生活中所遇见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我最初到上海来的时候,几件事给我的触碰,都是很有意思的。对我的艺术有促进。
并不是我来到上海,看到洋房和高楼大厦就画,那是形而下的,我不是那类的画家。
我去摸脉,去摸人的脉,所有的城市发展都是由人构成的。你对人了解多少,对自己了解多少,对人的人性背后的东西了解多少,有些东西是常态化的,有些东西是不一样的。人不能肤浅地分为好人坏人,应该是有魅力的或者乏味的,有趣或者无趣的。人性里面那种丰富的东西,美丑、善恶、黑白里面的就多了,都在里面交融。画家你拿出哪一条,怎么在里面去感受,这是很关键的。
精神性有很多。我现在判断一个艺术家,也拿精神性来判断。精神态度、你对精神性的理解,至关重要。
现实和真实,现实就是我们把一个物体一个景拍下来,很现实。真实,是精神的真实、思想的真实,我想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就是精神的真实。在精神的真实里面去寻找绘画的可能、创作的讨论或实验。
绘画不是要做出什么成功的东西,而是一种讨论,在画布上讨论,对文化、文明的讨论,对精神性的讨论,真正好的艺术家应该走到这里面。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