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编者按:王韶华,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文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5年10月10日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主办的“2015全国美术学学科建设论坛暨邓福星美术学思想研讨会”会议间隙,笔者对王韶华教授进行了采访。
问:邓老师的治学与为人给您留下了什么印象?
王韶华:在两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接到了邓先生的电话要向我约稿,这个电话是几经周折邓先生才找到我的电话,对我这样一个外行的、无名的、陌生的一个小辈的约稿;在随后的几次电话中邓先生对我反复的指导,也是给我很大的空间去思考这个稿子该怎样去写。直到那时我才真正清楚了邓先生的为人的品质和为学的品质,所以我今天主要就是要表达一下我对邓先生学术上新的认识和对先生的敬意。
邓先生曾谈到过,美术史就是一根长长的链条,身处在其中的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环节,这种观念渗透在现在的学术研究中是非常深刻的。先生还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回归艺术本体,艺术本体不仅仅指的是笔墨形式,而是说在这个笔墨形式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这个内涵就是现实主义,这个现实主义和我们原来理解的不一样,它是折射出当下的精神和气息以及当代人的心态和风貌这样的一个现实主义,所以艺术创作应该是一个指向生活与审美的观念。
“中间地带”的视域,其根本上是一种观念,一种境界,突破森严壁垒的物物界限,放眼整个社会历史、宇宙生命。在这样的视域中,美术就是一个“中间物”。对美术演进、美术比较的思考,正是将美术作为社会万象、历史演进中的一环,作为连接美术创作与美术思考的一环而形成的学术思考。正如《梅谭》中所言:“在我用画笔描绘梅花的同时思考的深化。”“中间地带”既是一种开放性学术视域的证明,也是一种精髓的学术观念的凝练。它以凝练的线条体现着开放的视域,这正是邓先生学术研究的精神所在。
问:您怎么评价邓老师的学术思想和贡献?
王韶华: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我们今天一天的会议都是以邓老师的学术研究作为一个重心来研讨,整体上讲,他兼顾艺术创作与美学思考,并且能很好地把创作感受与美学理论融合在一起,把历史上的艺术创作实践与美学思考融合在一起,最终落脚于对艺术史清晰梳理与深度研究上,形成自己丰满而有筋骨的学术研究特色和客观公允的学术观点。因此,邓先生的学术研究非常扎实又有高度,是扎根于大地又指向天空的研究。
(采编:王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