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9-11 00:07
董大为(左)在为观众讲解作品
2016年9月10日,“普通读者” 董大为个展在杨画廊开幕,这次展览也是画廊迁址后的第一个艺术家个展。
展览空间的迂回形成移步换景的节奏,由前厅进入,走过咖啡厅至中庭天井再进入最后的长廊空间,作品也设置于空间的不同环境之中,形成别样的观展经验。
董大为《双双声》标示牌 镜子 51x26x33cm 2011
董大为 《我的孤独是一个电磁炉》书 电磁炉 40x30cmx2 2016
董大为 《爱电影》 视频 无声 03:00 2012
董大为 《绘画史中的道路》书 喷绘版画
董大为 《绘画史中的道路》书(局部)
董大为 《绘画史中的道路》喷绘版画(局部)
董大为 《绘画史中的道路》喷绘版画(局部)
“这次展览是我2011至2016年做的作品,2014年已经开始计划这样的展览,共13件。虽然,之前作作品的时候并没有刻意要和这个展览有直接的关系,但因为我一直以来关注的问题都是文字、书籍、字母、书写等等信息相关的内容,因此自然得形成了一个线索。”董大为在介绍的背景时对雅昌艺术网说。展览的主题“普通读者”(The common reader)一词来源于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他认为创作者的意见该与普通人契合,因为普通读者保持着未受文学偏见污损的常识。董大为使用普通读者一词,作为自己在艺术实践中尽量还原一个单纯视角的比喻。
董大为 《革命》装置 书 2016
董大为 《百年孤独》装置 书 2013——2016
在进入展厅的一面墙上有一本《阿多尼斯诗集-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和电磁炉组合的装置作品,而诗集的名称的一部分“我的孤独”与这个电磁炉组合就形成了这件装置作品的名字《我的孤独是一个电磁炉》。另外一件作品《你我他的诗 by Google》是以Google搜索引擎搜索词组的方式,呈现相关词组排列显示的类似诗的一种形态呈现出来。《绘画史的道路》、《百年孤独》、《变形记》、《我的黄书架》等都是直接以文字和书籍作为创作资源进行转换,延展了这些司空见惯的文字和书在新的组合下,所产生的新的可能和视觉经验。使作品在观念上得到新的延展。
董大为 《从光中分辨光》霓虹灯管
董大为 《变形记》 书 收藏级喷绘版画
董大为 《你我他的诗 by Google》诗集 2012——2016
董大为 《我的黄书架》装置 书 2012——2016
董大为以往创作实践中的独特性和专业程度令人印象深刻。但与“专业”一词相反,董大为往往使用普通的工具,平常的技术,和容易理解的形式。把独特专门的思想转化成浅显易懂的形式是董大为艺术实践中的重要主张。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董大为进行了丰富的实践。此次展览中,艺术家将更进一步,作品完全围绕文字,语言,书籍,文学,完成从一个普通读者到创作者的转化。
董大为 《欲望和环境》手制灯箱 Led灯带 柔光纸 木板 16x140x11.5cm 2011
董大为 《k的助手的房间》 装置 家具 房子 2014——2016
董大为 《k的助手的房间》(外) 装置 家具 房子 2014——2016
董大为 《k的助手的房间》(内)
在《k的助手的房间》内拍照的策展人朱朱
通往展厅中的咖啡厅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董大为《尘归尘3.0》
展览的最后一件作品是《尘归尘3.0》,一幅高3.5米的铝塑板上涂满了黑色的粉笔末,在顶端有一条黄色的色条,这些粉笔末再涂抹的过程中落在地上,共同形成了这件作品。董大为把粉笔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粉末,重新利用起来。这些多余的粉末是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因为粉笔本来就是由粉末制成的。我试图去承认粉笔的这一特性,不把伴生的副产品看作是多余的和讨人厌的,而把它看成作品的一部分。这样,粉末也给了我一些意象不到的回馈:
1. 粉末提醒我们粉笔的由来,启示在绘画的过程中物质形态的转化
2. 粉末提示绘画的过程,绘画不仅仅呈现为瞬间的结果
3. 粉末与画面形成对话,作品成为独立的自解释系统
4. 粉末由于重力落在地上,由于气流分散在空间当中,二维的绘画自然的成为空间性的作品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5日。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裴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