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外景
【导言】第二届画廊周北京于2018年3月23日至30日举行,聚合了18家国内外顶尖画廊,4家非盈利机构的画廊周为北京一级市场的聚合带来了转变的契机。在画廊周北京举办期间,雅昌艺术网推出所有画廊周参展机构的系列访谈,及幕后【画廊故事】。全景呈现这些优质艺术机构的成长历程。
藉由此次798艺术区画廊群体共同发力的机遇,雅昌艺术网与画廊的对话,或可提供一种观察画廊运营环境及状态的视角。雅昌艺术网与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展开对话。
点击视频:画廊周北京参展机构访谈录之站台中国
站台中国负责人 陈海涛
雅昌艺术网:请您谈一下站台中国的发展历史,其中有哪些重要事件,是画廊发展中的转折点?
陈海涛:站台中国最初是在2004年以非营利空间的形态开始的,当时的艺术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大部分艺术家都没有画廊支持,展示的平台也十分有限,大家做展览很多是处于自发、自由的状态,所以站台当时的愿望是给艺术家提供展示的平台。但是随着国内画廊的逐渐丰富,艺术家逐渐有了明确的代理合作模式后,非营利空间的经营遇到了一些障碍,而且由于运营费用上升,自身的压力越来越大,逐渐难以维持。所以2007年后站台中国开始代理销售作品,也主动地参加艺博会,向商业性质的空间转型。继续“活”下去,这是当时最实际的想法。
虽然成为了画廊,但是非营利机构的经验仍对今天的站台有影响,例如现在我们与大多数艺术家还是以合作方式相处,代理相对较少。因为我感觉这种方式对艺术家的开放性发展更有利,而不是用商业机制去对艺术家形成某种束缚。
在这期间为了控制运营成本,站台中国也在2005年前后由798搬到了草场地,是当时第二家落户草场地的艺术机构。草场地的空间有1500平米,并且有独立的院落,能够自由地做一些艺术项目,于是站台在草场地一待就是十几年。在这个过程中站台逐渐从非营利过渡到经营型画廊,也在向西方画廊模式的学习,和对中国艺术市场的摸索过程中,形成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及生存之道。
草场地时期的站台中国
2015年,草场地空间租约到期,加之草场地的租金越来越高,稳定性也不够,所以我们与798艺术区接洽了一下,798也为我们提供了几处空间选择。在草场地的这十几年的时间里,由于空间巨大,我们做过许多展览,有时甚至是同时开幕几个展览。但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一些问题,比如空间的品质,展览的品质等。所以对新空间的设想是能够完整容纳一个艺术家个展的规模就足够了,加之成本的考量,综合来说选定了如今这个大约700平米左右的空间,并且用了很长时间去对空间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优化。
站台搬到798以后,无形中也引起了许多画廊同行的同步升级,因为很多大家都面临着一个十年经营后的调整,中国当代艺术也对展厅的空间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带动了画廊行业整体的提升。
雅昌艺术网:搬到798艺术区后您对未来画廊的定位和运营方式又有哪些调整?
陈海涛:搬到798艺术区之后,我们意识到展览其实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把一件事情做得更深入,各方面做得更细致一些,这是画廊运营方面比较大的调整。因为以前在草场地的时候展览频率很高,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市场和媒体中都比较活跃,但在展览的深度及有效性方面可能会被削弱,所以我们当下的目标是优化每一个展览,把速度降下来,一年大约在7个展览左右,每一个展览的筹划周期拉长,把每个细节到得更精致,更好地服务艺术家和藏家。
刘港顺个展“所有”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请您介绍一下现在正在展出的刘港顺个展“所有”,这个展览很特殊,是分三段进行的。
陈海涛:首先我得介绍刘港顺这位艺术家,他是湖北黄石人,出生在1963年,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在年轻时都遇到过热血澎湃的80年代,当时西方的知识和信息涌入国内,对当时的年轻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刘港顺也是其中之一,他非常活跃地参与了当时的艺术思潮,做一系列行为、装置作品,成立艺术小组,参加各种展览。为了兼顾理想和生计问题,他还开过一个书店,虽然这种文艺型书店很难经营的,但他还是认真投入,陆续出版了一些西方新文学,并做一些文化交流会,传播西方知识,但商业上并不成功,勉力维持7年后停止运营。
在此之后他成为一名自由艺术家,并对西方文化的输入、作为艺术家的责任和怎样去和世界构成连接关系进行了一些反思,这成为他后来工作中的显性方向。在至今的十几年里,他一直游离在主流视野意外,保持着独立的姿态。每天的生活就是读书和绘画。他一直以知识为素材,并把知识转化为艺术语言进行输出,这样的创作方式,构成了“所有”这个展览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刘港顺个展“所有”展览现场
在十五年的工作里,刘港顺积累了非常大量的创作,并且保存非常完整,我们希望全面呈现他的创作面貌,但受限于空间,我们选择分三段来呈现他的创作面貌。用时间去争取空间的合理性,更完整地区梳理、挖掘并呈现刘港顺的艺术。
雅昌艺术网:这次刘港顺个展“所有”在北京画廊周活动期间,今年是站台中国第二次参加北京画廊周,您认为画廊周的作用和优势是什么?
陈海涛:画廊周这个概念是一个舶来品,最初是西方某些区域的画廊自发组成的经营模式,就像博览会一样。在北京,有两个艺博会为大家所熟知,但由于种种原因,总是有点让北京画廊行业不那么满意,所以画廊周是北京画廊自救的一种方式,站台中国也是最早的发起者之一。第一届画廊周筹备起来其实非常辛苦,在缺乏经验和必要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大家的努力,收获了非常好的反响。在首届口碑的发酵之下,去年许多尚处在观望态度的画廊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作为参与画廊之一,我们也很期待今年的画廊周。相信画廊周组委会的经验和各方面条件也越来越成熟,画廊周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刘龙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