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1-11 22:01
此碗高5.1厘米、口径15.4厘米、底径6.6厘米。
此碗为典型而开门的唐代长沙窑产品(图1),釉色大部青黄,有部分不规则黑褐色釉斑。釉表密布细密开片,并有少量自然脱釉。胎质青灰色,底足为饼足,微内凹(图2)。内底和外底各有5个用熟泥块垫烧的支钉痕。碗为折腰碗,大方而实用,为当时的大路货产品。
但此碗的奇妙之处在于,碗内有3个直径约1厘米左右的青花蓝点。这3个青花蓝点,不是工人有意为之,而是无意中洒落在上面的。那么这就意味着,当时长沙窑一定也烧造钴蓝釉器甚至青花产品。这在一些资料中已有印证。如在某地出土了唐代长沙窑的宝石蓝釉水盂,呈色剂为钴蓝料。又在海中沉没的“黑石号”船中出水唐代长沙窑青花盘等。
现在,青花瓷的起源,是个热门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青花瓷的发展,首先在有了钴蓝料之后,在无意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也就是从无意到有意,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糙到精美,逐渐地发展起来的。唐代是萌芽阶段,宋代时断时续,到元代发展成熟,而不是在元代一蹴而就的。唐代国际交流广泛,进口到钴蓝料,初用在唐三彩上,后逐渐烧成青花瓷,宋代国际交流,陆路被西夏控制,只有海路,可能钴蓝料进口少,因此宋代青花瓷不多见。而到元代,疆域横跨欧亚中东,很方便的进口到钴蓝料,促进了元青花瓷的大发展。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杨明旭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