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6-15 21:56
“寻迹——赵龙水彩画作品展”开幕现场
2018年6月15日14:00,“寻迹——赵龙水彩画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开幕式,作为青年画家赵龙在北京的首次个展,此次展览共展出艺术家近年来创作的水彩作品65件,全面展示了赵龙对于水彩这种艺术媒介的思考和实践。
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哈尔滨师范大学、北京画院共同主办,黑龙江省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黑龙江省龙美美术馆、德国哈内姆勒艺术纸协办,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杂志主编尚辉担任学术主持,《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主编严长元策展。
展览开幕式由《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主编、策展人严长元主持
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先生致辞
水彩画进入中国已经有百余年历史了,对于当代水彩而言,如何突破传统技法与媒介材料的局限性,探索出具有当代性、符合当代审美的作品,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赵龙作为当代有代表性的水彩画家,他的作品中有水彩的精神。” 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在开幕式上这样评价到。
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主任丁杰先生致辞
赵龙,中国年青一代有影响力的水彩画家之一,长期在美术院校担任教学工作,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对水彩画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又能坚持钻研,深入生活,不断思考创新,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表达了新时代的人文精神。” 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主任丁杰在致辞中谈到。
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黑龙江省美协主席、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赵云龙先生致辞
作为艺术家赵龙的老师、同事,赵云龙的创作对其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赵龙内心对水彩画有一份责任,长期坚守在这个领域,他在水彩语言方面的探索已经介入到当代艺术层面,从早期纯粹的水彩形式语言,到后来聚焦于水彩语言的当代性问题,思考水彩语言与城市化进程、社会转型、个体经验之间的关系,可以说赵龙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水彩创作之路。从地域上来说,赵龙是从东北走出来的艺术家,他的水彩也是黑龙江水彩发展的缩影。通过此次展览,我们能够进一步分析赵龙的水彩画创作,为当代艺术发展的面貌提供个案参考。”
北京画院美术馆策划部主任王亚楠女士宣读哈尔滨师范大学发来的贺信
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美术》杂志主编尚辉先生致辞
本次展览的艺术家赵龙先生致答谢辞
嘉宾合影
对于此次展览的目的,艺术家赵龙在开幕式致辞时说到:“近年来我一直坚持水彩画创作,一方面是源于对水彩画的喜爱,另一方面也源于一份责任。此次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的展览,把我近十年来对水彩化创作的思考和历程做一个梳理,呈现给大家,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专家、老师多多指教,为我接下来的创作提供方向。”
此次展览涵盖了赵龙近年来创作的三个代表性系列作品,分别是《邮寄的风景》、《傲骨》和《巡》。三个系列创作于不同时期,呈现了他水彩艺术风格从“走向水彩”到“走进水彩”再至“走出水彩”的发展历程。
展览现场
其中《邮寄的风景》系列,赵龙着力于研究水彩创作中的各种技术性问题,通过对都市化进程中城市景观的描绘,艺术家得以熟练掌握水彩语言的特性。
随着创作的不断深入,对水彩技术本身的娴熟已经不能满足赵龙对水彩奥秘的探索,他毅然放弃某些熟悉的图像形式和对细节刻画的擅长,探索语言的纯化,力图从水彩语言内部开拓新的艺术领地。《傲骨》系列中,赵龙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创作中获得灵感,采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塑造了一丛丛千姿百态的松树,但是他所描绘的松树与古代文人们笔下的松树在意趣上大不相同,它们没有与闲云野鹤相伴,而更像形态各异的众生,映射着赵龙内心对百态人生的思考。在画面处理上,他刻意弱化了色彩关系,将传统水墨画创作的“墨分五色”与西方绘画对光影处理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意境的画面效果和鲜明的个人风格。
展览现场
尽管艺术家这个系列的创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但很快他就不满于现状,开始尝试用更加单纯的语言表现更加单纯的对象。《巡》系列作品中,题材是随处可见的日常,但又都被赋予了强烈的主观色彩,作者似乎要通过把这些熟悉的场景陌生化,使我们进入一种梦境和记忆,重新审视我们的生存环境,实现与心灵的对话。
纵观赵龙的创作历程,我们发现“他们这一代的水彩画家力求与上一代拉开距离,不再是写生性的,把印象派光色和中国的意境有机结合起来,而是更多地接受了当代视觉文化的影响。所以赵龙的作品非常碎片化,例如同样一片松树,艺术家喜欢从不同角度进行表现。此外,他笔下的城市也不再是赞美,而是一种冷漠、陌生心境的表达,这也是当代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心理感受。同样,因为现代人越来越多地通过手机屏幕认识世界,他的作品又呈现出一种平面化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表现当代人的情感。”对于赵龙的创作,尚辉在接受雅昌记者采访时说到。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赵龙的创作不仅有水彩自身的特点,同时又表现出一种类似中国画的水墨韵味。此外,他还广泛借鉴了摄影技术,通过摄影的光景来营造画境,他的光是一种主观化的情感,不完全是客观的复制。所以赵龙的作品看起来单纯而丰富,写实而虚幻,他将水彩笔法、水墨韵味、摄影光影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水彩语言。”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主任诸迪认为,赵龙所取得的这些成果不仅因为他对水彩艺术的执着,还得益于他的理性精神和敢于在大破大立中不断前行的勇气。他的每一次转型和自我革新都经过了理性的思考,并投以极大的勇气,他不满足于既有的成果,总把眼光驻落在远方,体现了一位青年画家沿着传统的路径不断走向主观与自觉,不断与自我对话的创作视角。在这种理性精神的涵养下,赵龙的创作不断焕发出饱满的精神意象和强烈的情感穿透力,呈现出更为宽阔的艺术气象,作为一个年轻的画家,这一点难能可贵,也是促使他能够通达水彩艺术彼岸的关键。
“寻迹——赵龙水彩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现场
展览开幕式结束后,在尚辉的主持下,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瑜,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研究员王端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敢,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天民,《中国美术报》执行总编王平,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坚,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赵云龙,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蒋智南,中国美协水彩艺委会办公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其钧,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委员、广州画院副院长叶献民,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委员、鲁迅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主任祝彦春,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殷晓烽,武汉市美协副主席、武汉画院院长陈勇劲,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执行院长、吉林省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李书春,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吉林省美协水彩画艺委会秘书长张群,黑龙江省美协副主席、哈师大美术学院副院长孟宪德,中国美协水彩艺委会委员、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辉宇以及艺术家赵龙出席了“寻迹——赵龙水彩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就赵龙的水彩艺术创作以及当下水彩的发展及特点进行的深入的探讨。
展览将持续至6月24日。
《傲骨--55》 赵龙 150x100cm 纸上水彩 2017
《晚安 哈尔滨》 赵龙 150x100cm 纸上水彩 2014
《巡--39》 纸上水彩 赵龙 56cm×76cm 2018
《哈尔滨,您早》 赵龙 150x100cm 纸上水彩 2014
《巡--8》 赵龙 54x39cm 纸上水彩 2016
《子夜》 赵龙 150x100cm 纸上水彩 2018
《傲骨--40》 赵龙 74x57cm 纸上水彩 2017
《傲骨--44》 赵龙 74x57cm 纸上水彩 2018
《红楼》 赵龙 150x100cm 纸上水彩 2014
《破晓》 赵龙 150x100cm纸上水彩 2017
《巡--30》 赵龙 56cm×76cm 纸上水彩 2017
《巡--32》 赵龙 56cm×76cm 纸上水彩 2017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