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杨博妍读徐里:澄怀应迹

  当中国当代艺术语言体系已备受西方二元论涤荡时,其饱含姿态的“图像表征”以及过于强化“自我感受”的意识形态已令人久观久无兴时。徐里冲破媒介“法则”的表达方式,正挑战了观看者以往的视觉经验和以再现理论为基础的解读方式,使观者不得不思忖当代艺术语言系统中的诸多问题,而徐里作品中的文人气息和风骨气韵在当代艺术中实不多见,此正是我所关注的,即——作为创作者本身的“内功”修成这一课题。

  余认为若探讨艺术家学成书才“内功”修炼这一课题非研精中国绘画理论而不可得,众知,中国画论居世界之首,世界画论聚集一处扔不及中国一半之多,时晋宋(4世纪)宗炳上人即有《画山水序》此篇有:“凡一景之画,须注精以一之,不精,则神不专;必神与俱成之,神不与俱成则精不明”。此概论即“心物一元”,后世文人高士,皆以心印之,自成一脉,不离“本体”。

  徐里的作品跨越中西媒介和手法,其“跨越”本身这种随变所适,随感而应的行为即是他的文人态度,不荷不累,任运无方,自得,逍遥!他的作品象气丰富,圆浑生动,但不着迹象气不破体,这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实则即便当代艺术理论体系中仍以此为优越,诚然,心触于内,巧生于外,艺术家对画面的把控、动静举措皆出一心,徐里作品中蕴蓄着一股鸿蒙气势这很容易淡化观看者的自我感知,观看者在面对他的作品时极易在刹那间虚化了自我形骸,从而弱化观看者的个体经验,他以这种方式带领观者进入“无我之境”,在自我于他者之间中铸造了一场无我无他,彼我双空的对话通道,而近代艺术史中的视觉经验和观看之道在他作品面前嘎然失语了……实则,观者这种很容易忘失的视觉经验所面对的正是一场浩荡的至上精神,然此精神人们并不陌生,它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有包罗宇宙之慨,于一切中如如不动。太上曰:“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山村雨过白云飞》 2008年 100X100cm

《碧波》 2007年 118.4X58.5cm

  徐里在当代艺术语言的境况下成功探索出了这一有效表达的通道,这和他自身的学养有直接关系,徐里受道于传统文化,游戏笔墨,品诗论词,亦纵情旷野山林之间久不忘疲,他画作中常以山水韵律为题,而山水,质有而趣灵,山水形质最是显映高士之道,南宋之前艺术家向来无章法,作画多启于自然,盖时人觉悟生命之泉、宇宙奥秘后即“老庄告退,山水方濨”,以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时有“含道映物、山水受道”之说。又有“自然之理,寄物而通也”。

  徐里作品气化流行其丈夫灵气弥纶天,其取情于水,取势于山,山水有形有象有物有则,画者有气有寿,形随气动,画作者早在落笔之前早已将气铺满纸张,笔触线条正如诸经脉,此时浩气流行幽玄而没藏不见,只是杳冥恍惚之间鼓鼓荡荡,舒遍诸脉,流灌一身,此时人我俱忘,凝神无他,如此运笔,不昧不言,然茫茫中湛然泰定待一阳来复得笔先之机,而后于象迹中得见“天心”。

  徐里作品体气于山岳之间充周无尽,绵绵密密,寥寥灵灵间有一气氤氲,似象似无。是虚而生,虚即道,为至柔至刚至静至动,此氤氲之气遂层峦江湖一动一静,瞬息间又有山岳吞吐浩气,此景为炎火,乃水火既济之象,可谓神形俱妙,与道合真,可鉴,为画者是无心玄应以应无穷。仅此一项便知徐里“内功”深浅。其苟非研精“心斋”而不能有之,而艺术家的内功修炼正是洗心澄怀,斋以精心。

  洗心一词很早便出现于中国画论,学人修养之要,即“洗心澄怀”即是——使胸无杂念俗虑,静而观圣人之道,然后得之。而水静犹明,况乎精神?艺术家若无此番锻养,不能诚意,而意诚心正者自然手出不凡,古仁人画作时即是冥心内运时,需祛尘垢习气,至养于虚静,于至虚之中,浑融无二,待一气萌动之时,执笔——落笔之间似神游太虚,浩浩荡荡,触物而动,感而遂通,如是,嵩华之秀玄牝之灵必于一图之内。然此画作非画作,是名画作。经云:不着一切法,遍一切法。

  然“心斋”者,内祛诸缘,外?诸扰,绝虑忘机,虚静纯一是也,而徐里正是于此猛下的脚力,于传统文化多年浸养,自成文人风骨。夫为画者若能如是知如是行,虚极静笃,凝神独照,是谓,焉能不明大道?而大道原无奇异,只是完吾本性而已。

《潮平两岸阔》 2011年 120X61cm

《远秋》 2009年 119X59cm

  徐里之作恰如其人元气融融,含而不露,笔触的力道不露、不破,诚如修真之士,抱元守一力不露尖,气韵萌动,而气韵一词原为二义,西方艺术史从没有这一课题。气即——炁即无心,无心乃天心;韵者——风致是也,中国古典文献中论气、韵者可谓举不胜举,(请于经典中请益,兹不赘),此义出于道门亦妙用于人伦鉴识,以气韵状人,论人风骨、神态、体气、仪致,其在画论中亦如是,然而自古存形莫善于画,徐里画作系列中的佛像、山水、静松、小景其构图、布置、极奇极变、变幻无常,飘渺虚静处有奔胜之势,但却无迹无着,实为天真,不讨好不展示,从容不迫,甚至看不出技巧,可谓气韵生动。而这番功夫亦需从人格中修炼而来,这需经年累积潜心治学的内功锻造,念念存真,进而无法,超越法则、概念,无系于一色一形,而衍抽象,徐里正是于此无措无应中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他超越象形超越媒介,似无形无名,不着一法不被法碍,旷达自尔。他那住意一物随感而通的肆意表达在今天实不多见,他作品中或菩萨人物貌色或岑峦苍苔或净境幽潭皆一派优游而舒适之气,而徐里万趣融其思,自泯然心定矣。

  至此忆起一件故事——梓庆做的鐻(古代一种乐器)鬼斧神工,鲁侯问他你是如何做到的?他说:“没什么特别呀,只是我并不忙于开工,先要斋戒。头三天,忘记得失;第五天,忘记毁誉;第七天,连自己的形体都要忘记。‘其巧专而外骨消’,专注到忘物忘心忘形,再走进山融入之观察之,取适用之材,此时成形的鐻形象已在眼前浮现,而后再顺木材自然之性雕刻,这大概就是我功夫的原因吧以我纯然本性融合材料的自然天性‘则以天合天’。”以天合天,道家心斋正义也。

  唯然,己见

  非意所图,非度所测,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

《追梦》 2008年 100.5X27.6cm

《云起山空》 2014年 100X80cm

《银色小溪》 2014年 100X70cm

作者:杨博妍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